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1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2 1:47: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11

情感之歌1(精题解析)

热点综述

每一个跟我们擦肩而过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今天,我们翻阅着那些曾经定格在心灵深处的照片,怀念着与我们一起走过的那些人——那些用情感滋润我的亲人,那些给我们温暖的陌生人??细细品味着那些难忘的瞬间,如品味陈年老酒,让人回味无穷。本主题在中考考试中常常以记叙文、散文体裁出现,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对文章重点句子的赏析;同时还考查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这就要求考生只有对文章仔细阅读并认真品味,才能对文章的问题解析得恰到好处。而所选的文章不仅要具有思想性,还要具有可读性,能使考生在答题的同时受到思想、情感、人文等方面的熏陶、感染和教育。

美文欣赏一 一只手套 曾有情

雪花在城市的上空欢快地舞蹈,寒风在四处流浪。受天气影响,一家小百货商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女店主无所事事地为自己的双手美容,修了修指甲,又涂了红色的指甲油,然后望着漂亮白皙的手陶醉了。

这时,店门上厚重的棉门帘被掀开,一股寒流裹着一位妇女和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进入店里,他们身上陈旧且笨重的衣服上堆了不少的积雪,看上去是一对母子。女店主从自己修长的手指甲上移开目光,热情地迎向她大半天才等来的第一批顾客。

母亲问有没有手套卖。女店主说有,便热情地介绍有羊皮的、绒线的、针织的。母亲说拿几双男式手套看看。女店主很快把几种男式手套摆在了他们面前。母亲和少年左挑右选,逐一问明价格。好一会儿,少年说:“妈,就买一双绒线的吧,便宜些。”母亲说:“天这么冷,你的手都冻裂了,还是买羊皮的吧,羊皮的既暖和又好看。”她选了几款羊皮手套一一

给儿子的左手戴上,看了看款式,试了试大小,唯有一款不大不小正好合适,母亲便说:“挺好,就买它了。”一问价钱,146元一双。母亲便解开上衣衣扣,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摞零钞,先是10元,后5元,再2元、1元,直到硬币一一点给女店主,结果钱不够。母亲说:“姑娘,我还差5元钱,能不能便宜一点儿,这5块钱就算了?”

女店主一口回绝说:“不行,一双手套本来就赚不了几个钱,我一上午才等来你们这么一个买主,你再少给5元,我今天吃什么?”面对这位母亲几近哀求的游说,女店主始终无动于衷,一分钱也不肯让。儿子见母亲为难,说:“妈,就买绒线的吧,还能省好几十块钱。”

母亲固执地说:“不,我不能委屈了你的手。”她见店主不肯降价,又试探着问:“姑娘,我钱不够,能不能给一半的钱,你卖一只手套给我?”

女店主十分纳闷:“哪有买一只手套的?”

母亲解释道:“哦,是这样??我儿子原来的手套丢了一只。”女店主直摇头:“绝对不行!剩下的一只我卖给谁?”母亲无奈,便遗憾地从儿子左手上脱下那只羊皮手套,放在货柜上,对儿子说:“咱们到别的店看看吧。”她拉着儿子向店门外走去,当他们掀开厚重的门帘时,一股冷风“呼”的一声灌进店里。女店主忽然发现,_______________。

女店主陡然一惊,身上的某一处神经被深深触动,就在他们迈出店门的那一瞬,她大声喊道:“请等一等!”母亲和少年回过头来,女店主说:“我卖给你们一只手套。”

母亲付了73元钱,让儿子心满意足地戴上了一只羊皮手套,然后千恩万谢而去。 女店主再次端详自己的双手,那双手健康而且修长。她猛然发现,这双可以创造无数财富和人生意义的手是多么宝贵,尤其那些失去了一只手的人,剩下的一只手更需要加倍珍爱和精心呵护。唯利是图与富有同情心是人性的两个层面,一个死抠的是价钱,一个展示的是价值。女店主虽然赔了钱,却感到十分欣慰。人往往挣再多的钱都没有满足的时候,而为行一件小小的善事,却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便是价钱与价值的区别。

(选自《青少年文汇》) 能力提升 [来源:Zxxk.Com]

1.请你用简明的语言概述全文的主要内容。

题型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做好本题一定要认真反复阅读文章,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参考答案:一位母亲为失去了一只手的儿子买到了一只羊皮手套。(或女店主将一只羊皮手套卖给了一对母子。)

2.联系上下文,请在文中画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题型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内容的补充,做好这类题目主要是结合本段的内容来解答,填写的内容要与全文内容保持前后一致,语言要连贯,得体。

参考答案:原来这位少年压根儿就没有右手。 3.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题型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做好这类题目要从文章的内容方面去分析,并结合文章主旨,不能理解太偏。

