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章末总结提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8:59: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章末总结提升

[知识网络]

参考答案:①天体系统 ②运动特征 ③自身条件 ④太阳辐射 ⑤地壳 ⑥昼夜交替 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触摸高考]

主题一 时间计算与日期范围确定

1.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到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

A.10时 C.16时

B.13时 D.19时

解析:根据材料“极夜后的首次日出”,说明是太阳刚升起不久后就要落下,应该在当地地方时的12时之前不久;黄河站与北京时间的经度相差约为108°,时间差约为7小时12分,即北京时间约为19:12之前不久,选项D最接近。

答案:D

2.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

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4 C.1/2

B.1/3 D.3/4

解析: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北京时间为6月23日2时,再求出6月23日0时经线为90°E,即90°E向东至国际日界线为6月23日,其他地区为6月22日,那么旧的一天6月22日占全球的范围约为3/4。

答案:D 主题升华

时间计算与日期范围确定

1.时间计算

明确求哪类时间(地方时/区时);明确所求地点的位置;算出两地的经度差或时区差;运用“东加西减”原理得解。

2.日期范围确定

日期分界线有两条经线,一条是自然日界线,即0时所在经线;另一条是人为日界线,即180°经线。0时所在经线是不断变化的,也就导致日期范围随时随地也在变化。

注:自西向东越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自西向东越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 主题二 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的关系

3.下图为安徽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2)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 A.5月1日 C.7月1日

B.6月1日 D.8月1日

解析:(1)该地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地区被树荫覆盖,此时太阳大致位于东南方位,而太阳高度变化具有对称性规律,16时以后太阳位于西南方位,此时树荫也大部分覆盖西操场,从太阳方位来判断,①地树荫遮阳效果更好,由此可判断A项正确。(2)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的大小取决于昼的长短,昼越长,转动的角度越大。比较四个选项,7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置最北,安徽昼最长,C项正确。

答案:(1)A (2)C 主题升华

太阳辐射总量和日照时数关系

太阳辐射总量看光照时间的长短和强弱,而日照时数则主要看光照时间的长短;在分析的时候要综合以上因素。

(1)日照时数的影响因素。①纬度:影响昼夜的长短,不考虑别的因素,我国不同地区,夏季日照北方大于南方;冬季则相反。同一地区,日照时数夏季大于冬季。②地势:同一区域,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数长。③天气:晴天日照时数长,阴天日照时数短。

(2)太阳辐射总量的影响因素。①纬度: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程短,削弱的少;等量太阳辐射照射的地表面积少,相同地表得到太阳辐射更多;②地势:地势高,太阳辐射穿越的大气路程短,同时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天气: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由此可知,山地背风坡太阳辐射强)。

举例:

如结合上图分析成都(低值区)和拉萨(高值区)太阳辐射总量的差异:看到问题先调用相关知识和原理。影响两地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因素有纬度、地势和天气,结合实际,成都和拉萨纬度相当,故从地势和天气进行比较分析,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地势低,阴雨天多;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晴朗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