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宜阳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8:58: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章 地层

五、新生界

1.第四系(Q)

厚0~54.30m,平均24.02m。上部为浅黄、黄褐色耕植土夹砾石,下部为黏土及砂质黏土,含钙质结核。与下伏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第三章构造

实习区位于华北板块南部的近边缘地带,隶属华熊构造区的西北部。构造运动集中发育于燕山期,构造格架以北西和北东向两组断层为主,并发育了受北西向断层制约、轴向近北西的背、向斜。矿区划分以葛家崖断层为界,分为北部的宜洛矿区(宜洛区)和南部的高山矿区(高山区)。

宜洛矿区由于李沟向斜和沙坡背斜的发育,使近东西向的地层褶皱成反“S”型,总体南倾,倾角20~45°。

高山矿区地层总走向近东西,南倾,倾角22~35°。

实习区构造特征实习区构造形态基本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李沟向斜),地层总体走向81~179°,倾向171~89°,倾角

25~45°。区内发育褶曲和断裂构造,总体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现将区内主要构造叙述如下。

第三章 构造

第三章 构造 一、李沟向斜

属于实习区主体构造,轴向133°,轴面微向南西倾斜,整个向斜轴向北西方向翘起,向南东方向倾没,倾伏角6-14°。北西端及南西翼受断裂构造破坏,北东翼地层完整。翼部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核部为三叠系地层。南西翼地层走向163~179°,倾向73~89°,倾角25~48°;北东翼地层走向81~110°,倾向171~200°,倾角25~45°。李沟向斜剖面图见2-5。

图3—1李沟向斜构造剖面图

二、葛家崖正断层(F2)

位于实习区南部边界,属宜洛煤田宜洛矿区与高山矿区的分界断层,在区内延展长度约16km,走向近EW,倾向NNW,倾角40-60°,落差1750~3000m。主要证据:郭庄东北山脊断层面南侧见灰白色鲕粒白云岩,形成断层面,产状355°∠46°;断层面北侧为二叠系碎屑岩系,风化严重。山脊东侧谷地发现上升泉,位于断层带边缘,流量0.5L/s。断层面向东间断出露,一直延伸至木兰沟。

第三章 构造

三、陈宅—吕沟逆断层(F40)

位于实习区西南部边界,走向130~137°,倾向220~227°,倾角45~50°。上盘为熊耳群的火山岩,下盘为寒武系。

四、兰家门逆断层(F3)

位于实习区中部,走向115~135°,倾向205~225°,倾角约50°。

主要证据:①两盘地层沿走向错位。②逆冲断层面以下裸露有80m厚的构造破碎带。带中的基质主要是本溪组的铝质岩,少为太原组的铝质泥岩、山西组的泥岩和煤层,泥岩揉皱及片理化、劈理化强烈。局部的鸡窝状煤已被前人开采。破碎带中的岩块为太原组及山西组中的灰岩、砂岩、燧石层、铁质铝质矿层。还有不少寒武系灰岩、白云岩块。最大的岩块长达20~30m,且多呈棱角状。③破碎带中铝质岩基质的厚度大大超过本区本溪组正常地层中的铝质岩层厚度。表明有非原地的外来物。④逆冲断层下盘为上寒武统白云岩及中寒武统张夏组灰岩。近断层处有明显的构造牵引现象,指示上盘向北逆冲。⑤上盘的白云岩中发现有底辟穿剌现象。脉体为黏土岩和煤层,以致一些民采老窑沿“煤脉”开采,而下盘见不到底辟穿剌构造。⑥兰家门断层的南侧有一小分支断层,为向南西缓倾斜的逆掩断层。上寒武统灰岩呈低角度覆于山西组之上,灰岩底部破碎,且具底辟穿剌构造。下盘布有开采二1煤层的老窑。

五、水河沟正断层(F4)

位于水河沟—王家门之间,在水河沟水库坝基北侧见断层面,断层面倾面向NE34°,倾角66°,落差大于1500m。上盘为灰黄色、灰绿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属三叠系中统油坊庄组;下盘为北大尖组变质石英砂岩。

六、次要断层

区内可见规模较小的次要见表3-1。

表3-1次要断层一览表

河南宜阳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编号 位置 长度 (km) 产状(°) 断落差 (m) 控制依据 控制程度 倾向 角 倾层性质 小雨伦~F1 焦家洼 >3.60 280 270-80 60-12-110 二维地震L1、L2测线控制,地表地层错断迹象明显。 初步查明 许家门~F2 王家洼 1.03 288 85 12 地表迹象明显 大致查明 庙上~杏F3 树坪 3.33 280 82 78-层 断60-130 二维地震L2测线控制,地表迹象明显,ZK401孔穿过。 初步查明 白家门~F4 小石门 1.69 287 85 72-55 二维地震L2测线控制,地表迹象明显。 初步查明 二维地震L2测线控制,区内覆盖,区外F5 灯盏窝 1.00 77 20-50 地表可见。 初步查明 平F6 冯家沟 1.00 60 移断层 15 区内覆盖,区外地表迹象明显。 大致查明 七、沿路的构造现象

在第二条实习路线上见到的阶步、反阶步、擦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