参考答案:每个人的人性都有两个层面,如正义与邪恶,无私与自私,高尚与卑劣等,只有当正义战胜邪恶,无私战胜自私,高尚战胜卑劣时,人的价值才会得到充分体现。

4.文章赞扬了女店主对少年的关爱,表达了女店主对弱者的同情,而开头部分却写女店主不近人情两次拒绝妇女的央求,在写作手法上,这是用了的手法。

题型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写作手法的运用,常用的写作手法主要有欲扬先抑、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参考答案:欲扬先抑。

5.根据下面例句的格式,以“真情”为话题仿写句子。

例句:真情是阳光,给他人带来温暖;真情是雨露,滋润人的心灵。 仿写:真情是。

题型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目要认真分析例句的句式特点,分析其运用的修辞手法,同时还要注意字数的对称等。

参考答案:真情是清泉,给他人带来慰藉;真情是火种,温暖人的心灵。 美文欣赏二 澄澈的感动 徐连祥

修建青藏铁路时,经常有当地的孩子,来到工地上看新鲜。

一次,一个筑路工人递给一个远远观望的小女孩儿一碗方便面。女孩儿惊喜地接过后,竟瑟瑟地望着手里的那碗面,作手足无措状。原来,这孩子从未吃过方便面,居然不知道怎么吃!这大大出乎工人们的意料。时间久了,工人们发现,这些高原上的孩子,虽然身上的衣服很脏,脸也很脏,好久没洗的样子,但是,他们的眼睛是纯净的,澄澈的,令人爱怜的。

在当地筑路期间,这帮工人为高原上的孩子们捐了四次款,累计80余万元,帮孩子们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学。

有人问工人们,为什么几次三番地捐款给孩子们。工人们的回答是:因为孩子们那一双双纯净澄澈的眼睛,感动了他们??

他出生仅9个月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别人学走,他学跪。20岁那年,他成为一名民办教师,可当时,在他任教的那所小学里,他几乎成了光杆司令——教师只剩下他一个,学生也流失得差不多了。

他决定挨家挨户地去家访,把那些散落在田间地头的辍学孩子们劝回来。

他用木板、旧篮球、废旧轮胎、铁丝自制了一双重达两公斤的“船鞋”,缚住双膝,再拄上一根木棍,开始了艰难的劝学过程。白天上课,晚上家访。在崎岖的山道上,别人走一个小时的路,他得手脚并用地跪着走上两三个小时。又加上当地村民依山而居却不集中,爬山、过河、跨沟,就是正常人也要留个神。孤身一人跪着行走在深山老林里,他有时难免感觉害怕。他便买了一个铜口哨,再绑一个手电筒在头顶上照明。听到树林里有动物的叫声或者觉得害怕了,他就吹吹口哨给自己壮胆,村民们逐渐熟悉了他的口哨声,每当此时,他们就聚集在进村的山道上,“哦呵,哦呵”地吆喝着迎接他。他常常是傍晚出发,回到家里已

是繁星满天。

村民们感动了,纷纷把孩子送回学校。第二个学期,他的学生便增加到50名。3年后,小学破天荒地有了150名学生。他也创造了当地贫困山区儿童入学率100%的奇迹。到2004年他做手术前,他已跪着教书整整36年,跪坏了10双自制的“船鞋”。

他叫陆永康,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的教师,也是央视2006年度“三农人物”奉献奖的获得者。在颁奖仪式上,颁奖嘉宾侯耀华是“咚”的一声单腿跪地给陆永康颁奖的,被现场观众称为“史上最感人的颁奖动作”。侯耀华跪着对陆老师说:“说心里话,我知道要给您颁奖的时候,我只想着一件事,您跪了36年了,今天我应该给您跪。”

她是一名青年志愿者,从大城市来到西部落后山区的一所小学支教。那里非常穷困,居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气候环境也非常恶劣,曾被联合国认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

一天傍晚,她跟着几名学生前去家访。才9月,当地就已经下起了鹅毛大雪。她脚蹬皮棉鞋,身穿羽绒服,全副武装地上了路。可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她仍然感到身冷脚冻的。而此时她的学生们穿的仍是单衣薄裤,鞋子也只是家里做的一双布鞋。这让生在城里的她感到不可想象。

来到一位学生家,家长赶紧招呼她上炕暖和暖和。就在她脱鞋时,学生的母亲突然指着她脚上的那双皮棉鞋说:“娃,你要好好念书,长大了就能像老师一样穿上皮鞋。”她看到孩子正静静地望着那双皮鞋,然后郑重地点了点头??

她脱鞋的那只手突然就定格在半空中,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那双皮鞋是她在当地县城买的,才花了39元钱??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能力提升

1.请你分别概括文章中三则故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