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4 15:43: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戚天洋

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02期

摘要: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健康高效发展,不仅取决于国家的科技水平,还取决于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生态文明不仅影响人的生活方式,还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进步状况。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大局势下,为了使中国更好的发展,我们更应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生态文明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大有裨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生态马克思主义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态危机世界性的达成共识,人类开始反思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下的工业革命,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方式。

生态文明是人类总结自己以往行为和社会实践的结果上提出的概念。从广义上看,生态文明是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存,社会永续发展的一种文明形态,是相继发展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表征一种时间上的纵向层次的发展;从狭义上看,生态文明关于人类生产生活方面,它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者并列的一种文明形态,表征一种同时空的横向理解①。其含义可以从三方面来深入理解。

第一,作为广义的理解,生态文明是一种优于并且高于其它三种文明的的先进文明形态。从原始的只能被动的依赖自然资源,迷信崇尚自然并创造上帝神的阶段,到人类发展自主能力,学会制造和使用简易工具的初级支配自然资源,但同时加快了人与自然的分化,但并未对自然造成实质性破坏的农业文明阶段,再到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的使用使生产力大幅提高,人类肆无忌惮的消费着亿万年来地球上累积的资源矿产,而使全世界人民共同付出生态平衡惨遭破坏的严重代价的,和一系列严重后果的工业文明阶段。在人类利益至上的理念驱使下,人类以消耗自然为代价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大自然的“回赠”。

第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看,生态文明是一种舒适理想的生活状态。生态文明旨在人类为了自身更好地生存的前提下,改造客观自然,创造人类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又自主爱护和维护客观世界,维系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的互动模式得到合理优化和改善,在各种条件的配合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运作稳健良好,社会生活安定友爱。 第三,作为一种先进的理论构想,生态文明是一种经历挫折和惨痛后的“涅槃重生”。我们不仅要反思之前的发达工业国发展中的弊病,还要打破落后的“先破坏,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倡导以一种更加文明的方式对待大自然,拒绝对大自然无节制的开发和掠夺,尊重自然规律,当规律为我们所掌握,合理的方式方法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人类才是自由的,全面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生态文明的提出,不仅是超越了以往的现实文明阶段,更是在理念和思想上的先进转变—从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中心主义的转变。这种转变改善了工业社会的不平等,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从而在思想和行为中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

20世纪中叶,世界范围内社会矛盾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矛盾,人和人的利益冲突激化升级,社会经济危机的形势呈现更加严峻的势头;另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矛盾激化到前所未有的局面—环境损害,资源过度消费,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的破坏。

马克思指出,如果单纯从孤立的抽象的角度去理解自然环境,阐明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依旧是苍白无力的。工业社会是我们所说的被异化了的自然界,但是尽管如此,它也是有意义的自然界,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视为人类面临的两大变革之一。他们说我们所面临的大变革,是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②。前一个和解指的是建设人和环境友好相处的社会,而后一个和解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来加以解决。而这两种和解的成功需要对生产方式及其制度的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世界观上提出了新颖独到的见解,同时又在方法论上给予我们指导。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的人类社会历史本身之所以存在,也就是人类自身之所以存在的首要关键就是生产物质资料活动本身的存在。人类要满足自身生活和生存,通过劳动这个中介,实现人与自然的交互运动。我们从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定义可以看出,首先,劳动就是“力的相互作用”的中介,是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的过程,是关系得以体现的关键环节;其次,在这一过程中,劳动用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最主要的就是这一过程中贯穿着人类的智慧,体现人类主体性力量;最后,对于产生的效果而言是双向的,它不仅使得自然界发生变化,并且在使得自然变化的同时引起这种变化的主体人自身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从这一循环过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人与自然是紧密结合的一体化,不论是人还是自然都像是名字叫做“世界” 的一个人的左右两只手,只有通力合作,相互配合,才会完成的出色。 三、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生态马克思主义作為一种新型的,由社会发展进程酝酿产生的先进理论。它是试图将马克思主义同生态学相结合,兴起于二十世纪后期,以一种更加人道的方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它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自始至终的促使人类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笔者认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它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具有先进性和指导性的。从以下的主要观点中可以看出。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一,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统一。生态马克思主义主张以“人类尺度”,解决社会问题和生态危机,兼具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原则,站在全人类和长远角度,客观公正的对待有机世界的一体发展。

第二,社会的一系列问题成为生态马克思主义建设解决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之所以会出现一系列无法挽回的局面和惨痛教训,就是因为它自身就无法达到公平原则。生态马克思主义提倡政权组织的产生应该由基层选举产生,并且一以贯之,使权力得到有效的分散。

第三,社会的经济问题成为生态马克思主义建设解决的一部分。它认为应该把经济活动看成是生态系统活动的一部分,经济的各方面产出要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计算在内,评估最后的效益。学者认为,“只有经济的发展符合生态的合理性要求,才会实现二者共同的目标。” 第四,把实现社会变革的手段设定为拒绝暴力。拒绝暴力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即教育和规范来实现民众的自觉。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第一,培养公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针对生态马克思主义所提倡的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即教育和规范来实现民众的自觉。个人的意识成功树立,是生态社会建立和各项活动开展的良好开端。

第二,我们要关注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重视个人的社会影响力对生态文明的影响。人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小细胞,只有人民感受到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的能量,这一个个“细胞”才会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更有动力的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三,充分利用政府职能,发挥好政府在宏观调控上所起到的指挥棒作用。在市场经济调节具有一定缺陷和不足的大环境下,政府应当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教育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第四,通过先进的技术去弥补资源紧缺的现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配置资源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生态文明的建设环境下,要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用技术力量武装自己。同时,要继续研发核心技术和促进科学技术向实践的转化,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注释:

①班珂珂.五位一体下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1)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603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