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自测题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15:17: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中国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西欧教会学校把“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作为主要内容,而在世俗封建主的学校中以“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作为主要内容。

(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5)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六、实例分析

一小学生到了五年级,学习成绩仍很差,望子成龙的家长得知升学无望后,便动员孩子退学做生意,孩子十分乐意。孩子的老师得知此事后,心想:孩子极其家长都不愿学了,何必留他呢?留下反倒影响升学率。于是,同意孩子退学,请问他们的做法对吗?

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带有法律规定性和强制性,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无权自愿放弃;家长、老师有责任帮助其接受义务教育,而不能采取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尤其是教师,怕孩子影响升学率而同意其退学,更是错误的。因为小学是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强制性,故应从“应试教育”向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转轨。

第二章 学校

一、概念解释

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

学制: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由纵向的学校级别和横向的学校类型构成。

学校文化: 是指有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学校管理: 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二、填空

1、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教育内容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般简称学制。现代学制有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

3、中国教育史上第一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我国第一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奏定学堂章程》,通常称为“癸卯学制”。1922年,中华民国借鉴西方国家学制基础上制定的一个较为成熟的现代学校系统,是“壬戌学制”,该学制首次规定的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现在仍被广泛采用。

4、学校与企业的区别在于设置目的不同,调节手段不同,与政府关系不同,产出不同。 5、学校文化从其形式来看,可以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类,前者包括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主要是以为基础构成的文化形态,其次是指人或人际关系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后者是指学校物质环境 学校中的一种规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

6、学校管理中有两种沟通形式: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7、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有:思想品德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务行政管理和总务工作管理。 三、选择

1、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 ⑵ ) ①中国 ②欧洲

2、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称为( ⑶ ) ①壬子癸丑学制 ②壬寅学制 ③癸卯学制

3、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⑴ )

5

① 学校制度文化 ②学校精神文化 ③学校物质文化 4、同级机构间的交流、协商属于( ⑴ ) ①正式沟通 ②非正式沟通

5、聘任教师职务应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为( ⑶ ) ①一年 ②半年 ③三年 四、判断

1、现代小学的发展比大学和中学要晚得多。( √ ) 2、我国现代学校极其制度是从西方引进的。( √ )

3、癸卯学制首次规定的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现在仍被广泛采用。( × ) 4、学校仪式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的工具。( √ ) 5、学校领导必须以主要精力和时间抓好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 ) 五、问答

1、一所学校应具备怎样的基本条件?怎样理解学校的公益性?

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学校公益性具体表现为:

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②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③还涉及教学语言文字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

2、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一所学校的制度文化是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该学校特色的鲜明表现。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作用。独特的学校制度会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3、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哪些方面?

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①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②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管理制度。③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④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4、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①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

②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③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④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5、为什么说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如何互相配合? 可从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来说明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

①如果儿童的社会交往是在不健康的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则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由于儿童身心各方面都尚未成熟,同什么人来往,参加何种群体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同时这种交往由于彼此年龄相仿,又有共同的语言和兴趣,感情纽带较牢固,一般不易摆脱,对其成长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小学生的社会交往,既不应一概否定,又不能任其自由存在和发展,而应当有意识地指导儿童正确择友和发展朋友交往。

②由于社会环境本身的复杂性,一个儿童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会受到先进道德意识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有可能受到没落道德意识和社会风气的侵蚀。因此,为了保护儿童的健康发展,就应当在大力宣传先进道德的同时优化社会环境,消除一切没落道德的残余,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③社会文化对儿童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能改变、净化、和鼓舞人的灵魂,也能损害、压抑和毒化人的灵魂,对成长中的小学生尤其如此。因此,在发挥社会文化的教育作用的同时,社会应当

6

干预儿童所接触的社会环境,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综上所述,为了是教育保持一致性,整个社会都要负起教育的责任,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才能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保证儿童的健康发展。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如何互相配合呢?①学校与家长应当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建立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和互相配合的紧密联系,建立起共同的教育目标,协调好学校与家庭两方面的教育力量。学校对家庭的指导并不单纯是提要求、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尤其应注意与成绩不良学生家长的联系。

