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模拟一卷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7:36: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文字学》模拟试卷一

试题卷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要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困难,只有一条出路( B )。 [A] 采用表形的方法 [B] 采用表音的方法 [C] 采用表形兼表音的方法 [D] 采用表音兼表形的方法 2、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叫作( B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大篆 [D] 小篆 3、( A )即占卜用的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大篆 [D] 小篆 4、( D )代以后小篆成为主要用来刻印章、铭金石的古字体。 [A] 春秋 [B] 战国 [C] 秦 [D] 汉 5、( C )的形成,使汉字所使用的“随体诘诎”需要描画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的笔画组成的比较简单的字符,大大提高了书写的速度。 [A] 甲骨文 [B] 金文 [C] 隶书 [D] 草书 6、( C )朝代以后“楷书”就成为我们所说的楷书的专称了。 [A] 东晋 [B] 南北朝 [C] 宋 [D] 唐 7、《说文·叙》说“上”“下”是( D )。 [A] 象形 [B] 形声 [C] 会意 [D] 指事 8、由于另一个词的意义跟它相同或相近而借用这个词的文字,是( C )。 [A] 形借 [B] 假借 [C] 同义换读 [D] 同形字 9、( A )是隶书改造篆文的最重要的方法。 [A] 解散篆体,改曲为直 [B] 省并、省略 [C] 偏旁变形 [D] 偏旁混同 10、( C )不但批判了六书说,而且还提出了关于汉字构造的新理论——三书说。 [A] 许慎 [B] 江永 [C] 唐兰 [D] 裘锡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文字学》模拟试卷一第 1 页 共 4 页

11、下列为汉字起源的说法的是( ABCD )。 [A] 仓颉造字说 [B] 结绳说 [C] 书契说 [D] 八卦说

12、战国时代秦国文字跟东方各国的文字是要区分开来的,前者跟春秋时代的秦国文字和秦代的小篆合称为( B ),后者称为( D )。 [A] 秦国文字 [B] 秦系文字 [C] 东方文字 [D] 六国文字 13、以下( BD )是指示字。 [A] 元 [B] 本 [C] 眉 [D] 刃

14、下列( ACD )字的形成是通过把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改换成音符,形成形声字的。 [A] 何 [B] 鸡 [C] 羞 [D] 弦

15、由于简化等原因,也存在一些形声字被改成表意字的现象,如( ABC ) [A] 饮 [B] 斌 [C] 岩 [D] 鸡

16、有些形声字具有两个声旁或两个以上的形旁,我们称这种情况为( BC ) [A] 多体 [B] 多声 [C] 多形 [D] 多音 17、下列( BCD )属于形声字中的形外声内类型。 [A] 闻 [B] 阁 [C] 匪 [D] 衷 18、由于( ABC )有些形声字的声旁遭到了破坏。 [A] 字体演变 [B] 字形讹变 [C] 偏旁混同 [D] 字体简化 19、指出古今字的关系,通常用( AB )等说法。 [A] A,古B字 [B] A、B,古今字 [C] A同B [D] A通B 20、下面( ABCD )是被借字的意义跟假借义有联系的假借现象。 [A] 借“乡”表示方向的“向” [B] 借“衷”表“中” [C] 借“畔”表“叛” [D] 借“说”表“悦”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1、战国时代的金文一般都很简短,只记器主的族氏或名字,有的记所祭先人的称号。( F )

22、春秋金文中的中原型一般浑博宽厚,较少装饰。( T ) 23、英文可以说是一种表音文字,这就说明英文只有音没有义。( F )

24、已发现的可能跟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时代遗留下来的器物上所刻划、描画的符号。( T )

25、1965年在位于山西省侯马市的东周时代晋国都城新田的遗址里,发现了大量书写着盟誓之辞的玉、石片,研究者称为“侯马盟书”。( T ) 26、战国时代各国文字虽稍有不同,但总体是相同的。( F )

27、如果从字形繁简的角度来看,隶书的字形大都是按由简到繁的方向演变的。( F ) 28、隶书也称佐书。( T )

29、要在早期行书跟草率的新隶体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是很容易的。( F )

30、跟战国时代其他国家的文字相比,秦国文字显得比较保守,但是秦国人在日常使用文字的时候,为了书写的方便也在不断地破坏、改造正体的字形。由此产生了秦国文字的俗体,就是隶书形成的基础。( T )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格,每空1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文字学》模拟试卷一第 2 页 共 4 页

31、( 文字体系 )是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系统。 32、形声字的表音部分称为( 形旁 ),表意部分称为( 声旁 )。 33、在汉字发展的过程里,汉字进行分化是为了( 记录语言的明确性 )。 34、西周金文演变的主要趋势是( 线条化 )、( 平直化 )。 35、我国最著名的古代石刻——石鼓文就属于( 秦系 )文字。

36、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汉字发展史就脱离( 古今字 )阶段进入隶楷阶段。

37、大约在( 东汉 )时期,从日常使用的隶书里演变出了一种比较简便的俗体,我们姑且称之为新隶体。 38、( 东晋 )碑刻以多用新隶体。

39、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称汉代的草书为( 章草 ),新体草书相对而言称为今草。 40、《说文·叙》中给假借下的定义是(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

41、在一个没有本字的词所用的不同假借字里,一般总有一个字是比较为人所熟悉的,人们往往把其他假借字看作这种假借字的( 通假字 ),就跟把有本字的假借字看作本字的通假字一样,我们可以把这种假借字称为( 准本字 )。

42、异体字就是彼此( 音义 )相同而( 外形 )不同的字。 43、不同的词如果语音相同,就是( 同音词 )。不同的字如果字形相同,就是(同形字)。 44、一词多义指的是( 同一个词常常有两种以上不同的书写方式 )。

45、1955年12月由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共同发布的有关汉字简化法案是(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46、草书

广义的草书指写得潦草的字;

狭义的草书指汉代形成的一种特定字体的名称。又名“藁书”,由“草稿”得名。草书是在隶书的草率写法基础上形成的。

汉代的草书为章草。

东晋时兴起的新体草书为今草。

47、跟假借字相对的本字

用来表示它的本义或引申义的字,对假借来表示这一意义的字而言就是本字。从词的角度来看,把一个词作为本义或引申义来表示的字,对这个词的假借字而言就是这个词的本字。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48、形声字的声旁有两类,请举例说明。

汉字是单音节的,按理说,一个形声字只要一个声旁就够了,这是一类称为一声。但是按照《说文》的分析,有些形声字却具有两个声旁,这是另一类称为多声。

《说文》明确说成从二声的形声字有“竊”(窃)和“韲”(齑):

,盗自中出曰窃。从穴,从米、禼、廿皆声。廿,古文疾。禼,古文偰。而“竊”

《文字学》模拟试卷一第 3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