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9古诗两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6:13: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古诗两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会认4个字,会写8个字。

2.过程与方法: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复述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拓展阅读关于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的诗歌,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乞巧》和《嫦娥》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组《古诗两首》选编的两首古诗,本单元组的主题是“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乞巧》一诗描述的是关于七夕节的传说和古代的人们在这一天乞巧的风俗,而《嫦娥》一诗描绘的是嫦娥在广寒宫里的凄凉生活,两首诗看似毫无关联,仔细读来,却不难发现其相关之处——都是关于夜空的神话传说,都蕴含着分离与团聚的思绪。

三.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诵读古诗,了解两个神话传说。

四.教学难点

走进诗的意境,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五.教学准备

1、小黑板

2、让学生收集《牛朗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听过或看过《牛朗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有关这两个传说的故事的古诗,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2、板书课题:乞巧

(1)(出示课件2)简介诗人。(林杰 (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

两首。)

(2)借助注释①及资料袋理解“乞巧”。(出示课件3)

(“乞巧”乃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七夕。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二、引导学习,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2、小黑板出示生字:乞、巧、霄、渡。 (1)认读、组词。

(2)指导书写:“乞”不要多写一横,“霄”与“宵”要区别。 3、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查自读情况。 三、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引读理解诗意。

(1)哪两句诗最能让你想起《牛朗织女》的故事?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2)引导学生理解前两句诗意。(出示课件4)

(“宵”,晚的意思,“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遥望浩瀚无际的天空。牛朗和织女在鹊桥相会。)

(3)在资料袋中,你们也知道了乞巧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节日,人们是怎样向织女乞取智巧的,谁能用诗句来概括一下呢?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4)结合资料袋的内容理解后两句诗意。

(家家的女孩子都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向织女乞取智巧。)(出示课件5) 3、(出示课件6)你能想象当时的人们会向织女乞取哪些智巧吗?

(乞求自己手巧,能编织好的饰物;乞求自己的织布手艺高超,织出美丽的绸布……) 4、齐读感悟。

5、(出示课件7)教师小结: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从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也感受到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愿。

四、指导朗读古诗。

1、把握节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2、自读、分组读,以读促背。 五、讲故事。

谁能把《牛朗织女》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我们更能深入地理解人们过乞巧节的初衷。 要求:把语言组织清楚,故事讲明白就可以了。 六、作业

背诵《乞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乞巧》。 2、出示课题:嫦娥

(1)根据收集的故事,让学生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2)作者简介:(出示课件8)

李商隐 (813—858)唐代文学家。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

二、引导学习,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

2、小黑板出示生字:屏、烛、晓、偷。 (1)认读、组词。

(2)指导书写:“晓”右上部分不要多写一点。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检查读书情况。 三、细读感悟。

1、借助注释,自读自悟。 2、教师引读,理解诗意。

(1)你读过《嫦娥奔月》的故事,一定知道嫦娥住在什么地方?(广寒宫) (2)哪句诗描写嫦娥室内的情景? (云母屏风烛影深)

(3)借注释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4)用诗句说出广寒宫外的景象。 (长河渐落晓星沉) (5)理解诗句。(出示课件9)

(“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沉”描绘晨星低垂、欲落的动态。银河渐渐西移,晨星就要消失。)

(6)理解这两句诗的大意。

(嫦娥应该后悔偷吃灵药,眼望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出示课件10)

(7))(出示课件11)嫦娥孤独居住在广寒宫中,她的心情怎样?(孤寂)哪些诗句写出她的心情?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3、齐读古诗,感受嫦娥孤寂的心情。

4、诗人常把自己的情感流露在诗句当中,读了这首古诗,你知道诗人当时的心情怎样吗?(出示课件12)

5、教师小结

在孤寂的诗人眼里,这孤居广寒宫,寂寞无伴的嫦娥,她的处境和心情正和自己相似。 四、指导朗读

1、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2、自读、分组读,以读促背。 3、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3)

1. 背诵《乞巧》、《嫦娥》 ,阅读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

2. 搜集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也可以让长辈们讲给自己听,然后班上开个故事会。

六、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4)

总结语:同学们,你们瞧,咱们中国人民多有智慧啊!同样的一片星空,却能想像出《牛郎织女》和《嫦娥》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来!许多诗人也像林杰和李商隐一样,被这些美丽的传说深深打动,他们也把这些故事写进了诗句里。

七、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5)

1.把《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收集关于神话故事的诗歌,下节课交流。

七.板书设计

29 古诗两首

嫦娥

室内 烛影深

室外 渐沉

应 悔

“我” 心境相似

夜夜心

八.教学反思

1、课前,我适当准备一些作者介绍或诗作的赏析资料,在学生理解诗的大意时,相机介绍。然后引导学生先读读“资料袋”中的内容,对乞巧节有大致的了解。

2、课文中要求会认4个生字,我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学生互相交流后,我重点提示,“乞”与熟字“气”的区别,“烛”是翘舌音不要读错。在教学会写的字有8个,我引导学生注意难写易错的字,如“乞”不要多写一横,“晓”右上部不要多写一点,“霄”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适当。

3、理解诗歌的大意是体会诗中丰富想象的前提。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

4、要重视学习伙伴的提示,注意拓展延伸。课后小伙伴吐了一个泡泡:“我要去再收集一些民间故事”,不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完成,它要贯穿到全组的课文学习始终,为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的学习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