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8:40: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调配合适的pH(7.2-7.6),经灭菌后使用的培养细菌物质。

3.基础培养基:含有细菌所需要的最基本营养成份,可供大多数细菌生长。组分是1%蛋白胨和0.5%NA.C.L配制而成,还需加入琼脂(2-3%---固体培养基、0.3-0.5%--半固体培养基)。 4.选择培养基:是利用细菌对各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的化学物质,抑制非目的菌生长,有利于需要分离细菌的生长,如SS琼脂培养基。 5.鉴别培养基:利用各种细菌分解的作用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可应用含有一定作用物和指示剂的培养基来培养细菌,作鉴别之用,如糖发酵培养基。

6.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菌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 二、填空题答案

1.标本的采集时间,采取方法。 2.中和试验。

3.急性期和恢复期。高4倍或4倍以上。 4.脑脊髓液,血,出血瘀斑渗出液。 5.选择,鉴别

6.凝集反应、沉淀反应、中和试验 7.肥达氏反应和外斐反应 三、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B 5.A 6.C 7.A 8.B 9.D 10.E 四、问答题答案

1.请列表比较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项目 输入物质 产生免疫力时间 免疫力维持时间

主要用途

人工主动免疫 抗原

慢(2~3周) 数月至数年 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 抗体/淋巴细胞 快(输注即生效

2~3周 治疗或紧急预防

2.请简答实验室进行细菌学检查时对标本采集和送检的要求.

对进行细菌学检查的标本,在其采集和送检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采集标本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标本被杂菌污染。

(2)根据疾病特点,适时采集适当部位的标本。采取局部标本处,不应使用消毒剂。 (3)采集标本原则上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对已使用过抗菌药物患者的标本,应注明药

物种类。

(4)标本必须新鲜,采取后尽快送检。除某些细菌(如脑膜炎球菌)在送检中要注意保温

外,大多数标本可冷藏保存送检。

(5)在检材容器上贴上标签,并在化验单上填好检验目的、标本种类和临床诊断等内容,

以供检测时参考。

3.根据培养基性质和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几类?每类各举一种常用培养基.

(1)基础培养基:含大多数细菌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如肉浸液培养基,琼脂培养

基。

(2)增菌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上填加一些其他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如血琼脂培养基。 (3)鉴别培养基:以鉴别细菌为目的而配制的培养基,如?固体双糖含铁培养基。 (4)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假如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能抑制某一类细菌的生长,而有利于另一类拟分离的细菌生长。如SS琼脂培养基。

(5)厌氧培养基

4.简述革兰染色的原理、主要步骤,结果及其实际意义? (1) 原理:

+

①G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少,酒精不容易透入并可使细胞壁脱水形成一层屏障,阻止结晶紫-碘复合物从胞内渗出。

+++②G菌等电点(PI2-3):比G菌(PI4-5)低,在相同pH染色环境中,G菌所带负电荷比-G菌多,故与带正电荷的结晶紫染料结合较牢固,不容易脱色。

+

③G菌体内有核糖核酸镁盐与多糖复合物。

(2)革兰染色的方法:细菌标本固定后,先用结晶紫初染,再用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然后用95%酒精脱色,最后用稀释的复红复染。可将细菌分成2类,不被酒精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革兰阳性菌;被酒精脱色后复染为红色者是革兰阴性菌。 (3)用途:细菌形态鉴定、菌种鉴定

(4)意义:鉴别细菌:可分为2类、研究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对结晶紫的敏感性、细菌的等电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第8章 病原性球菌

一、名词解释

1.SPA 2.血浆凝固酶 3..M蛋白 4.链道酶 5.链激酶 二、填空题

1.化脓性球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球菌如 、 、 和革兰阴性球菌如 、 、等. 2. 试验阳性是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标志.

3.病原性球菌中能引起毒素性食物中毒的是 . 4.葡萄球菌所致疾病主要有侵袭性疾病和毒素性疾病两大类 ,其中毒素性疾病主要包括 、

、 、 .

