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8:56: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名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题目类别毕业论文

学院(系)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 专业班级2003,23(1):18-21

[15]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6]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7]侯世勋,等.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110-102

[18]刘卫民,李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18-21

[19]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07302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辅导教师

完成日期2006年2月16日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学生:体育学院 指导老师:体育学院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

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主题]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