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及再 生建材产业调研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 7:19: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特许经营项目调研报告

一、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集团目前面临进一步加强“造血功能”的问题,造血的目的是为了做强,让集团肌体健康。那么“造血功能”从何处取得呢?通过市场化项目运作和沉淀经营性资产,是两个重要方向。但公司作为典型的政府型公司,在市场化的同时,要坚持自己最大的优势——政府背景,“想政府所想,急政府所急”,做一只强有力的“政府之手”。进一步取得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获得政府的资源配臵,迅速做大做强。从这个意义上讲,XX类公司在某些领域走“半市场化”的路子,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上海城投,因其承担了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处理职责,从而获得收取“垃圾处理费”和垃圾发电站的特许经营权。根据其上市公司“城投控股”2009年年报批露:全年完成生活垃圾中转运输92万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110万吨。营业收入为3.29亿,利润率高达18.36%。

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上海城投已率先“抢滩登陆”,对成都威斯特再生能源公司投资1.2亿,控股95%,取得了位于洛带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年处理40多万吨生活垃圾,年发电量约1.3亿度,特许经营期为25年。成都市政府不仅要保证该项目生活垃圾持续稳定的供给,还要为此支付71元/吨的“垃圾处理服务费”。

可见一旦取得某一领域的特许经营权(如污水处理、燃气供应等),就像得到了一台“印钞机”,企业现金流会得到很大改善,迅速增强公司的自我造血功能。 二、项目框架构想

通过对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研,我们发现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符合成为“印钞机”型特许经营权项目的主要特征:一是这个问题困扰政府多年,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政府所想、所急);二是建筑垃圾消化处理属于环保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广阔(收益可观);三是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特许经营权管理办法》(附件1)规定,建筑垃圾处理属于特许经营范围内(政策支持);四是目前还没有其它公司盯上这个领域(抢先卡位)。

现就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公司争取特许经营权对“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解决方案”进行框架构思和设计。 (一)成都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成都市城市建筑垃圾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旧房屋拆除和新房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以砖、水泥、混凝土为主的建筑垃圾。第二类是在挖地基、地下管网、地下通道(如地铁)、园林造景时产生的大量以土方、卵石为主的建筑垃圾。 根据国家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拆除的旧建筑,每万平方米将产生7000~12000吨一类建筑垃圾,新建房屋施工过程中,每万平方米会产生 500~600吨一类建筑垃圾。 根据市房管局公布的信息:“2009年,我市新一轮旧城改造全面启动。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改造户9.71万户,居住人口约29.2万人,面积932.52万平方米”,每年旧城改造面积约为300多万平方米(尚不包括商业性项目自行拆迁的面积)。如按10000吨/万平方米计算,将产生近300多万吨一类建筑垃圾,方量约为230万立方米。 根据市房管局公布信息:“2010年1~12月份,成都市行政区域内核准开工建设项目2142个;开工面积6986.95万平方米”,如按500吨/万平方米计算,每年新建房屋将产生近

1

350万吨一类建筑垃圾,方量约为270万立方米。

每年成都市开挖建筑基础、地下管网、地铁、园林造景等产生的二类建筑垃圾,保守估计应不少于1000万立方米(仅地铁一号线土方量就高达2000万立方米)。 三项合计,每年城市建设产生建筑垃圾不少于1500万立方米。

当前成都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建筑垃圾收集的源头失控,中转和运输环节监管失控,堆储和处理失控。从而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环境污染(水土和大气污染、扬尘),占用大量土地(无消纳能力和私设、乱设堆场),道路和交通安全(超载和乱倾乱倒),扰民。甚至滋生出以非法占用国有、集体土地设臵“倒场”为盈利手段的社会势力。

政府多年来不胜其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如《成都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附件2)和《成都市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办法》(附件3)等。并加强了联合执法,成立了临时专治部门,但仍然收效甚微。如2010年被称为“运渣新政”的《成都市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办法》执行后,某城区仅两家建设单位申请办理“通行证”。由社会势力设臵的非法建渣“倒场”更是遍地开花。有些运渣经营户出于经济利益考虑,甚至把渣土直接倒进绿化带。

(二)建筑垃圾处理困局产生的原因

上述问题并非成都市所独有,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普遍存在。究其原因,除了政府投入太少外(如成都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投入生活垃圾处理经费18.82亿,投入建筑垃圾处理经费仅1000万元),还因为政府所采取的措施都是“堵”。行政命令无法解决建筑垃圾困局背后深层的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建筑渣土运、储产业链中巨大的经济利益由谁来平衡、调整和分配。超载、超速、扬尘、乱倾乱倒和非法侵占国有、集体土地私设“倒场”等乱象背后都是经济利益在驱使。

二是如何消化城市每年产生的巨量建筑垃圾的问题。城市建筑垃圾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如何消化的问题,由于无消化能力,政府未设臵专业建筑垃圾堆场。不形成一个完整的再生环保资源产业链,“垃圾围城”的局面会愈演愈烈,环境污染和土地占用的问题将一直得不到解决。

