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选择题及答案(8套)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2:09: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C.产生了性别行为

D.对性别角色有明确的认识

8.“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强调的是人的( )。 A.社会性 B.自然性 C.共同性 D.差异性

9.( )是作为一个有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的适当行为的总和,是人的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A.亲子关系 B.同伴关系 C.性别角色 D.攻击性行为

10.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下列说法( )项不正确。 A.攻击型儿童受惩罚时其攻击性行为加剧 B.惩罚对于非攻击型的儿童能抑制攻击性

C.父母的惩罚本身就给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 D.惩罚是抑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

11.重视( )教育这一主题,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 A.思维 B.智力 C.认知 D.社会性

l2.强调人生成功因素中( )的决定性,使“智商决定论”成为历史。 A.智力 B.个性 C.情商 D.智力

l3.在母亲离开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在母亲回来时,欢迎母亲的到来,但这只是短暂的,这种孩子可能属于( )依恋类型。

A.回避型 B.安全型 C.反抗型 D.迟钝型

14.下列哪一项是最好的依恋类型( )。 A.回避型 B.安全型 C.反抗型 D.迟钝型

15.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 )中发生的。

A.游戏情境 B.语言情境 C.社会情境 D.家庭情境 16.“清高孤傲,自命不凡”,最容易在( )亲子关系的家庭出现。 A.民主型 B.专制型 C.独断型 D.放任型

17.近20年来,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不接受下列( )结论。

A.独生子女发展中,存在某些生活环境上的特殊性 B.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表现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问题 C.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

D.家长的错误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个性和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18.关于男女双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特征 B.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C.双性化理论强调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儿童教育

D.有研究表明,高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双性化相联系的 19.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 )。 A.与生俱来的

B.由遗传素质决定的

C.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的

D.在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 20.下面不属于情商内容的是( )。 A.同情 B.独立 C.智力 D.关爱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移情是指在觉察到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产生与之相同的情感,这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

2.D.亲社会行为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3.B.同伴的相互作用对儿童同情等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4.D.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而不是其他。

5.D.幼儿园是影响幼儿的小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6.A.放任型、民主型和专制型是三种典型的类型。 7.B.能区别男女,说明幼儿具备了性别概念。 8.A.这句话强调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

9.C.性别角色是关于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的适当行为的总和。

10.D.惩罚并非一定是抑制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只有适当的时候才是。 11.D.传统教育仅强调人的智力、思维方面,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12.C.情商决定论认为,智力并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而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13.A.回避型表现为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 14.B.安全型依恋最有利于儿童成长。

15.A.幼儿的社会范围小,社会交往情境大多都是游戏中进行的。 16.D.放任型亲子关系容易产生这种不良品质。

17.C.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18.A.男女双性化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19.D.儿童社会性是后天形成的,是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实现的。 20.C.智力是智商的内容。

2010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包括( )。 A.责任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美感

2.( )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 A.感觉 B.知觉 C.情绪 D.气质

3.幼儿基本情绪表现不包括( )。 A.爱 B.笑 C.哭 D.恐惧

4.下列关于情感与语言的叙述中,( )项不正确。 A.儿童最初的话语大多带有情感和愿望的色彩 B.情绪激动对儿童学习任何一类词语都不利

C.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 D.有美感情调色彩的词比有恶感的词更利于儿童记忆

5.情绪是婴幼儿交往的主要工具,这是因为情绪具有( )。 A.唤起功能 B.信号作用 C.调节功能 D.分化过程

6.情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具有( )。

A.系统性 B.传递功能 C.信号作用 D.感染性 7.关于情绪的叙述,下列( )项不正确。 A.情绪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日趋稳定

B.大约5岁后情绪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 C.儿童情绪态度的形成受成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

D.情绪在每一个人身上阈限相同、表现不同,是因为后天教育的影响 8.儿童原始的情绪反应具有的特点是( )。 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B.是出生后适应新环境需要的产物 C.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社会性的特点 D.新生儿的情绪和间接动机相联系

9.行为主义者( )通过观察研究,提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 A.冯特 B.华生

C.柯勒 D.马斯洛

10.我国心理学家( )提出了新生婴儿具有两种可以分辨的情绪反应。 A.林传鼎 B.朱智贤 C.皮连生 D.孟昭兰

11.幼小儿童和年长儿童不同的突出特点是,( )对行为有特别作用。 A.情绪 B.动机 C.意识 D.注意

12.恐惧可以说是( )。 A.本能的反应 B.社会性的表现 C.情绪分化的表现 D.自我调节的表现

13.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 )。 A.环境的影响和培养 B.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C.社会化程度的高低 D.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

14.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 A.生理需要 B.情绪表达性需要 C.自我调节需要 D.社会性需要

15.受到别人嘲笑而感到不愉快,对活动的成败感到恐惧、自豪、焦虑、害羞或惭愧,这种情感主要是与( )的联系。

A.思维活动 B.自我意识 C.想像 D.感知

16.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形成主要依靠( )。 A.感知觉的发展 B.语言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发展 D.情绪气氛的熏陶

17.婴儿最初社会性发生的标志是( )。 A.诱发性微笑的出现 B.不出声的笑 C.出声的笑

D.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

18.在幼小的儿童身上常常见到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 )。

A.幼儿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着 B.幼儿的意志力差

C.幼儿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