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复习(详细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3 9:56: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食品化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授课老师:赵利 谭政

第一章 引论

1.食品化学:从化学的角度和分子水平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功能性质、安全性质及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2. 食品的特点: 安全无毒; 有营养物质; 赋有一定的色、香、味; 内部组分之间不断发生反应和变化; 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变质。 食品的定义:是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

3.食品的主要特性:颜色、风味、质构、营养价值。 第二章 水

1.水在食品中的作用?

水对食品的外观形态、色泽、硬度、风味、鲜度等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水是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必需条件,关系到食品腐败变质的问题,影响到食品的耐贮性。

水是食品加工中的重要原料,水在食品中起着膨润、浸透、溶解、分散、均匀化等多种作用。 水可以除去食品加工中的部分有害物质。 水在食品加工制造中作为反应和传热的介质。 大多数食品加工的单元操作都与水有关 2.为什么水冻结比解冻快?

在0℃ 时,冰的导热率约为同温下水的导热率的4 倍,这意

味着冰传导热能比非流动水(如食品原料组织中的水)快得多。

冰的热扩散率比水近乎大9 倍,这表明在一定的环境中,冰经受温度变化的速率比水快得多。 3.水分子为什么有强烈的缔合倾向? 水分子呈V字样的形状,同时0-H键具有极性,这就是造成不对称的电荷分布和纯水在蒸汽状态时具有1.84D的偶极距。水分子的极性产生了分子间吸引力,因而水分子具有强烈的缔合倾向。

4.水的三种结构模型:混合模型、连续模型、填隙式模型。

5.结合水的分类:化合水:结合最强的水,已成为非水物质的整体部分;邻近水 :占据着非水成分的大多数亲水基团的第一层位置; 多层水 :占有第一层中剩下的位置以及形成了邻近水外的几层。

6.疏水水合和疏水相互作用以及笼状水合物及其作用:

疏水水合:谁与非极性物质混合时,在这些不相容的非极性实体临近处,水形成了特殊结构,使得熵下降的过程。

疏水相互作用:如果存在两个分离的非极性基团,那么不相容的水环境将促进它们之间的缔合,从而减少H2O----非极性实体界面面积,这个热力学熵有力的过程就叫做疏水相互作用。 表示如右:R(水合)+r(水合)→R2(水合)+H2O(R是非极性基团) 疏水相互作用:

① 为蛋白质折叠提供主要推动力 ② 维持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③ 疏水结构位于蛋白质分子内部

7.水分活度测定方法:将已知含水量的样品置于恒温密闭的小容器中,使其达到平衡,测

定容器内的压力或相对湿度(ERH )按式Aw=ERH/100 计算。

8.冰点以上和冰点以下的Aw的差异:冰点以上:Aw是样品组成、温度的函数,其中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冰点以下:Aw与样品的组成无关,仅取决于温度。 不能根据冰点以下温度的Aw预测冰点以上温度的Aw。

9.水分吸着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食品水分含量与Aw之间的关系曲线。决定其形状因素:试样成分、试样物理结构、试样预处理、温度、制作方法。P24

10.滞后现象:水分回吸等温线与解吸等温线之间的不一致被称为滞后现象。两条线中间形成滞后环。

11.形成滞后现象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解吸过程中一些水分与非水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无法释出水分;

样品中不规则的形状产生毛细管现象的部位,欲填满或抽空水分需给予不同蒸汽压(要抽出需P 内>P 外,要填满即吸着时则需P 外>P 内);

解吸作用时,因组织改变,当再吸水时无法紧密结合水分,由此可导致回吸相同水分含量时处于较高的水分活度;

温度、解吸的速度和程度及食品类型等都影响滞后环的形状。 12.影响Aw的因素以及Aw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一)影响Aw的重要因素

水分含量,食品的水分含量越高,Aw也较高,有些食品的水分含量相近,Aw可能相差很大 有些食品的Aw相近,含水量相差很大

温度 冰点以上 :样品组成、温度 冰点以下 :温度

非水成分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食品中非水成分越多并且非水成分与水结合力越强,Aw 的值就越小。

在非水成分及非水成分与水结合形式基本不变的条件下,温度越高Aw 值就越大。 13. Aw比水分含量能更好反映食品稳定性的原因:Aw对微生物生长有更为密切的关系;Aw与引起食品品质下降的诸多化学反应、酶促反应以及质构变化有高度的相关性;用Aw比用水分含量更清楚地表示水分在不同区域移动的情况;从MSI图中所示的单分子层水的Aw(0.2-0.3)所对应的水分含量是干燥食品的最佳要求;Aw比水分含量更易测定,且不破坏试样。详见PPT课件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1.单糖结构:单糖含有手性碳原子,即不对称碳原子,它连接着4个不同的原子或功能基团,在空间存在两种不同的构型,呈镜面对称。N碳糖含有n-2个手性碳原子。任何一个手性碳原子具有不同的构型称为差向异构。

2.糖苷结构及特性:糖在酸性条件下与醇发生反应,失去水后形成的产物为糖苷,一般有呋喃或吡喃糖环。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一般是稳定的;在酸性条件下能被水解;可被糖苷酶水解。分为N-糖苷、O-糖苷、S-糖苷。

3.非酶褐变:在没有酶参与的情况下发生的褐变。 非酶褐变:羰氨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的褐变。

美拉德反应:还原糖同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分中氨基酸残基的游离氨基酸发生羰氨反应。 4.非酶褐变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1、 对食品营养质量的影响2、对食品色泽的影响3 、对食品香味的影响 4、非酶褐变产物的抗氧化作用 5 、非酶褐变产生有害成分

5.低聚糖连接键:低聚果糖:β-2,1糖苷键。低聚木糖:β-1,4糖苷键。环状糊精:α-1,4糖苷键。低聚果糖2、低聚木糖3、甲壳低聚糖

6.环状糊精结构特性:高度对称性;圆柱形(-OH 在外侧,C-H和环O在内侧;环的外侧亲水,中间空穴是疏水区域);作为微胶囊壁材,包埋脂溶性物质(风味物、香精油、胆固醇)。 7.淀粉结构:淀粉分为直链淀粉(α-1,4糖苷键)和直链淀粉(α-1,4糖苷键为主链;α-1,6糖苷键为支链)。

8.淀粉糊化:加热破坏了结晶胶束区弱的氢键后,淀粉颗粒开始水合膨胀,结晶区消失,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