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基础_第一章_什么是美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0:32: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 一 页

《第一章 什么是美》教案

?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方和中国传统美学对美的认识,美的产生和本质 ? 教学重点:美的本质 ? 教学难点:美的本质

?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专题讨论或专题设计。 ? 教学过程:

简语导入,介绍课程安排 提问:大家认为什么是美

美是难的 ----柏拉图《文艺对话录》 美是不可言说----哥德

一、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探讨 二、中国美学史对美的探讨 三、美的产生

四、美的本质

一、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探讨

作为哲学的一部分,三大范式转变(本体论、认识论、语言学)

? 本体论阶段(古希腊——16世纪) ? 认识论阶段(17——19世纪) ? 语言学阶段(19世纪末——)

★本体论阶段:古希腊罗马--16世纪(以探究事物的本质为核心的思想

阶段,诞生了哲学。这一时期美学思考独立的“美”,视之一切审美现象的根源)

(一)古希腊:理念本体论美学 代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二)中世纪:神学本体论美学代表: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三)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美学 代表:达·芬奇

? 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一切事物的美根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 美与艺术截然分开。真正的美是美的理式 美的理式--

第 二 页

美的事物(对理式的模仿)--

艺术作品(对理式模仿的模仿) 等而下之

亚里士多德:脱离美的事物的“理式”“美本身”不存在,美在事物本身之中,在“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体积与安排”,整一性和比例关系。

《诗学》艺术的模仿是再现应当有的事。 从而提高了艺术的地位,影响了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到十七八世纪的欧洲。

(二)中世纪

美学发展停滞期,美学思想见于神学著作,以上帝为美的本体。

中世纪美来自神,

奥古斯丁( Augustine 354- 430)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上帝是整一,是最高的美、绝对的美,一切事物的美都是上帝赋予的。

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低级有限的形体美本身并无独立价值,只是通向无限的绝对美的阶梯。美体现为整一、和谐,而整一与和谐是上帝按照数学原则创造出来的,因而美的基本要素是数。 《圣经·智慧篇》:“主啊!您依尺寸、数与重量筹措万物”。

(三)文艺复兴

? 人本主义:现实——来世 ? 情感解放——禁欲主义 ? 唯物主义——神秘主义 ? 求知——迷信

美学思想:认为自然科学是艺术的基础,强调艺术家要追求艺术技巧。

达芬奇(1452-1519):《画论》(2)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美不是神意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是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整体每一部

第 三 页

分都和整体成比例,人体是自然界最完美的东西,符合数学法则,与完

美几体图形吻合。

维特鲁威人(Vitruvian Man) 维特鲁威是公元1世纪初一位罗马工程师的姓氏,他的全名叫马可·维特鲁威。当时他写过一部建筑学巨著叫《建筑十章》,其内容包括罗马的城市规划、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等各个方面。由于当时在建筑上没有统一的丈量标准,维特鲁威在此书中谈到了把人体的自然比例应用到建筑的丈量上,并总结出了人体结构的比例规律。此书的重要性在文艺复兴时期被重新发现,并由此点燃了古典艺术的光辉火焰。在这样的背景下,达·芬奇为此书写了一部评论,《维特鲁威人》就是他在1485年前后为这部评论所作的插图。准确地说,这是一幅素描,画幅高㎝,宽25㎝。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达·芬奇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收藏于意大利威尼斯学院。

此画的构图由一个圆圈、一个正方形和一个裸体男人构成:正方形下边的边线外切于圆周,外切点刚好是这条边线的中点;人体仰面躺在圆圈与正方形相重合的范围内,头部的顶点与正方形的上边线相切,切点也正好是边线的中点;两脚并拢于圆圈与正方形下边线的切点上,躯干与正方形的上下两边的边线垂直,两手平伸成 180度,两手的指尖刚好抵达正方形左右边线,并与之垂直。在此基础上,人体在画面中又摆出第二种姿势,两脚分开,脚掌面与圆圈相交;两手上举至正方形上边线与圆周的交汇点上,刚好与头顶同高。整个人体,无论是第一个姿势还是第二个姿势,都在圆圈和正方形内显得十分对称。

圆圈的中心点是肚脐,而生殖器是正方形的中心点。达芬奇指出:人体颈部的宽度相等于下巴骨到双眼的距离;也相等于下巴骨到颚骨的距离,如果把颈部的宽度乘以15倍,就等于整个人。把手掌用力张开,大拇指指尖与小指指尖间距离相等于脚板的长度 (由脚丫到与脚趾相连的地方)。

黄金分割律是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后来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将此称为黄金分割。这其实是一个数字的比例关系,即把一条线分为两部分,此时长段与短段之比恰恰等于整条线与长段之比,其数值比为1.618 : 1或1 : 0.618,也就是说长段的平方等于全长与短段的乘积。

以人体张开双手模拟成十字架的构图,和外围的圆框共同形成一个内十字外圆形的象征符号。十字架在当时被视为教会及男性的代表,圆形就是圣杯及女性,两者合起來象征阴阳和谐。人体中自然的中心点是肚脐。因为如果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然后以他的肚脐为中心用圆规画出一个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就会与圆周接触。不仅可以在人体中这样地画出圆形,而且可以在人体中画出方形。即如果由脚底量到头顶,并把这一量度移到张开的两手,那么就会发现高和宽相等,恰似平面上用直尺确定方形一样。怎么样,很奇妙吧!其时更有趣的还不仅如此,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才是重点。黄金分割即“0.618”,这个比值因具有美学价值而被古希腊美学家运用到造型艺术中,因为凡符合黄金分割律的形体总是最美的形体。比如:身高除以肚脐到地面的距离,肩膀到指尖距离除以肘关节到指尖距离,臀部到地面距离除以膝盖到地面距离都是黄金分割。

“绘画的和谐比例,由各部分在同一时间组合而成,它的优美不论是整体还是细部都可同时观看” “从绘画中产生了谐调的比例,犹如各个声部齐唱。《小》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