5.按溶血现象链球菌可分为 、 、 三大类. 6.在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球菌时常做 、 试验. 7.培养脑膜炎球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

8.脑膜炎球菌的致病因素有 、 、 .

9.脑膜炎球菌的形态呈 ,在患者脑脊中多位于 内,革兰染色 .

10.检查流脑患者或疑是流脑患者可采取 、 、 等标本,带菌者检查主要采取 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11.脑膜炎球菌抵抗力极弱,对 、 、 等均高度敏感. 12.亚急性细菌型心内膜炎的病原体是 . 13.在不形成芽包的细菌中, 抵抗力最强的是 .

14.链球菌感染易于扩散 ,其原因是该菌能产生 ; 浓汁稀薄是因为该菌产生 所致.

15.淋球菌主要以 方式传播, 引起 . 16.能产生自溶酶的球菌有 、 .

17.SPA的生物学活性是: 可与 分子的 非特异性结合. 18.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 及 两大类感染. 19.A群溶血型链球菌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及 . 20.甲行溶血型链球菌是 及 部位的正常菌群.

21.胆汁溶菌试验可用来鉴别 菌与 菌. 22.肺炎球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 ,可引起 . 23.奈氏菌属包括 菌和 菌.

24.脑膜炎球菌初次分离培养时需在提供 气体的 配养基中生长 . 25. 菌及 菌不能耐受低温 。 三 .单选题

1.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耐盐性强 B.在血平板上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环 C.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病变比较局限

D.不易产生耐药性 ,抵抗力强 E.革兰阳性菌 2.下列哪项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

A.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 B.产生溶血素 C.分解甘露醇 D.产生耐热核酸酶 E.胆汁溶解试验阳性

3.葡萄球菌致急性胃肠炎的致病因素是

A.杀白细胞素 B.溶血毒素 C.肠毒素 D.血浆凝固酶 E.红疹毒素 4.SPA在致病中的作用是

A.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因其有抗原性 C.是一种毒素 D.能破坏吞噬细胞

E.在菌体表面形成保护层 5.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是

A.营养要求高 ,必须在血平板上才能生长 B.均能产生金黄色色素 C.分解菊糖产酸

D.耐盐性强, 可在含10%~15%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 E.专性需氧 6.关于乙型溶血型链球菌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链球菌属中致病力最强的 B.感染容易扩散 C.可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 D.产生多种外毒素 ,故可用类毒素预防 E.对青霉素敏感 7.用于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试验原理是

A.溶血反应 B.凝集反应 C.凝集溶解反应 D.血凝抑制反应 E.毒素与抗毒素中和反应

8.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荚膜 D.菌毛 E.侵袭性酶 9.关于淋球菌 ,下列错误的是

A.Gˉ肾性双球菌 B人是本菌唯一宿主 C.通过性接触传播 D.新生儿可经产道传播

E.女性感染个者比男性严重

10.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

A.产褥热 B.风湿热 C.猩红热 D.波状热 E.以上都不是

11.自鼻咽拭子中分离出一株细菌 ,其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 ,胆汁溶解试验阳性 ,最可能是哪中细菌

A.乙性溶血型链球菌 B.甲型溶血型链球菌 C.绿脓杆菌 D.副溶血性弧菌 E.肺炎链球菌

12.下列哪种细菌感染一般不侵入血流

A.葡萄球菌 B.淋球菌 C.脑膜炎球菌 D.伤寒杆菌 E.链球菌 13.可与IgGFc段结合的细菌表面蛋白是

A.M蛋白; B.Vi抗原; C.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 D.炭疽杆菌荚膜多糖抗原; E.大肠杆菌K抗原

14.能产生SPA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乙性溶血型链球菌 C.白喉杆菌 D.百日咳杆菌 E.肉毒梭菌 15.目前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以达

A.50% B.50%~60% C.70%~80% D.80%以上 E.90%以上 16.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的微生物是

A.回归热螺旋体 B.衣原体 C.产气荚膜梭菌 D.肺炎球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17.可增强链球菌扩散能力的致病物质是