在行政层面,是无法解决上述问题的。如果我们能够提出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较为彻底地解决问题。就可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取得相关资源配臵和政策支持,迅速在该领域的取得领先地位和垄断地位。同时,控制住每年数百万吨的再生建材原材料资源,就占领了环保再生建材产业至高点,就拥有了市场核心竞争力。 (三)解决方案框架构思和设计 解决方案初步设想为:“一个特许经营权,一条产业链,四个环节,三个工程。” ☆ 一个特许经营权是指:争取政府给予集团绕城高速以内的建筑垃圾处理特许经营权,期限为30年。

☆ 一条产业链是指:取得特许经营权后,集团成立项目公司,在二至三年时间内,形成一条城市建筑垃圾从源头收集、清运、堆储经营到消化再生的完整产业链。

☆ 四个环节是指:控制住收集、清运、堆场管理、环保建材产销四个环节,从根本上解决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困局。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按住源头,管住运输,定住堆储,搞好消化”。

☆ 三个工程是指:建筑垃圾收集和清运管控信息化系统工程(以下简称:“集运系统”),堆场建管工程,环保建材生产基地工程。

四个环节控制模式的设计,是整个方案的基础。前两个环节为控制环节,后两个环节为利润产生环节。控制环节是为了确保利润环节资源的取得。建筑垃圾的源头控制和清运

2

过程的控制,乍看起来难度很大,但只要取得政策支持,辅以科技手段,是完全办得到的。如上海市为确保世博会顺利举办,在世博会筹备和举办期间,对本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实施了计划申报、专户监管、装卸点记录、联单管理的专营管理模式。并利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结合渣土营运证管理,收费结算管理实现建筑垃圾的全过程监管,减少建筑渣土垃圾偷倒乱倒现象的发生,防止非法建筑垃圾业务车辆进入,保证合法市场的正常运行,为世博会期间创造和谐优美市容环境提供保障。世博会后,在此经验基础上,上海市政府修改和出台了《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臵管理规定》(附件4),提出了“建筑垃圾区域运输专营”和建立“建筑垃圾卸点收费管理系统”(附件5)等创新思路。在四个环节的设计中参考了上海市的现有经验,更突出了成都的实际情况。 1、收集环节

建筑垃圾的源头控制,政府政策支持是关键,科技手段是辅助。应争取将建筑垃圾的源头控制纳入政府行政管理系统。如:一级土地整理和二级项目开发(建设)在完成立项后(建设项目也可与环评相结合),业主或施工单位应与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公司签订运(储)协议,凭该协议方能取得拆迁许可证、建设开工许可证等证书。另由项目公司代市城管局收取“建筑垃圾处理费”,帮助城管局解决长期无法征收该项行政经费的难题。收回金额按照一定比例返回项目公司,用于建筑垃圾处臵相关场地和设施建设。还可通过规定清运路线和指定专营堆场的方式对源头进行控制。收集环节的控制,由“集运系统”进行管理和实现。 2、清运环节

只要控制住了源头,实际上公司就是区域内建筑垃圾清运业务的总承包商(或专营堆场经营者),就能够确保清运环节的控制得以实现。要通过“集运系统”实现对业务收集和分流、运渣车辆和清运流程的控制。 原则上项目公司“不与民争利”,除少量自购车辆外,主要吸收原有经营者带车入股或在统一监管下自主经营,通过加装GPS、通讯设备和电子认证装臵等,接入“集运系统”,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和监控。 3、堆储环节

由政府配臵土地,在不同区位设臵不同类型容纳量50~100万立方米的大型堆场。堆场建设要符合环保标准,要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为堆场建设配臵的大量土地,将成为集团土地资源储备的新的手段、新的方式。按堆场高程控制在10米以内计算,堆储500万立方米城市建筑垃圾需要场地约750~800亩,随着城市圈层的成熟,堆场将逐步外移,届时释放出的土地资源,将为集团带来很大的利益。 4、环保建材生产和销售环节

要从根本上解决“建渣围城”的问题,至少应建设三个年消化能力100万吨以上的环保建材基地。基地位臵最好紧临建筑垃圾堆场,以可用传送带运输建材骨料为宜。产品主要为免烧砖、板等墙体砌块,以及彩色道板、道砖,砂浆和水泥等环保建材。产品将天然具有价格优势(主要资源自有)、运输优势(厂场位臵离市场最近)和规模优势(市场份额最大)。通过提高科技含量还会具有性能优势,应能迅速占领市场。在政策上还可争取到在成都市区域内优先使用的政策支持,集团自建项目原则上要求全部使用自产环保建材。

另外,国家对环保、节能的新型墙体材料非常重视,在税收及其他政策上给予大力倾斜和优惠,如:对建筑砌块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半征收,可享受政策性贷款支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免征进口设备关税和进口产品增值税。对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尾矿沙及其他废渣的建材产品,免征产品增值税,减免土地使用税等。 三、项目收益分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