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各区初三化学二模实验原理分析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9:02: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年北京各区二模实验原理分析

1.(西)实验室配制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

(2)操作⑤中量筒的量程是_____ (填“10 mL”、“50 mL”或“100 mL”)。

(3)若操作①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桌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 (填“偏大”、

“不变”或“偏小”)。

2.(西)用右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实验过程:①通入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 a、b处白磷均不燃烧;②通入空气,a处白磷不燃烧, b处白磷燃烧。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P2O5能与H2O反应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 (3)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3、(朝)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甲 乙 丙 实验 a、c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b、d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1)甲实验的目的是 。

(2)乙实验,若电解18g 水,则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质量为 g 。

(3)丙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4(朝)某同学利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1)该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 %。

(2)燃烧结束时,试管里剩余气体主要是 (填化学式)。

5(朝)利用下图装置完成23-A或23-B两个实验。请任选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23-A..1..

计分。(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23-A 挤压滴管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40℃以上。 (1)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燃烧管中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其原因是 。 23-B 挤压滴管2,一段时间后,微热燃烧管至80℃。 (1)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结论,对应的现象是 。

6(朝)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均已关闭。

实验装置 实验1 实验2 Ⅰ. A中盛有水,液面浸没下Ⅰ. A中充满CO2,B中端导管口,B中盛有含酚酞盛有一定量的水 的NaOH溶液 Ⅱ. 将注射器中的NaOHⅡ.将注射器中的浓硫酸注入A溶液(足量)注入A中,并保持注射器活塞不动,中,充分反应后,打充分接触后,打开K1和K2 开K1和K2 (1)检查A装置气密性:向下推注射器的活塞,松手后活塞恢复至原位,该现象说

明 。

(2)实验1观察到A中液体流入B中,B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是 。

(3)实验2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其理由是 。

7、(丰)现有三只烧杯,分别盛有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 已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1)分别滴加紫色石蕊后,A烧杯中溶液变为红色,则

所盛溶液为 。

(2)将A中溶液分别加入到B、C烧杯中,即可鉴别

出B为碳酸钠溶液,C为澄清石灰水,依据的现象为 。 8、(丰)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前活塞关闭。

燃烧匙盛有足量白磷,左右两管中水的液面相平,左管中气体的 高度为h0 Ⅰ.光照引燃白磷

Ⅱ.待白磷熄灭,冷却,左右两管液面相平时左管中气体的高度为h1 (1)步骤I中白磷能燃烧的原因是 。

(2)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用h0、h1表示)。

9(石)根据右图所示实验,Y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该实验可证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红色变为无色的原因______。 (3)该实验得出氢氧化钠的性质有______。

10(石)如右图所示,在一去盖塑料瓶上打3个孔,在一根细铁丝上穿2张用紫色石蕊溶液

浸泡过的纸条(其中一干、一湿)放入塑料瓶中,在塑料瓶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火焰分别与高低两个孔持平,通入CO2。 (1)两张纸条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2)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是______。

11(石)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外

Ⅰ. 取适量生石灰于集气瓶中 Ⅱ. 将盛有白磷的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Ⅲ. 将注射器中的10 mL水推入瓶内 (1)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推入水前白磷不燃烧,推入水后一段时间白磷发生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之一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