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教学策略建议zhong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2:01: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年级上册教学策略建议(中)

(三)关于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识字太少,必然拖阅读、写话、习作的后腿。研究表明:小学生手部的小肌肉还不够发达,写字缓慢而又吃力。因此,我们说儿童识字负担重,其实只是重在“写”上,多识少写就轻松得多。怎样做到既增加识字量,又不致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呢?“国标本”在编写“识字与写字”时,采用了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做法,确定了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定位。

1.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定位

要让学生尽快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字和识字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能按书写规则用硬笔写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为阅读和写作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320个生字,其中要求写的123个。 2.识字与写字的编写体例

本册识字与写字部分的编排采用了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与汉语拼音穿插安排的“认一认”; 第二种是以韵文的形式安排的“词串识字”;

第三种是随课文安排的识字、写字。随课文出现生字是本册识字与写字教材的主要方式。这种形式共出现生字188个,其中只识不写的字共103个。随课文识字写字。要求能识会写的字,安排在田字格里;要求只识不写的字,安排在两条绿线内。 教材在每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字的偏旁部首”、“字的基本笔顺”、“田字格字帖”。这些安排都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方面的最新规定和标准等。教材还按国家语委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对有些汉字的笔顺作了调整。(为叙述方便,以下主要讲识字教学,写字教学另作一条线来讲)

3.关于“认一认”的编写体例、意图与教学建议 ⑴“认一认”的编写体例与特点

“认一认”每一课中的每一个字分三部分呈现:最上面是一幅这个字的实物图画(图像),中间是标示该字读音的音节(声音),下面是与图、音节相对应的汉字(符号)。 这样编排的三大优势:

第一、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孩子们揭示了符号(即文字)与对应实物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前期经验”,为学习较为抽象的文字符号铺平了道路。学生

只要能将图画与文字挂起钩来,凭借日常生活对这些事物的先期认识,就能轻而易举地读出这个字的读音并把握它的意思;

第三、将声音、图像、语义、符号巧妙地整合为一体。这种策划与安排正与儿童大脑语言中枢在神经、生理、信息处理过程中那种整合功能和规律保持了高度的和谐与一致,为儿童主动学习汉字,实现“无师自通”提供了可能。

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拥有对韵文、韵语善于记忆的特性。课本将这部分生字依照押韵合辙的格局,编成了四字韵语。而韵语琅琅上口,便于诵读。因此,本枯燥无味的“识字”就会变得简单易行、生动有趣。

⑵“认一认”的编写意图 ①满足低年级儿童识字的心理需求

一年级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初次接触到语文课本,会使他们产生新鲜感,产生热切的学习渴望。大量的观察和调查表明:在儿童的学前生活中,他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或多或少地认识了一些汉字。因此,孩子们已经有了一些识字的“前期经验”。就学习汉字与学习汉语拼音两者相比而言,他们对学习汉字兴趣更浓。本册教材正是顺应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儿童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相机穿插安排了识记一部分常用汉字的内容。这样,既可以满足低年级儿童想识字的心理饥渴(其实也满足了家长想让孩子多认字的愿望),又能使他们继续保持学习与识记汉字的热情。

②为儿童以后更好地识字奠定良好的基础。

循序渐进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让小学生尽早掌握那些最基本的常用字,无论是对今后的识字、写字,还是理解字义和查字、词典都是不可或缺的铺垫和前提条件。教材采取提前与相对集中的方式让学生识字,正是为了给他们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⑶“认一认“的教学策略

①充分利用“四言韵语”押韵合辙的特点,通过多次反复而有趣的诵读去整体把握。诵读可以采用击节而诵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演练中,完成把握整体认读这些韵语。

充分利用教材优势,通过暗示或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实物图画和音节、文字之间的联系,利用他们已有的认知实物的“前期经验”启发学生自主识字。

③充分利用课本141页的“生字表(一)”,通过经常对该“生字表“的综合“溜读”、诵读,将前面分散认读的汉字进行整合(每学一课后都可以把已经学过的几课连起来读),复习、强化、巩固学习效果。

⑷“认一认”的基本教学步骤

①借助课文的呈现方式或汉语拼音自学生字。

②整体诵读课文。 ③借助图像强化认读

④通过多种形式的整体诵读,巩固识字成果。 ⑸“认一认”教学的注意点

“认一认”教学,一定要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进行教学,不可强行灌输。对生字的识记,只要求从整体上认读,不要进行字形、字义的分析,不要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更不要布置学生做写字练习。这样做,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保护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4.关于“词串识字”的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⑴“词串识字”编写意图

让小学生通过对韵文或韵语的诵读去识字,是已经被传统蒙学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本册教材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这种类型的识字。“词串识字”的编写意图是:将原本孤立的汉字,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使其成为合辙押韵的“韵语”,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让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初步感知每一个字的意思是可以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将文字符号的“能指”意义与其在具体语境中“所指”意义结合起来进行立体地感悟,提高识字的兴趣和效果。

⑵“词串识字”的界定

以准韵文的形式,围绕着一个中心串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用来表现某个画面、场面、意境等,让儿童能借助韵文的形式和韵文的情境以及“情境图”来识字。

例如《识字5》: 沙滩贝壳脚丫 海风海鸥浪花 珍珠鱼虾海带 港湾渔船晚霞

这一课就是围绕着大海这个中心把词语“串”起来的。经过精心组织,这12个词语就产生了内在联系,并形成了一个极为生动的语言环境,读起来就像是一篇小韵文。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识字。

⑶“词串识字”的功能

总的来讲,“词串识字”有一专多能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