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9:15: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前期调查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一个崭新阶段,各个学校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教育教学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促进数学课程改革,同时也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

二、选题的意义: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出现,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它以超媒体非线性方式组织教学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主动地、个性化的学习,从而克服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弊病。

数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必将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深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如何开展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经过许多中间过程的,最终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并带动教育的全面改革。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国内外的学者们将整合的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封闭式、以知识为中心的整合阶段,信息技术作为演示、交流和个别辅导的工具; (2)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整合阶段,信息技术作为资源环境、信息加工工具、协作工具和研发工具;

(3)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引起了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架构的全面变革。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数学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2、我国开展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不仅从手段上,而且从观念上、教学模式上都引起教学的深层次变革,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了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然而,

目前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水平仍然非常低,大多是作为教学内容的展示工具。中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感到非常困惑,他们心中也产生了许多疑问,如?什么时候用信息技术比较合适?怎么用??、?怎么做才能体现‘主导—主体’教学思想??、?怎么做才算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回答这些问题,除了让中小学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信息技术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进行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思想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个可参考的范式。

新课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应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考虑到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的工具。

四、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情况调查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气,它通过文本、图象、动画、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情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推广和普及已是大势所趋,不少地方发展得轰轰烈烈。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应用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误区。

(一)流于形式,计算机代替黑板板书

计算机的普及率在不断提高,许多学校还配备了网络计算机教室,许多人认为只有选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教学才显气派,才跟潮流,有没有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迅速成为评选优秀课例及讲课的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条件,有的学校为了体现自己的现代技术教育水平,还强行规定教师每节课必须全部使用计算机教学,不允许使用粉笔和黑板,整节课教师只需动动鼠标,原本的讲解变成了计算机的播放。由于自制课件或商品课件的设计粗糙,知识表示单调而且缺少新意,类似于“课本搬家”,计算机只是起到了代替黑板板书的功能。 众所周知,不管是多现代的教学工具,只是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教师应该对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内容加以精选,必须根据教学目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必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都用计算机,什么教学环节都用计算机,教学中能用黑板就能生动讲清楚的问题,不要去搬弄计算机,过多过滥的电子板书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题大做,杀鸡用了宰牛刀

计算机具有较强的多媒体功能,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其优越性而费尽苦心,例如课题组听过的“直棱柱的侧面积”一节课,教者为了创设情境,用计算机演示直棱柱的侧面沿一条侧棱剪开铺平的动态过程,而实际上学生只须亲自制作模型就非常直观地深刻认识这一点。试问,这样的设计不给人以小题大做,杀鸡用了宰牛刀的感觉吗?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但媒体选择的基本思想是要尽可能降低成本,降低需要付出的代价,提高媒体产生的功效,即要选用代价小功效大的媒体。比如若用实物模型、投影或录像就可以达到所需的功效,又何必非计算机不可呢?花大量的时间辛辛苦地制作课件,为了使用计算机而用计算机,这是完全不可取的!

(三)选用错位,产生的功效微小

在使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时存在着使用不当的现象,即媒体的出现不是在最需要和最关键之处,以至没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在课题组听过的“函数y?ax2?bx?c的图象”(计算机辅助教学)一课中,教者在屏幕上演示了由y?ax2的图象按左右平移变换→上下平移变换→的顺序最后得到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整个过程,但在由左右平移变换和上下平移变换得到函数解析式的变化规律,这一传统教学手段往往不易阐明的难点上却一晃而过,学生对于y?ax2图象上各点向左右或向上下平移是加上还是减去平移单位就不能真正弄清楚,但若能用二至三次的慢镜头演示,通过亲自目睹的现实,学生则可较好地领悟变换过程。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选用好计算机表现的内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既要考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考虑如何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优化,以及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和优化。研制一优秀的课件就象拍一部优秀的电影一样,它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美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需要各方面的融合。

(四)程序预臵,人机对话取代人际对话

目前大量的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课件尽管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但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按一个固定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整节课教师可以不写一个字,全部由计算机展示,但当过程稍有不畅,教师想做出改变则无法控制计算机以求与学生配合,学生无法使用计算机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当计算机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和学生的回答不一致,另外例习题的解法和学生容易接受的解法不相同时,师生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课堂上计算机代替教师的教,人机对话取代了人际对话,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严重的压抑。

教学过程是十分复杂细腻的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构建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计算机是没有生命和情感的物体,所以谈不上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随时随地有针对性的与学生交流,必要的分析归纳过程和运算推理过程还应通过板演充分地暴露给学生,只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起到“辅助”的作用,以确保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同步发展,有效地解决计算机计算“快”与学生学习必有一个过程(即“慢” )的矛盾。

除以上之外,在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着视听轰炸,课堂教学满堂灌,把人当作内存巨大的计算机,以及过份依赖,妨碍思维能力的发展等等误区,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

那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我校实际教学中开展的情况怎样?如何评价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目前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还存在什么问题?对于上述问题,专家们发表了不少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例如,有的对目前开展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硬件设备和教师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有的从数学课件的制作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还有的对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然而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反应考虑不够,而这恰恰是值得研究的重要方面。为了更切实地掌握上述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