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2007年硕士生导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0:46: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药科大学2007年硕士生导师 院部 专业

硕士导师姓名(按招生简章上顺序排序)

药学院 药物化学

尤启冬、黄文龙、张奕华、姚其正、孙宏斌、张灿、徐云根、周金培

徐进宜、王亚楼、陈国华、李志裕、张惠斌、毕小玲、向华、王进欣

薛晓文、孙丽萍、赖宜生

药剂学

平其能,药剂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院长(1996-2005)。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新药审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英国“药学与药理杂志”、“药学学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等12种药学刊物编委。国际药学杂志“Int J Pharm” 审稿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博士生导师。

平其能教授是九三学社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

平其能教授历年给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过的课程有:“药剂学”、“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现代药剂学”和“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平其能教授在国内外刊物发表科学研究论文200余篇。编著、主编“药剂学实验与指导”、“药用聚合物的理论和实践”、“现代药剂学”、“药剂学发展与展望”,副主编“药剂学”(参考书),参编“药剂学”(第4版,人卫),“药剂学”(第1版,医药科技),“药用高分子材料学”(1992,2000)和“经皮给药制剂”(1992)等,“现代药剂学”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图书类)二等奖。 2001年主持的药剂学教学改革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他所带领的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药剂学科梯队是江苏省青兰工程优秀学科梯队。

平其能教授的科学研究主要领域是药物释放系统、处方前研究及药用功能材料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及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项目4项,国家新药基金项目2项。研发的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等9个品种获国家新药证书,主持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获“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证书”、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科研工作表彰荣誉证书”、“重庆市科技成果证书”等。

朱家壁教授,现执教于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剂专业。1964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80年代留学日本,获日本国立富山医科药科大学(Toyama Medicine and Pharmacy University)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药剂学?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口服缓控释制剂,纳米粒分散系统,干粉吸入剂等,发表论文多篇,并从事博士,硕士研究生教学。

现兼任中国药典编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中国药学杂志编委,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编委等职。

联系电话:025-85338217(o)

Email: zjbbox02@vip.163.com

周建平、

宗莉,1953年12月生,药剂学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缓控释固体制剂;基因递药系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宁夏科委攻关项目1项;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中心项目1项。参与“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63”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主持4项科研开发项目,均获新药证书或临床批文。获发明专利3项。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3篇被SCI、EI收录。 姓名 吴正红 籍贯 安徽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6.10 学位 博士 党派 中共党员 职 务

药学实验中心副主任 职称 副教授

工作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 部门

药学院药剂教研室 专业 药剂学

通讯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童家巷24号,210009

联系电话

025-83203784, 13057665381

E-mail

Zhenghongwu66@126.com;Zhenghongwu66@yahoo.com.cn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5.09-1990.07 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 药学 学士

1990.07-1994.09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从事临床药学与教学工作

1994.09-1997.07 中国药科大学 药物分析学 硕士

1997.07-2003.06 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 从事临床药理与新药研究

2000.09-2003.06 中国药科大学 药剂学 博士

2003.11-2005.11 军事医学科学院 生物学 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3.07-现 在 中国药科大学 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现任药学实验中心副主任,兼药剂教研室秘书、《中华中西医杂志》和《中华医学实践杂志》常务编委、“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harmacy” 特约审稿人、宿迁市政府“百名专家兴百企”工程技术与发展顾问。曾荣获江苏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南京市政府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等各类奖项10余次。先后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课题近20项,发表论文近60篇,申请专利3项。

研究方向:缓控制剂与微粒载药系统

刘建平、姓 名: 刘 建 平 性 别: 女

学 历: 药剂学博士 职 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作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

职 务: 药剂教研室副主任、药物制剂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社会兼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农业部兽药审评专家、江苏省药品保

健食 品审评专家、江苏省九三学社医药委员会委员、。

1982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专业,留校任教至今,担任本科及研究生生物药剂学主讲教师和教学负责人。1999年赴新西兰Otago 大学药学院进修。

2000年以来,作为主持人和主要参加者,荣获国家教育部、江苏省及中国药科大学

药剂学和生物药剂学教学成果奖十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新剂型和生物药剂学,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局和江苏省科技厅和横向开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研制开发了银杏内酯片剂和胶囊剂,银杏黄酮胶丸,当归复方胶囊剂,抗病毒口服液、氨茶碱透皮贴剂、抗病毒颗粒剂、骨质增生贴剂、消炎止痛乳膏、口腔溃疡膜剂和口腔粘贴片、消炎通便栓剂等近二十个中西药新药产品,申报专利七项,已授权六项。通过江苏省科技厅成果鉴定三项,获2004年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在SCI、 EI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较高水平研究论文四十篇,参与五本专著或教材编写(其中副主编一本)。。

近三年发表论文如下:

1.卫世杰、刘建平、逯睿等,尼莫地平软胶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1):

54-58 (EI收载)。

2. Gao jie, Li yin, liu jianping, Releasing of Cupric Ion of Three types of Copper-bearing 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 in Simulated Uterine Fluid,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 2007, 18(1):33~39

3. X. Zhao, J.P. Liu, X. Zhang and Y. Li Enhancement of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theophylline using microemulsion vehic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Volume 327, Issues 1-2 , 11 December 2006, Pages 58-64(SCI收载)

4.高洁、李瑛、刘建平,活性元宫型药铜365宫内节育器体外释放吲哚美辛的研究,生殖与避孕,2006,26(10):602~605

5. 李芳,李瑛,刘建平,复方左炔诺孕酮的溶出度比较,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6, 6(6):417

6. 刘建平, 朱家壁等,穴位经皮给药评价指标─药物传输系数研究,中国针灸,2006;26(7):507

7.赵鑫、刘建平等,茶碱微乳经皮吸收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6;37(1):28-32

8.覃斌、刘建平、王红伟,丹参酮ⅡA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6;37(2):127-131

9.卫世杰、刘建平、郑文杰等,尼莫地平软胶囊的稳定性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6;37(3):233-237

10.赵海燕、刘建平、唐蓉蓉等,刺五加总苷自微乳制备工艺的研究,中草药,2006;37(4):521

11.Jianping Liu, Jiabi Zhu, Zhiyong Du and Bin Qin,Preparation and Pharmacokinetic Evaluation of Tashinone ⅡA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Drug Dev. Ind. Pharm. 31,551-556,July 2005.(SCI收载)

12. 刘建平, 马旭, 朱家壁, 评价软胶囊中明胶交联反应的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 药学学报,2005;40(3):279-284

13. 刘建平、马旭等,软胶囊崩解迟缓现象机理的初步研究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36(2):82-84

14. 刘建平、杜志永等,丹参酮ⅡA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药和大鼠肠吸收特性的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5;21(2):186-190

15..陆晓红、刘建平等,丹参酮脂质传递体的制备及体外经皮渗透的研究,中成药 2005,27(9):1000-1003

王柏、

栾立标、栾立标,博士,现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编委。曾在湖北医药工业研究所工作2年,后一直在中国药科大学从事工业药剂学和生物药剂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94.11-1996.3期间赴日本歧阜药科大学作访问学者。

栾立标副教授主持过国家新药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原国家医药管理局项目等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课题,从事过结肠靶向给药定时释药微丸、喜树碱非离子体囊泡、聚乳酸酮洛芬微球、酮洛芬明胶毫微粒等新型微/纳米粒给药系统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在日本期间从事过肝中药物代谢酶的研究。并在SCI和核心期刊发表过20篇论文.

联系电话:025-3271259 13814039526

涂家生、涂家生,出生于1964年11月,药剂学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0.10-2001.5: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