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有效利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1:54: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谈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有效利用

作者:邹齐

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01期

摘 要:在每篇课文里合理配置了新颖传神的彩色插图,使教材富有时代感,充满童趣,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关注,这也是教学新理念的一种体现。文中的这些插图色泽鲜艳、形象生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插图与课文内容教学相辅相成,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发挥其独特作用,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插图;有效利用

插图在语文教材中具有形象、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在工作实践中,我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生动的教材,培养学生理解、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见解:

一、巧用插图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兴趣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是求知的内驱力,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并推动学生积极探索,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深刻思维,集中力量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成功的关键。教材中的许多插图采用了拟人化手法表现事物的情态,富有童趣。因此,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借助课文插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进而保持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意识。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新课伊始教师安排看图,并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看过插图后,疑窦丛生:\小壁虎借尾巴时,小鱼、老牛、燕子他们说了什么?\小鱼、老牛、燕子他们到底有没有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它在想什么呢?\小壁虎到底向谁借到了尾巴?\有了问题也就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课文,去感知课文内容了。\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是创新的前提,语文学习同样离不开想象。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来启发学生,展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从而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写作。例如,在教学《 普罗米修斯盗火 》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我先让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狂风在怒吼,普罗米修斯拖着伤残的身体,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接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你就是普罗米修斯,此时此刻,没有食物,没有水源,陪伴你的只有烈日的炙烤、鹫鹰的撕咬和无穷无尽的痛苦,你会做何种选择?是放弃,向宙斯祈求原谅?还是让鹫鹰被你征服,感叹“你是真正的王者,我要啄掉你的铁环,陪伴着你……”?插图给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于是有的学生写道:“无情的烈日啊,请将你的光芒收拢,你看不到普罗米修斯已干渴万分,没有水吗?疯狂的暴风啊,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你停住脚步,你的脚步就像一把刀在不停地割着普罗米修斯的皮肤啊!你们知道,你们在肆虐谁吗?是普罗米修斯,他是为人类无私奉献的普罗米修斯啊!”由此可见,课文插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巧用插图练说

教材中有许多插图,这些插图直观形象,内涵丰富,容易激发学生观察、想象和说话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把握时机,灵活创设语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少年闰土》最后一段写了\我\与闰土依依惜别的情景,用笔十分简练。教学时可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通过看图和表演,使学生真正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切身感受 \我\与闰土的深厚友谊,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运用插图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从总体上理解课文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是掌握一篇课文的基础,而理解文中关键句段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来加以突破。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好学、易学呢?教材中为配合学习词、句和课文的内容而设计的插图,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通过以图解文,以文赏图,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形象,让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从抽象→具体→抽象和从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化难为易,使孩子对词语和课文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

如在古诗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使学生不仅理解古诗大意,而且促进他们质疑问难、深入挖掘背景知识、初步欣赏诗歌意境,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苏教版五下的《游园不值》一诗中的“小扣”“柴扉”,现代的小学生不易理解,于是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人物的动作,短时间内,“扣”基本理解,即“敲”的意思;我启发学生这里的“小”不是现代汉语的表示范围或体积的意思,请再仔细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态并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应怎样“敲”?部分学生就能说出是“轻轻”的意思。接着,“柴扉”的意思因为有插图及对“小扣”的正确理解就迎刃而解了,即“柴门”的意思。古诗因为有了插图,一些难理解的词句也就容易多了。

由于小学课文中有着现成的精美插图,我们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很方便、很直观地利用插图教学,从而更加直观地表达新课内容,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而不是把精力都花在了教学PPT的制作上。更不是把教材插图看成一种无用的摆设,一种止于插图本身的教学内涵。所以要贴近课本、贴近生活的教学,充分发挥利用好教材插图的主要目的。让教材插图成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强力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