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普法网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6:19: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7中国普法网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受到开除处分的公务员,自处分生效之日起,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 (√) 2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3受警告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内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4机关对新录用人员在试用期内进行的是初任培训。(√)

5公务员原系领导成员的在辞去公职后两年内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6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挂职锻炼的形式是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

7公务员工资中,基本工资是工资结构的主体。(√)

8公务员违纪的,应当由处分决定机关决定对公务员违纪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认定的事实及拟给予处分的依据告知公务员本人。(√)

9 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进行调查比较。(√) 10国家对公务员工作时间,实行工时制度。(√)

11录用公务员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进行招录。 (√) 12录用公务员的首要程序是发布招考公告。(√)

13对公务员的考核中,重点考核的是公务员的工作实绩。(√)

14报考公务员应当具备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15公务员法对领导成员职务的任免实行的是任期制。(√)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自 1月1日起施行。(×)

17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应该予以辞退。(√) 18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19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12个月。(√)

20招录机关根据报考资格条件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

21、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已经死亡。(×)

22、无经济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不承担民事责任。(×) 23、某甲只有16岁它不具有民事法律主体资格。(×)

24、法人必须是拥有独立财产的社会组织,但是拥有独立财产的社会组织不一定是法人。(√) 25、 自然人只有年满18周岁,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6、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27、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财产后果是不同的。(√)

28、张某向李某借钱,张某的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事实。(√) 29、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30、宣告失踪是申请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 31、监护人只能由一人承担,不能为数人。(×) 32、法人以其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

33、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死亡宣告。(√)

34、李某17岁,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后参加工作,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5、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6、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行为有效。(√) 37、公民经常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不一致时,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38、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3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颁布之前,我国没有民法。(×) 4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于20XX年10月1日施行。(√)

41、我国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城市郊区的土地一般属于集体所有。(√) 42、为了公共利益,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并给予补偿。(√) 43、土地的使用权不可以转让。(×)

44、公民非经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法院决定,不受逮捕。(√) 45、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和住宅。(√) 4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选举权。(×)

47、县级以上地方人大只能罢免由它选举产生的人员。(×) 48、地方人代会选举和通过决议,以表决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49、地方人大选举时,不同选区或选举单位选出的代表可以酝酿、联合提出候选人。(√) 50、地方人大选举有时也可以采用举手表决方式。(×) 5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52、我市普遍开展的万名代表回选区见选民活动是代表接受群众监督的有效形式。(√) 53、代表在任何场合的发言都不受法律追究。(×) 54、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55、代表名额分配要坚持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 56、选民委托投票须经选举委员会同意。(√)

57、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可以由地方性法规规定。(×) 58、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59、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 60、市人大常委会可以决定撤销个别副市长的职务。(√) 61.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美国宪法。 (√ )

62.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立初期曾起到过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

63.现行宪法做过四次修改,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和 。(√) 64.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我国最低的一级国家政权机构。(×) 65.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66.解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

67.法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宪法是法,所以,宪法也伴随国家产生而产生。 (×)

68.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69.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

70.刘律师是全国人大代表,他在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 71、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是形式的罪刑法定原则。(×)

72、外国人在外国侵犯我国公民或国家利益按我国刑法的保护原则均要适用我国刑法。(×) 73、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都适用我国刑法。(√)

74、“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句但书规定,是指该行为不构成犯罪。(√)

75、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 76、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的实行阶段。(×)

77、教唆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犯罪,教唆人单独构成间接正犯。(√)

78、结合犯是将两个本来独立的犯罪结合为一个新罪,并规定较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态。(√) 79、被宣判”死缓”的罪犯,在二年缓期执行期间,又犯新罪的,则核准执行死刑。( √ ) 80、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