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整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复习提纲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22:31: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复习提纲

一、选择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B )个学段。

A、两个 B、三个 C、 四个 D、五个

2、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 C )和因材施教。

A、探究式 B、自主式 C、启发式 3、在各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 B )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4、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数学思考 B 、过程与方法 C、 解决问题

6、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 D )。

A、式与方程 B、数与式 C、图形与位置 D、探索规律 7、《标准》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 A )。

A、过程性目标 B、知识技能目标 C、学习活动

8、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A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A、估算意识 B、计算意识 C、笔算意识 D、口算意识 9、数学教材的编写应以( C )为依据

A、学生 B、教师 C、《标准》 D、师生

10、《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 “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 B、)。

A、过程性目标 B、结果性目标 11、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2、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 A、B、C )的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13、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A、 B、C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14、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 A、B、C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15、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A、B、C、D )。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二、填空

16、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17、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1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19、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0、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四基” 是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1、( 数学教材 )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22、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23、《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五个方面。

2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25、课程目标提出了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即:(计算能力)、(论证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使用工具和技术的能力)。

26、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27、在“图形与几何”课程内容中把“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调整到了第( 二 )学段。

28、《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在第( 一 )学段认识小括号,在第( 二 )学段认识中括号。 29、“中位数”、“众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到了第( 三 )学段。

30、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概念

31、数感: 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 、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32、符号意识 : 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33、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34、生成性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如师生交互及生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情景、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等。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5、延迟评价;是指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对尚未达到目标要求的学生,可暂时不给明确的评价结果,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当取得较好的成绩时给予评价,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简答与论述

36、《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最基本的课程理念是哪两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