A.DNA酶 B.红疹毒素 C.M蛋白 D.多糖蛋白 E.透明质酸荚膜

18.根据抗原结构分类 ,链球菌分20个群 ,对人致病的90%属于

A.A群 B.B群 C.C群 D.D群 E.E群 19.亚急性新内膜炎是一种( )

A. 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B.衣原体引起的感染;C.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 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20.治疗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的抗生素是( )

A.链霉素;B.青霉素; C.灭滴灵;D.红霉素 E.克林霉素 四、问答题 1. 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 2. 葡萄球菌、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有何特点?为什么? 3. 致病性葡萄球菌有哪些重要特点? 4. 简述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的疾病有哪些?

第8章 病原性球菌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答案 1. SPA: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类动物的IgG分子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与吞噬细胞的Fc受体争夺Fc段,从而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的作用。 2. 血浆凝固酶:由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酶,可使液态的纤维蛋白变成固态的纤维蛋白。 3. M蛋白:是溶血性链球菌的蛋白质组分,与心肌组织有交叉抗原,具有抗吞噬与黏附上皮细胞的作用。 4. 链道酶:由致病性链球菌产生。能分解脓汁中的DNA,使脓汁稀薄,促进细菌扩散的酶。 5. 链激酶:由致病性链球菌产生。能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促进细菌扩散的酶。机制是它可使血液中的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成溶纤维蛋白酶。 二、填空题

1.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2.血浆凝固酶. 3.金黄色葡萄球菌

4.食物中毒、剥脱性皮炎、伪膜性肠炎、毒性休克综合症。 5.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 6.胆汁溶解试验、菊糖发酵. 7.巧克力平板培养基。 8.内毒素、菌毛、荚膜.

9.肾形,中性粒细胞, 阴性.

10.脑脊液、血液、皮肤瘀斑液,鼻咽拭子。 11.干燥、寒冷和消毒剂. 12.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13.葡萄球菌

14.透明质酸酶;链道酶. 15.性接触, 淋病.

16.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 17.IgG, Fc段.

18.毒素性疾病、化脓性炎症。 19.中毒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20.口腔和上呼吸道

2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 22.荚膜,大叶性肺炎. 23.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 24.5-10%CO2,巧克力 25.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 三.单选题

1.D 2.E 3.C 4.A 5.D 6.D 7.E 8.C 9.E 10.B 11.E 12.B 13.C 14.能A 15.E 16.E 17.A 18.A 19.D 20.B 四、问答题

1.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溶解毒素、毒性休克综合症毒素1和SPA。

2.葡萄球菌、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有何特点?为什么? 细菌

脓汁

病灶特征

原 因

血浆凝固酶:

1. 容易在菌体周围形成纤维蛋白,具抗吞噬作用 2. 容易形成菌栓,不扩散,阻塞血管,形成纤维壁 3. 如病灶受外界压力或过早停药,造成菌栓迁徒

容易扩散,与周围组织界1. 透明质酸酶:分解细胞间质,促进细菌扩散 稀薄 限不清,脓汁稀薄、带血2. 链激酶:溶解血块、阻止血浆凝固,促细菌扩散

色,边缘不清 3. 链道酶:溶解脓汁中DNA,降低其粘稠度,促细菌扩散

容易局限化,与周围组织

葡萄球菌 粘稠 界限分明,脓汁黄而粘

稠,具有迁徒性

链球菌

3.致病性葡萄球菌有哪些重要特点? (1)产生金黄色色素 (2)有溶血性

(3)产生血浆凝固酶及发酵甘露醇

4.简述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的疾病有哪些?

(1)致病物质:脂磷壁酸、M蛋白、侵袭性酶(链道酶、链激酶)、链球菌溶血素、致热

外毒素。

(2)所致疾病:化脓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如猩红热、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几急性肾

小球肾炎)

第9章 肠道杆菌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Vi抗原 2.肥达反应 3.S-R变异 4.不耐热肠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