②学校应主动了解、研究社会,把与社会教育的互相配合和支持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应定期开会讨论、研究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问题,并有专人与校外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保持联系。学校可邀请校外教育组织的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参加学校研究教育工作的重要会议。校外的社会教育组织也应有专人与学校保持联系,主动了解学生在校内的表现,向学校汇报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

第三章 学生

一、名词解释

遗传决定论:认为人性个体的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决定的,这种主张被称之为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

辐合论:也称为二因素论。这种儿童发展观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互相代替。

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与社会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和变化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在遗传决定论这一思想中,有代表的观点包括基督教的“原罪说”、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 和中国古代的儿童观。

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3、与皮亚杰的心理学比起来,杜威的儿童发展观在注重儿童作为发展的主体地位同时,更强调环境条件,尤其是教育情况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

4、正确的儿童发展观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点: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和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5、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

6、儿童发展表现出如下五种普遍特点: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7、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要遵循如下几项基本原则:尊重儿童的选择、尊重儿童的感受和鼓励学生的创造。

8、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 三、选择题

1、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生来会打洞。体现的是( ⑵ )观点。 ①教育万能论 ②遗传决定论 ③中国古代儿童发展观 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体现的是( ⑶ )观点。

①二因素论 ② 遗传决定论 ③环境决定论

3、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儿童的主体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这是( ⑶ )的结论。

①洛克 ②华生 ③ 皮亚杰 ④杜威

4、“教育即增长”、“做中学”、“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是( ⑷ )的理论。

7

①柏拉图 ②华生 ③皮亚杰 ④杜威 5、( ⑷ )是儿童发展的源泉。

①儿童的集体活动 ②主题班会活动 ③主题队会活动 ④儿童主体的活动 6、( ⑵ )的研究成果,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①皮亚杰 ②杜威 四、判断

1、遗传素质为儿童的发展只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 √ )

2、儿童的主体活动,是儿童依据自我调节的能力水平,对与自己有关系、也有意义的内外刺激进行反应的过程。( √ )

3、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及儿童如何反映这个环境决定着儿童个体发展的现实性。( √ ) 4、顺序性是指在儿童的发展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 5、儿童发展的阶段性,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 √ )

6、教育与儿童的发展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也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 ) 7、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只是接受教育的对象。( × )

8、学生接受教育只是以学生客体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 ) 9、根据儿童发展不平衡特点可采用“勤能补拙”的方法。( × )

10、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只有真正尊重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客体性时才能真正实现。( × ) 11、教育的成功,毕竟要以教师的教育艺术在儿童发展的结果中得到体现为标准。( × ) 12、支持每一个学生按自己的特点去发展,这是实现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根本性教育目标的保证。( √ ) 13、创造是人的潜在能力得以发挥的根本途径,也是个人发展与人类进步的根本途径。( √ ) 五、简答题

1、历史上有哪几种不同的儿童发展观?谈谈你的看法。

⑴遗传决定论。包括基督教的“原罪说”、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中国古代的儿童观。

⑵环境决定论。包括“教育万能”和外界刺激的性质对于儿童行为影响的重要意义所提出的环境决定儿童发展的观点。

⑶辐合论。认为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决定因素两种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二者作用各不相同,不能互相代替。

2、儿童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综合考察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人们普遍认为正确的儿童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⑴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为基础的;⑵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⑶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⑷把握儿童发展需要澄清几个问题:儿童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两个字的就可以概括得了的;儿童的发展是其心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成熟过程;儿童的发展也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总之,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试述儿童发展的特点?

儿童发展表现出如下五种普遍特点:⑴顺序性。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⑵不平衡性。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⑶阶段性。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⑷个体差异性。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点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个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种表现于个体发展方面的差异性,来源于个体遗传素质和生活环境的差别。⑸分化和互补的协调性。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