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石混凝土挡墙施工方案(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1:35: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成后进行取样送检,同时对回填区高程进行复测,局部不平整的部位采用人工进行平整。

3.2.7、回填压实度检测

根据设计要求,挡墙后回填土压实系数为≥0.97,在每层回填完成后及时通知监理人员到位见证,进行取样送检,取样点要求为:每100~400m2取一点,但应不少于10点;边坡、基槽每20米取一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 1点。 3.3、工程难点及措施 3.3.1、工程难点

工程地处高山大岭,进场公路路况很差,物资、材料运输不方便,车辆行驶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3.3.2、采取的措施

1.施工措施

⑴ 积极和地方交通部门沟通,进快完善进场道路的修整;

⑵ 选派驾驶经验丰富的驾驶人员,加强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在天气不好、 夜晚尽量不出车,确保行车安全; 2.加强组织机构

⑴ 充分认识本工程施工的特点、难点,严格按照标书要求的施工程序,技术要求组织施工。

⑵ 选派责任心强、素质高,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和队伍,配备先进的机械设备及物资装备。

⑶ 设专业人员分阶段常住工地,协助项目部解决各专业技术难题,并将成熟经验直接用于本工程,避免技术准备工作走弯路和提高技术指导工作的质量。 ⑷ 配备1~2个经验丰富的专职安全员,组建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安全措施的落实以及对外安全工作的协调。

3.技术管理措施

⑴ 实施网络、形象进度管理制度。建立每单项工程、每月、周进度网络计划和形象进度图,实行周形象进度控制,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⑵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各单项工程开工前预先编制施工方案,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每个单项工程和重要工序均编制作

业指导书,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

4.资源配置

⑴ 设备的配置:首先从最近点租用设备进场,进行前期施工,然后根据施工进度,新购置一定数量所需设备,用于本工程施工。

⑵ 人员:选用特别能吃苦,具有丰富经验,业务素质高的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本工程建设。

⑶ 资金:充分合理的利用工程资金,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做到专款专用,让每一笔资金发挥最大作用。

⑷ 材料供应

①组织专人对工区附近地区的原材料供货商进行联系,建立合格分供方名册,完善采购渠道,保证施工原材料供应;

② 建立材料计划制度。分项工程开工前编制材料计划,根据施工实际情况,提前采购,做到即不影响工程施工,又不造成材料的积压。 四、施工进度计划

本单位工程埋石混凝土挡土墙开工时间为 年 月 日,计划完工时间为 年 月 日完工,工期 个日历天; 五、质量保证措施 5.1、材料技术要求

⑴ 水泥

①.进场时要有质量证明文件;

②.应按品种、强度、出厂期、生产厂等检查验收,并分别堆放,先到先用; ③.袋装水泥叠堆高度不宜超过10包;

④.不宜露天堆放。如露天堆放,应下有防潮垫板,上有防雨风篷布; ⑤.使用期不宜超过出厂期三个月,超期应先行检验其强度。 ⑵ 砂子

宜采用中砂,并应过筛,砂的质量要求,其密度应大于2.5g/ m3 ,其松散体积密度应大于1400kg/ m3,其空隙率应小于45%;用肉眼观察,不宜含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品、煤块、矿渣等杂物,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

⑶ 毛石

毛石的强度等级为MU30。采用的毛石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石材表面的泥垢、水锈等杂质,砌筑前应清除干净。毛石应成块状,中部厚度不宜小于15cm。

⑷ PVC管

采用符合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的合格产品。外观检查管材的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凹陷、分解变色线和其它影响性能的其它缺陷。管材不应含有杂质,应不透光。管材端面应切割平整并与轴线垂直。

⑸ 混凝土

混凝土使用前需作检测试验,保证混凝土等级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的强度(C25)。拌制混凝土用水泥、砂、石应符合上述技术要求,用水应采用不含有有害物质的洁净水。拌制时应严格按照水泥、砂重量配合比用量配制,选用300L搅拌机进行。拌合时间不得少于1.5min。 5.2、质量保证措施

