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一《3-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课后作业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5 2:33: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 后 作 业

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满分:100分

1.a g钠、铝的混合物,放入b g水中,反应停止后剩余固体c g,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 ) A.NaOH C.NaOH和NaAlO2

B.NaAlO2 D.无法确定

2.若3.6 g某金属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放出4.48 L(标准状况)H2,则该金属是( ) A.Al C.Fe

B.Mg D.Zn

-1

3.将5.4 g Al投入到200.0 mL 2.0 mol·L的某溶液中有氢气产生,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该溶液可能为( )

A.HNO3溶液 C.H2SO4溶液

B.Ba(OH)2溶液 D.HCl溶液

4.在常温下,将铝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会减小的是( ) A.稀盐酸 C.硫酸铜溶液

B.氢氧化钾溶液 D.食盐水

5.Al溶于NaOH溶液中,4 mol Al失去的电子全被水获得。作为氧化剂的H2O的物质的量为( ) A.1 mol C.4 mol

B.3 mol D.6 mol

6.等物质的量的Fe、Mg、Al与同体积、同浓度的HCl反应,产生H2的体积相同(相同状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掉的三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B.反应后三种金属质量相等 C.所用盐酸均过量 D.三种金属可以都有剩余

7.关于化学反应:mM+nN===pP+qQ(M、N、P、Q表示物质的化学式,m、n、p、q为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质量为a的M与质量为b的N恰好完全反应,那么生成的P和Q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a+b) B.参加反应的M和N中的原子数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P和Q的原子数之和 C.(m+n)不一定等于(p+q)

D.M和N中的元素种类,不一定等于P和Q中的元素种类

8.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的铝粉质量为( )

A.5.4 g C.2.7 g

B.3.6 g D.1.8 g

-1

9.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与适量的稀H2SO4和NaOH溶液完全反应,若消耗两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稀H2SO4与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3∶2 C.2∶1

B.2∶3 D.1∶2

10.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K、AlO2、CO3 B.Ag、Cu、NO3、Cl C.Mg、Fe、Cl、SO4 D.NH4、K、SO4、CO3

11.等量的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2 mol·LH2SO4溶液 B.3 mol·LCuSO4溶液 C.6 mol·LKOH溶液 D.3 mol·LBa(OH)2溶液

12.将铁加入到100 mL某浓度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为V L(标准状况),将铝加入到100 mL、2 mol·L的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为3V 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铁和铝的物质的量相等 B.原盐酸的浓度为2 mol·L

C.铁加入盐酸中的离子方程式为2Fe+6H===2Fe+3H2↑ D.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

13.将Fe、Al的混合物加入到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将过滤得到的固体加入到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固体质量正好与原固体质量相等,则原固体中Al的质量分数为( )

A. 14.3% C. 87.5%

二、填空题(共37分)

14.(10分)某无色透明溶液与金属铝反应放出H2。试判断下列离子:Mg、Cu、Ba、H、Ag、SO4、SO3、HCO3、OH、NO3,何者能大量存在于下列溶液中?

(1)当生成Al时,能大量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生成AlO2时,能大量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

2+

2+

2+

2-

3+

-1

-1-1-1-1-1

2-

2-

2+

3+

2-

2+

2-

B. 12.5% D.无法计算

课后作业

1.B。Na与H2O反应生成NaOH,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由于反应后还有c g Al剩余,说明生成的NaOH不足以完全溶解Al,故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AlO2。

2.A。设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r(R),与盐酸反应时的化合价为x,则由化学方程式: 2R+2xHCl===2RClx+xH2↑ 2Mr(R)g 22.4x L 3.6 g 4.48 L

所以

2Mr22.4x L

=,解得Mr(R)=9x,讨论:

3.6 g4.48 L

若x=1,则Mr(R)=9,不符合题意; 若x=2,则Mr(R)=18,不符合题意; 若x=3,则Mr(R)=27,符合题意。

3.D。A项中的硝酸与Al反应不放出氢气,故不可能;B项中的反应为: Ba(OH)2+2Al+2H2O===Ba(AlO2)2+3H2↑,n(Al)=

-1

5.4 g

mol,n[Ba(OH)2]=0.2 L×2.0 mol·L-1=0.2

27 g·mol

=0.4 mol,结合反应可知,Ba(OH)2过量,不合题意;同理判断C项中Al也可完全溶解,只有D项正确。 4.C。铝放入硫酸铜溶液后,铝置换出铜单质,消耗的铝的质量小于生成的铜的质量,所以溶液的质量减

小;铝与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时,消耗的铝的质量大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增大;铝与食盐水不反应。

5.D。4 mol Al失去的电子数为12 mol,根据电子守恒可知,1 mol H2O被还原,得到2 mol电子,所以转移12 mol电子,需6 mol水作氧化剂。

6.D。在题目条件下产生相同的氢气,反应掉的三种金属的质量和剩余金属的质量均不相等,如果盐酸过量,则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不相等。

7.D。化学反应中的守恒既包括质量守恒,也包括元素种类守恒、原子个数守恒,所以D项中的说法错误。 8.A。由6HCl+2Al===2AlCl3+3H2↑,2NaOH+2Al+2H2O===2NaAlO2+3H2↑可知,两份等质量的Al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H2等量,消耗的HCl与NaOH不等量。实际上HCl、NaOH同为0.3 mol,且已知生成H2的体积比为1∶2,所以发生反应时分别为HCl不足Al过量,NaOH过量Al不足。由生成H2的体积比为1∶2可知,反应的Al的量之比也为1∶2,则与0.3 mol盐酸反应的Al为2.7 g,与NaOH溶液反应的Al为5.4 g。

9.A。2Al~3H2SO4 2Al~2NaOH 2 3 2 2

等量的Al消耗H2SO4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2。又因它们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10.A。该溶液为无色,排除B、C两项。能与铝粉反应放出H2说明溶液可能含有H,也可能含有OH,即各组离子可以在酸性或者碱性条件下共存。D项,NH4与OH不能共存,CO3与H不能共存。

11.A。镁和铝都能与2 mol·LH2SO4溶液反应得到H2;Mg、Al与CuSO4反应可置换出Cu,不产生H2;KOH溶液和Ba(OH)2溶液只能与铝反应产生氢气。

12.B。由反应方程式:Fe+2HCl===FeCl2+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得生成H2的体积之比为1∶3时,消耗的Fe与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从而也就可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13.B。由于加入到氢氧化钠中,只有铝发生反应,剩余固体为铁,与硫酸铜反应而得到的固体是铜,即得到的铜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即相当于铁置换出铜时的质量差即为铝的质量,所以设铁的质量为56 g,则生成的铜的质量为64 g,增大了8 g,即相当于原混合物中铝为8 g,所以得到Al的含量为12.5 %。

14.解析:无色溶液则一定无Cu,当生成Al时,为强酸性溶液,且反应放出H2,阴离子只能有SO4,则一定无SO3、HCO3、NO3、OH、Ba、Ag。当生成AlO2时,为碱性溶液,阳离子只能有Ba,则一定无Mg

2-

2+

2+

2

2+

3+

2-

-1-1

2-

、Ag、HCO3、H、SO4、SO3。 答案:(1)H、Mg、SO4

2+

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