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汉语虚词的几点看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3:49: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古汉语虚词的几点看法

作者:周宇

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3期

内容摘要:古汉语中的虚词和实词比较起来,虽然数量并不多,但是却很难加以把握。本文从把握古汉语的意义与作用、重点掌握古汉语虚词的用法、对古今虚词进行比较、牢记古汉语虚词典型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古汉语虚词的看法。 关键词:古汉语 虚词 用法

一.依据古汉语句式特点,把握其意义与作用

对于一些古汉语虚词,学习者应当使用学过的语法知识来把握其意义和作用,在翻译时要么补充、要么进行删除。比如,在翻译“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时,很容易会翻译成“齐国将军田忌好好地而且客气地接待他”。这一翻译误将“而”字理解成为“善”和“客待之”之间的连词,导致翻译的意思不够通顺。还有人觉得“客”是“门客”的意思,在此处用作动词,笔者觉得也是不妥当的。“客”如果是动词的话,那么“待”也是动词,将两个动词进行连用,其含义是什么?实际上,此话是古代汉语常见的一种省略句,即对“齐将田忌善(之﹚而(以﹚客待之”进行了省略。在“善”后省去了宾语“之”,并在“客”前省去了介词“以”,“以客”作为介宾短语,为“待”之状语。因此,此话正确的翻译是:“齐国将军田忌觉得他有很有才能,就用宾客之礼来接待他。”还有一些古汉语虚词在句子中并没有意义,而在现代汉语又没有合适的虚词进行对译,这时就可以将其去除。比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当中的虚词“之”,既非结构助词,也不是用在主谓间化句子为短语,而是说话过程中产生的委婉语气之一,在现代汉语中找不到与其相对应的虚词,因此完全可去掉不加翻译。

二.借助于经典作品,重点掌握古汉语虚词的用法

古代汉语经典作品《劝学》中虚词“而”的用法是最集中的,其含义各有不同。比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而”表示转折;“吾尝终日而思”中“而”表示修饰;“则知明而行无过已”中的“而”表示并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表示递进;“而神明自得”中的“而”表示因果;“锲而舍之”中的“而”表示承接。另一经典名篇《鸿门宴》中虚词“为”和“所”的用法相对较为集中。比如,“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中的“为”是介词,表示“替、给”;“若属皆且为所虏”中的“为”是介词,表示“被”;“且为之奈何”中的“为”是介词,表示“对”;“何辞为”中的“为”是句末语气助词,表示“呢”;“若属皆且为所虏”中的“为”表示被动;“秋毫不敢有所近”中的“所”表示结构;“所以遣将守关者”中的“所以”表示原因。通过学习《鸿门宴》与《过秦论》,还可以掌握“因”字的主要用法。比如,“因击沛公于坐”中的“因”表示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中的“因”表示于是、就;“因遗策”中的“因”表示沿袭;“因利乘便”中的“因”表示趁着;“因河为池”中的“因”表示凭借。结合以上分析,借助于在经典名篇的集中学习,对于掌握古汉语虚词的用法来说,成效显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通过对古今虚词进行比较,把握彼此之间的差异

学习者应当对古今虚词加以比较,对于一部分双音节词,应当把握住其古今所具有的差异。“然而”、“可以”、“所以”、“虽然”、“因而”、“因为”、“于是”等词,在古代汉语中均为两个词,其意义和用法均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相同。比如,“然而”在现代汉语中是用以连接分句、句群与段落之间的一种转折连词,但是古代汉语中“然而”的“然”却属于指示代词,表示“如此”,“而”则是转折连词,表示“可是”。在《过秦论》中有这么一句“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有人将“然而”留下不作翻译,也有人将“然而”翻译为“可是”。笔者觉得,以上两种翻译方法均淡化了“然”字在本句当中承接上文,把陈涉“之位”、“之众”以及“深谋远虑”和齐楚九国之间进行对比的特殊重要作用。所以,这一句话应当翻译成“尽管如此,可是成功和失败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而功业却恰恰出现了相反的情况”。下面,再用“可以”来进行说明。在现代汉语体系中,“可以”属于能愿动词,但是,在古代汉语体系中,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有以下三类用法:一是“可”作为能愿动词,“可以”或者“以”翻译成拿、用、因等,其后常常省略掉宾语“之”;二是将“可以”用作“可与”;三是将“可以”中的“以”虚化成为衬字,在这一用法中,“可以”的含义和现代汉语是相同的。

总的来说,在学习古汉语的过程之中,对于文言虚词不能加以忽视。唯有深入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主要用法,抓住其所具有的内容和特点,深入理解其内在含义,才能选用合适的词或者短语将古汉语虚词的语法意义进行全面而准确地表达,使古汉语虚词发挥其所独有的而且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周宇,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