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六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1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2 16:30: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六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1我的叔叔于勒》教

案 新人教版

二、文学常识

莫泊桑: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我们曾经学习过他的作品《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莫泊桑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是《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是《羊脂球》、《项链》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 三、字词

拮据jié jū 栈桥 zhàn 撬开qiào 诧异chà 牡蛎mǔ lì 褴褛 ...lán lǚ 煞白 shà 狼狈 bèi 嘟哝dūnong 别墅 ...shù 阔绰.chuò 四、感知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根据插图复述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课文,仿照《故乡》对情节的概括方式,将本文的情节围绕着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行段落的归纳和概括。

角色:菲利普(父亲)、于勒、菲利普夫人(母亲)、船长、若瑟夫(“我”)

盼于勒(1—4)→ 赞于勒(5—19)→ 见于勒(20—47)→ 躲于勒(48—49)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五、研读课文,归纳主题

1.在众多的人物之中,你觉得谁是文章的主人公呢?

于勒——暗线 “我”——见证人 姐姐姐夫——陪衬人 菲利普夫妇——主人公

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而刻画出他们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的。 2.小说开头菲利普夫妇如此盼望于勒的归来,结局却是千方百计躲开于勒,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为穷人,其根本原因是哪个金钱至上的社会。

3.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揭示了什么主题?

小说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人类社会中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 批判了现实社会里金钱对人、对人性的扭曲和破坏,呼唤着真诚纯真的亲情关系。 六、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采取了两种方式对文本进行了两次深入的阅读,性格鲜明的人物,个性十足的语言,逼真精彩的神态为我们呈现了一篇出色的短篇小说,同时本文在写作技巧和主题方面还有更多值得探讨和学习的地方,我们将在下节课进行处理。 七、布置作业

日记: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A300B200) 八、课后反思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用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体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在对比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概括人物形象,经过研讨掌握本文的写作技巧。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亲情观,鼓励学生珍惜亲情,奉献爱心。 一、复习导入

在昨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共同走进了《我的叔叔于勒》这个故事,完成了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工作,相信同学们还对故事情节的四部分记忆犹新,它们分别是什么呢?同时在同学们的研讨中我们也确定了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今天我们就通过菲利普夫妇在遇见于勒前和后的对比来进一步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对比分析 提炼性格

对比一:菲利普夫妇神态、动作、语言和对于勒态度的对比。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关注四个时间段菲利普夫妇典型的动作、语言和神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下表: 于勒的景况 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部分花光了 占用了父亲应得的一部分遗产 神态 菲利普夫妇的表现 动作 语言 对于勒的态度 赶 送上商 船,打发到美洲 于勒来信说赚了钱,并且要赔 偿损失 拿出来经常 他真是一 赞 念 个有办法的人 发现衣衫褴褛的卖牡蛎的年老 脸色苍白、 上前打探 别叫这个 怕 水手像于勒 不安、 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船长证实卖牡蛎的穷水手叫于 脸色煞白、 叫若瑟夫 我就知道 躲 勒 神色张皇、狼付钱 这个贼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