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桃源与沅州》教案-文档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5 2:33: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九年级下册语文《桃源与沅州》教案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感受沈从文散文的基本特点。

3.试着比较《桃花源记》与《桃源与沅州》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沈从文散文的特点。

2.从写作方法角度来比较阅读《桃花源记》与《桃源与沅州》。 【课时安排】 1课时。 【媒体准备】 多媒体设备。 【预习要求】

1、搜集资料:了解陶渊明生平,收集与?桃源?有关的诗词名句。

2、课外选读沈从文的一些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蒋大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引发学生对桃花、桃源的暇思。)

本单元第二篇课文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作品描绘的是一片什么样的净土乐土?(学生回答)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常识告诉我们,作品中的这种理想社会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而桃源这个地方却是真真切切的。当地的山水风物,在当地人看来,可能不值一提,而外乡人读来可能口角余香。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桃源与沅州》,看看是否在作者的笔下,还残存着陶渊明作品中的流风遗韵? 二、整体感知:

沈从文(1902-1988),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出生于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县,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

《八骏图》、《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西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二)检查预习:

1、落实生字词听说:结合?词语手册?的内容当堂解释、掌握。

2、概括文章大意。请学生复述,补充,教师点评。 三、课文研讨:

1、沈从文把桃源当时的玉器、鸡蛋、茶叶等土特产介绍得有声有色,是如何来刻画的呢? ——明确:写实手法。 2、文中是如何写桃源伐子的?

——写了船工,写他们的生活习惯等……

3、文中出现了几类生活在沅水一带的人?他们身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