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山地桉树优良无性系选择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0:39: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闽南山地桉树优良无性系选择

作者:张传钴

来源:《海峡科学》2008年第12期

无性系具有保持母本诸多优良品质且分化小的特点[1]。目前我国许多省份在发展桉树工业原料林过程中,要求林木个体分化小,提倡无性系林业,追求短周期内成林成材,基本上采用少数几种速生无性系大面积造林,生物多样性差及遗传基因窄化[2]。单一树种或单一基因型树木大范围成片栽植,大大降低了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3]。当前福建闽南山地生产上造林多以巨尾桉和尾巨桉无性系为主,真正适合于推广应用的无性系种类并不多,而且一种无性系多代栽植也存在种性退化的可能,为了增加闽南山地桉树造林的无性系种类,丰富桉树工业原料林遗传多样性和提高林分稳定性及生产力,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在长泰岩溪林场开展了桉树优良无性系选择研究。 1 试验点概况

试验地分别位于福建省长泰岩溪国有林场阳泉工4大班和科山工区8大班1小班,造林地海拔高200-300m,坡度19°-26°,林地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土层厚度80-100cm,腐殖质层较薄(15-20cm),土壤呈酸性,土壤肥力中等偏下,属于III类地。造林地为杉木采伐迹地。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来源

参试的无性系是从尾叶桉、赤桉和小果灰桉等优良品种经树种-种源-家系-优良单株-无性系的途径培育产生的,试验地无性系具体代号见表1。 2.2 试验设计与试验林营造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无性系为一个小区,每个小区18株(6行×3列),4次重复,小区四边以杉木作为隔离行。科山工区桉树无性系于2000年4月造林,阳泉工区桉树无性系于2001年4月造林,初植密度为1665株?hm-2,株行距2m×3m,挖穴规格

70cm×40cm×35cm,造林前每穴施钙镁磷肥500g作基肥。2002年8月建立试验林,造林当年每株施尿素和复合肥各100g。造林前投放灭蚁灵诱杀白蚁,每公顷375-450包,造林时每穴施放呋喃丹5g,以防治白蚂蚁危害,造林当年锄草抚育2次。 2.3 野外资料收集和数据处理

造林后,每年调查树高、胸径和冠幅,2006年8月对试验林全面实测,并增加枝下高、干形和分枝指标。干形指标分四个等级,I级:主干通直圆满,得4分;II级:主干直、不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满,得3分;III级:主干稍有弯曲、不圆满,得2分;IV级:主干有两个以上弯曲,得1分;分枝指标分三个等级,I级:分枝细小、且均匀,得3分;II级:分枝中等,无明显大枝,得2分;III级:有明显大枝、且主干分叉,得1分。对2006年5-7月份数次登陆漳州的强台风后试验林受危害的情况进行调查,风害率=受害株数/调查株数×100%。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美国版STATISTICA 5.0统计软件包,在计算机上完成。 3 结果与分析

3.1 桉树无性系保存率和抗风性能比较

保存率是表征树种对种植区环境适应能力的一个指标。从表2和表3看出,两个试验点桉树无性系保存率都很高。阳泉工区2001年造的15个无性系群体保存率均值为84.4%,变幅在52.3%-95.7%之间,除了Z12和Z5两个无性系保存率较低外(52.3%-57.8%),其余13个无性系保存率都在80%以上,保存率最高的无性系为Z8,达95.7%。科山工区2000年造的15个无性系群体保存率均值为84.6%,变动范围在58.3-94.4%之间,除了LPT和W6两个无性系保存率较低外(66.7%和58.3%),其余13个无性系保存率都在80%以上。可见,从保存率指标来看,岩溪国有林场阳泉工区和科山工区两个试验点参试的无性系大部分对种植区的适应性较强。

闽南地处福建沿海,经常遭受台风袭击,闽南山地桉树无性系选择,抗风性能是需要考虑的一个主要指标。根据2006年5-7月份数次台风在漳州一带登陆后对试验林受风害的情况调查(表2和表3),阳泉工区参试的无性系中有7个无性系(Z5、G2、Z3、Z13、Z9、Z11和Z7)受台风危害的风害率较低(6.7-18.2%),而科山工区参试的15个无性系都生长良好,并未有风害的情况,可见,两个试验点无性系大部分都有较强的抵御台风的能力。 3.2 桉树无性系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差异性分析

