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1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7 17:38: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题型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语段中心思想的概括,回答这类题目,可以从文中找出主要的句子作为主要内容,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但力求语言简洁凝练。

参考答案:第一则,修建青藏铁路的工人为沿途的儿童捐款建希望小学;第二则,陆永康“跪”着动员山区儿童上学,创造了贫困山区的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百的奇迹;第三则,一名去西部支教的青年志愿者家访时,遇到以“长大了就能像老师一样穿上皮鞋”来鼓励孩子好好念书的事情。

2.结合文章内容,请说说文中画线句中“跪”的不同含义。陆老师为什么要“跪”36年?侯耀华为什么要“跪”着给陆老师颁奖?

题型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解释能力,解释词语时要结合其所在句子的语言环境。 参考答案:陆老师的“跪”是因为他得了小儿麻痹,自己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而不能站立。侯耀华的“跪”是被陆老师的事迹所感动。

3.请你说说下面这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娃,你要好好念书,长大了就能像老师一样穿上皮鞋。”

题型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做好这类题目主要是结合上下文去思考回答。

参考答案: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才能过上幸福生活。 [来源:Z|xx|k.Com] 4.这三则故事都有共同点,你认为三位主人公的共同点是什么?

题型解析:做好此题主要是把三则故事的主要内容分析清楚,并找出相同点。对于作品中人物的共同点,做题时注意把握三位主人公所作所为的相同之处,以及所做事情的目的。

参考答案:他们都有一颗爱心,都是为了贫困山区孩子的前途而付出自己的努力乃至青春年华的好心人,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2010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情感之歌2(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一 傅雷育子成才

佚名

四十年代上海孤岛时期,傅雷的大儿子傅聪还没到上学的年龄,傅雷很早就发现在儿子幼小的身心中,有培养成为音乐工作者的素质,便首先在家中由父母亲自担当教育的责任,并在最基础的文化教育中,环绕着音乐教育这个中心。正如傅雷在对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的各方面都要求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一样,他对待幼小的孩子也是十分严格的,很少看见他同孩子嬉戏逗乐,也不见他对孩子的调皮淘气行为表示过欣赏。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制定日课,一一以身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孩子在父亲的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只有当父亲出门的时候,才敢大声笑闹,恣情玩乐。他规定孩子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都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进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有靠在桌边姿势,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咀嚼饭菜,是否发出有失礼貌的咀嚼声。甚至因傅聪不爱吃青菜,专拣肉食,又不听父亲的警告,就罚他只吃白饭,不许吃菜。

傅聪按照父亲的规定,每天上午下午,几小时几小时地练习弹琴,即使弹得十分困倦,手指酸痛,也不敢松弛一下,只好勉勉强强地弹下去。但有时却弹出了神,心头不知来了什么灵感,忽然离开了琴谱,奏出自己的调子来。在楼上工作的父亲,从琴声中觉察异样,从楼梯上轻轻下来。傅聪见父亲来了,吓得什么似的,连忙又回到琴谱上去。但这一次傅雷并不是来制止的,他叫孩子重复弹奏原来的自度曲,听了一遍,又听一遍,并亲自用空白五线谱,把曲调记录下来,说这是一曲很好的创作,还特地给起了一个题目,叫做《春天》。

有的人对幼童的教育,主张任其自然而因势利导,像傅雷那样的严格施教,似乎有些“残酷”。傅雷后来也经常为自己早年的严格而向儿子忏悔,但是大器之成,有待雕琢,在傅聪的长大成材的道路上,我们看到作为父亲的傅雷所灌注的心血。傅聪后来远赴重洋,仍然潜心艺术,不为外界分心,终于成为一位知名的钢琴演奏家,这与傅雷幼时对他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

(选自“至爱美文网”)

1.为什么“孩子在父亲的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只有当父亲出门的时候,

才敢大声笑闹,恣情玩乐?”

2.傅聪按照父亲的规定练习弹琴,作为孩童的傅聪是否认真履行了父亲的规定?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用原文回答。

3.结合你学过的课文《傅雷家书》,请你谈谈傅雷是什么样的一位父亲。 4.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傅雷的做法对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强化训练二 爹妈都想自己的娃 李元山

每当想起母亲,就想起了那场大雪。

那年我在省城上成人学院,半年没回家,想女儿都快想疯了。下了汽车赶火车,马不停蹄赶到家时,女儿却被母亲带到农村老家玩儿去了。我心里凉了半截。好在妻善解人意,她二话不说搭车回老家把女儿接了回来。而就在那天夜里,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

第二天,整个世界银装素裹,我抱着女儿在阳台看雪景,那才叫精彩。路面已结了冰,偶尔过一辆汽车,都带着防滑链,像蜗牛一样爬行;行人更是小心翼翼,趔趄着就有人摔倒。

没想到,傍晚时分,母亲竟然来了。她左手拄根竹棍,右手挎着竹篮。母亲是一大早从家里出发的,20多里路走了整整一天。到我们家时,一篮鸡蛋破了多半,她的手和袄袖都被蛋黄染黄了,额头上的包也清晰可见,真不知道她在路上摔了多少跤。“下恁大的雪您还敢上路,摔坏了胳膊摔坏了腿咋办?鸡蛋我们不缺!”我劈头盖脸地对母亲吼了起来,而母亲却像做错事的孩子,一声不吱地哄女儿去了。

这时,忽听客厅里母亲与女儿对话:“晓珊,爸爸恁长时间不见你,想你不?” “想我。他说他好想好想我啊!”女儿答。

“是啊,奶奶也有半年没见你爸了??爹妈都想自己的娃儿呀??”母亲喃喃地说。 我的心猛地一抖!这时,只有这时我才意识到母亲冒着生命危险进城的目的! 一年后,母亲因一次意外事故离开了我们,年仅54岁。如今,每逢下雪我就会想起母

亲,仿佛又看到她老人家拄着竹棍,挎一篮鸡蛋,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玻璃一样光滑的路面,颤颤巍巍地向我走来??

已到中年的我倍感心力交瘁,我多想在您宽厚温暖的怀抱里避避风雨,又有多少心酸、委屈、痛苦、烦恼??要对您倾诉啊!母亲,您啥时再来看我?

(选自《呼伦贝尔日报》) 1.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在文章中写道:“路面已结了冰,偶尔过一辆汽车,都带着防滑链,像蜗牛一样爬行;行人更是小心翼翼,趔趄着就有人摔倒。”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母亲冒着风雪严寒,20多里路走了整整一天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5.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抒发了对母亲的爱。而成语中也有许多表达亲情的成语。请你试写出一两个。

强化训练三

两角钱 [来源:学科网] 肖复兴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那天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100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邮局小姐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100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小姐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十四五岁的样子,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不用说,也是工地上的民工,跟着大人们一起来寄钱。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有些奇怪。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100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小姐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就差两角钱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那位小姐差点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地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小民工。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话,他羞涩的脸红了。我接过钱,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是两角钱,也是他的血汗钱。我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接过两角钱,小姐的脸上呈现了笑容。邮戳在信件上欢快地响了起来。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100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他还真的在那里,那些民工们还没有汇完钱,他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为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

走到他的身边,我突然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尤其是帮助那个看起来比自己大或强的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吗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摩了一下他的头,问了句:“还没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选自《南方日报》)

1.“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有些奇怪。”这段描写属于人物描写中的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

2.“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这句话中的“郑重地”能不能删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