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4单元课内阅读理解 鄂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19:28: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单元阅读理解

第一单元

一、《花脸》阅读理解

(一)

每逢年至 , 小闺女们闹着戴绒花 、 穿红袄 , 嘴巴上涂上浓浓的胭脂团儿 ; 男孩子们的兴趣都盯在鞭炮上。我则不然,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 1、给 里打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面的课文内容回答:“对孩子们来说,过年的魅力还有更深一层的缘故”,是什么缘故呢?

答:“缘故”是:小闺女可以戴绒花、穿红袄、嘴巴涂上浓浓的胭脂团儿;男孩子可以放鞭炮。对于“我”来说,最喜欢买个花脸戴。 3、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他擅长描写中国传统民俗。《花脸》写的是(过年)的时候,“我”买了一个大红的(关公)花脸,还配上一把(青龙偃月刀),成了全家主角的故事。

(二)

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这花脸与那些愣头愣脑、傻头傻脑、神头鬼脸的都不一样。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叫我看得直缩脖子。 1、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买的花脸是什么样子?

满脸通红通红的,一双浓黑的眉毛,眼角的往上吊起,显得气宇轩昂。头上包着一块绿头巾,长巾贴着脸颊垂下来,脸下边是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2、这“花脸”的特别之处是 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 3、作者是怎样写出“这花脸”的特别之处的?

答:运用对比手法,把关公花脸和其他花脸比较,突出它的特别之处。 二、《我爱篮球》阅读理解

(一)

我把我的爱,投进了了篮球筐,装进了篮球筐。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 能够这样去爱的人,永远青春年少,追求美好,渴望创造,不管他是

第 1 页

十几岁还是几十岁。

1、从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索取——付出 畅通—— 阻挡 年老体衰—— 青春年少 胆怯——勇敢 虚伪—— 纯真 临阵退缩—— 奋不顾身 2、画“ ”的句子运用了(设问 )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语言更有感染力,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篮球、对人生、对爱的理解和感受)。 3、请仿照画“ ”的句子写一段话。

4、这篇课文不仅表达“我”对篮球的(喜爱)之情,还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未来生活的热爱)。

5、作者的感受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或我们的成长中应该有怎样的追求?) 答: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应该像作者一样全心的投入,忘我地追求美好的理想,才会有无穷的动力去实现理想。

第二单元

一、《延安,我把你追寻》阅读理解

(一)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阳光。

1、这段诗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追寻的 (迫切渴望)心情。

2、仿写:像 ,在追寻 。

(二)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1、这四句诗歌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诗人的情感,诗人追寻延安的这些地方,实际是在追寻(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三)

1、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是指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顶天立地的脊梁”指中华民族的精神

第 2 页

支柱——延安精神。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

“破旧的茅屋”指 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温热的土炕代表亲密的军民关系。 3、这两行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更能突出强调贫穷落后的生活生产状况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延安精神需要继承和发扬 )。 二、《井冈翠竹》阅读理解

(一)

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示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__________,等待__________________、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待 。 也等, 也等,等了 的20年。20年过去了,毛竹依旧是那么 ,那么 ,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 1、按照原文内容填空。

2、这句话里“等待……等待……等待……”一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3、仿写一句这样的句子: 4、“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的意思是(井冈山人民和红军战士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井冈山获得了解放),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5、文章赞颂的仅仅是翠竹吗?

答:作者歌颂的不仅仅是翠竹,实际是赞美竹子对革命的贡献,赞美井冈山人民作出的贡献。

(二)

毛委员和朱军长下山去了,红军下山去了,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人一样 。 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

向 ,不向 。 烧了,还有 ; 断了,..............还有 ; 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出 的,依然是那 的青青翠竹!

1、按照原文内容填空。

2、带点的两句话分别用了(拟人)和(顶针)的修辞方法。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引用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