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学成语》上册-积累与应用(三、五年级上、下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3 10:04: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读老子,学成语》上册<三、五年级>

(上期)1.有无相生 2. 功成不居 3.无为而治 4.和光同尘 5.多言数穷 6.用之不竭 7.天长地久 8.先人后己 9.上善若水 10.物极必反

11.金玉满堂 12.目迷五色 13.宠辱若惊 14.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15.不可名状 16.涣然冰释 17.虚怀若谷 18.芸芸众生 19.取信于民 20.六亲不和

积累与运用

一、根据意思填成语。

1.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 ) 2.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 )

3.有和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 ) 4.隐藏了自身的锋芒,把自己混同于世俗之人。 ( )

5.政策法令繁多驳杂,只会加速败亡,后比喻言多有失,多言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 )

6.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形容非常丰富。 ( )

7.天地存在的时间久远,后多用来形容时间悠久,多指感情永远不变。 ( ) 8.遇事先为别人着想,然后考虑自己,即优先考虑他人利益。 ( ) 9.具备最高境界的善行之人,就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 ) 10.事物发展到极点,必定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 )

11.形容财富非常多,后用来比喻才能出众、学识渊博。 ( )

12.色彩纷呈,使人眼花缭乱,看不清楚。后用来比喻事物错综复杂,分辨不清。 ( )

13.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形容人患得患失。( ) 14.比喻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 15.不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

16.尽管在看,却什么都没看见;尽管在听,却什么都没听见。形容不注意、不关心、不重视。( )

17.取得人民的信任。( ) 18.胸怀像山谷那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 ) 19.泛指一切生物,后多用来指世间众多的普通人。( ) 20.与亲族、亲戚之间的关系不好。( )

二、想一想,选取本学期学过的一个成语填写在括号里。

1.古代有个人叫严光,他和刘秀一起创业,当刘秀成为皇帝时,他却隐姓埋名,不知去向,后人称赞他( )。

2.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采取顺应自然、( )的治国方略,为汉朝后来的兴盛和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达到了( )的境界,他走在大街上经常被老百姓叫去帮忙干活,所以人们亲切地称他“草帽书记”。

4.皮匠虽然不像银行家那样拥有很多财富,但他有属于自己的快乐歌声,后来他得到了一百枚金币,却整天提心吊胆,失去了往日平静美满的生活,这里的有和无的变化就叫做( )。

5.人们都希望彼此的亲情、爱情、友情能( )。 6.书的海洋里有取之不尽、( )的知识。

7.雷锋叔叔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 )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

8.朱元璋的老朋友因为口无遮拦、说话不知分寸,差点惹祸上身。因此,我们要牢记老

1

子的忠告:“( ),不如守中。”

9.“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这“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其实就是一种“( ),大爱无疆”的行为。

10.教育孩子时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以免( ),收到相反的效果。

11.黄色的迎春花配上白色的玉兰花,加上象征多子的石榴,再加上海棠树,就有了( )的寓意。

12.李景把门面装潢得金碧辉煌,还别出心裁地把那些光怪陆离的货物陈列在霓虹灯下,真叫人( ),爱不释手。

13.误会终究( )了,大家依旧是好朋友。

14.如今,风依旧在刮,雨依希而落,夹带着( )的感伤——为那段失去的时光。

15.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些人,做什么事情都要反复考虑,做完之后又放心不下。他们总是担心把事情办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且极其注重个人得失,他们被笼罩在患得患失的阴影之中,这种人就是( )的人。

16.在最后几天里,他一直对国民的呼唤( ),对国民对他和他的统治的不满( )。

17.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想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 )。 18.每个人都应有( )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 19.他不听家人劝阻,一意孤行,如今已落得( )、一败涂地的下场。 20.虽然我只是这( )中的普通一员,但我仍希望我的生命能开花结果。 三、《道德经》相关知识简介。 《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或《老子》,全书阐述了老子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社会政治观。共八十一章,五千余言,分为卷上(前三十七章)、卷下(后四十四章),此两卷分别被称为《道经》和《德经》。

函谷关是老子著述《道德经》之处,是道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它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还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是千百年来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dān),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曾任周守藏室之史,深谙周朝图书典籍,学问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他的著作和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老师教授知识过程中,他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老子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既是中国道教的思想源泉,也是东方智慧的代表之一。老子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智慧,探究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深刻揭示了宇宙生命发生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真谛。这部神奇之书,像宝塔之巅的明珠,璀璨夺目,照耀着我国的古老文明。

2

《读老子,学成语》上册<三、五年级>

(下期)21.绝圣弃智 22.绝仁弃义 23.见素抱朴 24.少私寡欲 25.独异于人 26.委曲求全 27.暴风骤雨 28.企者不立 29.余食赘行 30.知雄守雌

31.知白守黑 32.知荣守辱 33.天道好还 34.佳兵不祥 35.适可而止 36.自知之明 37.富在知足 38.虽死犹生 39.自高自大 40.欲取姑予

一、根据意思填成语。

21.抛弃聪明智巧,即抛弃自作聪明的主观见解,废弃机谋与巧诈,力求返璞归真。( )

22.减少私心和欲望,指个人欲望很少。( ) 23.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淳朴的本性。( ) 24.保持纯洁质朴的本性。( )

25.踮脚而立的人难以久站,比喻不踏实工作的人站不住脚。( ) 26.来势急速而猛烈的风雨,后用来比喻猛烈的行动或浩大的声势。( ) 27.曲意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通融迁就。( ) 28.独自与别人不同,一般指不同于世俗。( ) 29.弃刚守柔,比喻与人无争。( ) 30.比喻令人讨厌的东西。( )

31.虽然知道怎样可以得到荣誉,却安于受屈辱的地位。( ) 32.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喑昧,如无所见。( ) 33.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不要过头。( )

34.上天对人的善恶会有公正的回报,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35.指了解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

36.原指兵革是不吉利的东西,后多用来指好用兵是不吉利的,意为反对随意发动战争。( )

37.真正的富有在于知道满足。( )

38.要想得到他人的东西,必得暂时先给予他人一些东西。( ) 39.虽然死了,但如同活着一样。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 40.自以为了不起。( )

二、想一想,选取本学期学过的一个成语填写在括号里。

21.( )并不是要人们抛弃智慧,乃至抛弃物质和精神文明,而是让人们返璞归真,回归淳朴本性。

22.老子认为仁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不需要刻意强调,刻意强调仁义会导致伪善,仁义也会被人利用,所以他主张( )。

23.苦行僧的生活我们确实难以效仿,但( )、适度消费则是我们能够做到而且应该做到的。

24.“( )、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25.老子用“我( ),而贵食母。”来说明他与世人不同,他不追求声色名利,追求的是精神富足。

26.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对待同志宽大、容忍,甚至为了顾全大局能够( ),忍受各种误解和屈辱而毫无怨恨之心。

27.这棵青松经过( )的洗礼,显得更加青翠挺拔了。

28.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皇帝苻坚自称天王,他企图征服偏安东南的东晋王朝,蓄意统治全中国。但苻坚不听劝告,终于在淝水一役中,被晋军以少胜多,元气大伤。这就是(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