1、组建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加强全面管理

建立并完善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三级职责清楚及权限明确的质量管理体系,配齐各级专职质检人员和管理人员,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作。

组建一支精干、技术过硬的施工队伍,并加强队伍思想建设,强化施工质量意识,各级领导及管理人员带头抓施工质量,明确质量目标和职责范围,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2、强化施工过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有关施工规范、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进行施工。

(1) 加强施工前的技术管理控制

施工前,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技术人员认真会审设计文件和图纸,切实了解和掌握工程的要求和施工技术标准,带领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对线路进行初测及复测,并组织进行精测。

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特点,由总工程师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程序的内容要求编制施工计划,确定适用的实施设备并落实配备,施工过程着重控制手段、检验设备、辅助装置、资源(包括人力)以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并对施工重要工序,分部分项地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向监理单位和业主上报,得到批复后,在施工过程中予以执行实施。

做好开工前各部位、各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照质量体系规定的内容做好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

若工程施工时因客观原因发生变化,及时对已制定的施工方案和有关程序进行修订和变更,并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控制程序的要求,报送有关部门论证审批后,方可实施。确保程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做好变更后的标识和记录工作。

(2) 做好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组织强有力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控制。线路实行从立杆到竣工“一条龙”质量控制程序,严格执行复核制度、交底签认制度、向监理工程师报批制度,以“放准,勤复,点、线、面通盘控制”的方法,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无误,并做好测量原始资料保存归档工作。

对已经确定的施工方案、方法、工艺技术参数和指标进行严密监视和控制,保证在具体施工操作过程中,实现业主的期望,使工程的各个部位、工序均达到优良标准。

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操作规程,高起点、高质量地做好每一道工序的“第一个”,将每个“第一”的检验数据结果定在全优起点上,并以此做样板,通过高标定位的全方位控制手段,确保每道工序、分部、单位工程最终达到优良标准以上。 合理的施工进度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手段之一,对施工进度进行科学的计划和实施,通过网络计划、节点制定、工期中间排序法等现代施工管理方法,将施工进度控制在最合理、最便于质量控制的节奏上,确保实现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目标。

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把工程的质量重点、难点和特殊点列为“TQC小组”活动课题或技术攻关项目,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把好各道工序的质量关,达到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和验收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3、加强施工过程中试验、施工观测监控的技术措施 (1) 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严格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并根据甲方的要求选择适用的材料,所采购材料,必须满足甲方审定的设计技术规格要求。

做好材料进货的检验和标识工作,按质量体系标准和要求,在进货、检验、进仓、登记、标识、使用等全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文件要求,从采购的第一程序开始,层层把关,确保材料质量。

(2) 加强施工过程的试验与检验 1) 过程检验

在各个施工队设各级专职或兼职的工程质量检验人员,对施工中每道工序按规范有关要求进行自检,符合要求后,填写工程检验申请报告,向监理工程师申请检验,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作业。

项目部质量检查人员,每周抽查分部工程质量评定情况,并检查评定资料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2) 最终检验和试验

项目部统一协调管辖标段范围内的最终检验和试验。 5.3、埋石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1) 烂根、蜂窝麻面

1) 现象:已浇筑部位有蜂窝麻面,根部存在烂根现场。

2) 原因:a、根部存在漏浆现场;b、振捣不密实不到位或者漏振。

3) 预防措施:(a)模板施工时应严格控制缝隙,每层混凝土浇筑前应先铺上一层砂浆;(b)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得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分为300-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5.4、质量检查

(1)埋石混凝土质量检查

1) 埋石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 2) 混凝土表面无大面积蜂窝麻面或根部漏浆现象。 (2) 反滤、排水施工

1)铺反滤层前,应将基面用挖除法整平,对个别低洼部分,应采用与基面相同土料或反滤层第一层滤料填平。

2)反滤层铺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铺筑前应做好场地排水、备足反滤料; ②不同粒径组的反滤料层厚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③应由底部向上按设计结构层要求逐层铺设,并保证层次清楚,互不混杂,不得从高处顺坡倾倒。

3)分段铺筑时,应使接缝层次清楚,不得发生层间错位、缺断、混杂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