生长量是桉树无性系选择的最重要指标。从调查结果看出(表2和表3),两个试验点不同无性系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存在差异。在阳泉工区,参试的无性系5a生群体胸径均值为11.2cm,树高均值为13.6,材积均值为0.0736m3,变动范围分别为8.9-12.6cm、11.3-15.1m和0.0373-0.1027m3,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都大于群体均值的无性系有6个,分别是:Z8、Z4、Z7、Z6、Z11和Z10,这6个无性系5a生胸径年均生长量为2.3-2.6cm,树高年均生长量为2.9-3.0m,单株材积年均生长量为0.0170-0.0205m3。

经双因素方差分析(表4),不同无性系间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区组间无性系树高差异不明显,而胸径和单株材积达到显著差异,说明本试验地土壤条件存在局部差异,从而对无性系胸径生长产生影响,而小范围立地变化对树高影响不大。在科山工区,参试无性系6a生群体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均值分别为13.4cm、15.7m和0.1237m3,变动范围依此为8.3-16.7cm、9.9-18.3m和0.0278-0.2083m3,经双因素方差分析(表5),不同无性系间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差异性达极显著水平,而区组间差别不大,可见本试验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立地条件基本一致,参试的无性系中,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大于群体均值的有DH32-27、DH32-22、EC1、209X、U6、DH32-29和

3

W7,其年均生长量分别为2.5-2.8cm,2.7-3.1m和

0.0245-0.0347m。

形质性状影响林木出材量利用率和木材价格,从野外调查情况看出(表2和表3),阳泉工区参试的无性系中,主干通直圆满、属于I级干形的有Z5、Z4、Z8、Z6、Z11、Z10和Z7,分枝状况在中等以上,无明显大枝和分叉的无性系有Z2、Z3、Z4、Z8、Z9、Z6、Z11、Z7、Z10和DH32-16;科山工区参试的无性系中,干形优良、主干通直圆满的有EC1、DH32-27、DH32-22、209X、W7、U6和DH32-29,分枝细小无分叉和大枝的有DH32-29、EC1、DH32-27、DH32-22、LH1、SH1、U6、LH3、209X和W7。 3.3 桉树无性系多目标选择

以速生丰产性、形质性状和适应性三大指标对桉树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和选择。速生丰产性包括速生和丰产因子,主要指标有胸径年均生长量、树高年均生长量、单株材积年均生长量、蓄积年均生长量和平均冠幅。形质性状包括干形和分枝两个指标。适应性包括保存率和抗风性能。通过多目标选择,从阳泉工区15个无性系中筛选出保存率高、干形优良、抗风力强、生长量大的优良无性系有Z8、Z4、Z7、Z6、Z11和Z10,从科山工区15个无性系中筛选出速生、保存率高、干形和分枝状况良好的无性系有DH32-27、DH32-22、EC1、209X、U6、DH32-29和W7,以上选择出来的无性系在闽南山地适应性强,生长快,可通过无性扩繁后在闽南山地推广造林。 4 结论

桉树无性系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在岩溪林场阳泉工区和科山工区参试的无性系保存率高,群体均值达84%,大部分无性系保存率都在80%以上;参试的无性系的抗风性能比较强,特别是科山工区参试的15个无性系基本上无风害情况,说明本试验参试的无性系对种植区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通过不同无性系生长量比较,各试验地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和材积差异很大,方差分析达极显著水平。阳泉工区生长量在群体均值以上的无性系有Z8、Z4、Z7、Z6、Z11和Z10,其5a生胸径为11.6-13.0m,树高为14.3-15.1m,单株材积为0.0851-0.1027m3;科山工区生长量在群体均值以上的无性系有DH32-27、DH32-22、EC1、209X、U6、DH32-29和W7,其6a生胸径为14.7-16.7cm、树高为16.3-18.3m、单株材积为0.1470-0.2083m3。经多目标综合选择筛选出适合于闽南山地推广应用的优良无性系有DH32-27、EC1、DH32-22、209X、U6、DH32-29、Z8、Z4、Z7、Z6、Z11和Z10共12个无性系。 参考文献

[1] 孙时轩. 造林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24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