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4:11: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B. 初断乳 C. 初成年 D. 成年 E. 老年

5. 在给予受试物时,大小鼠的最大灌胃量分别为: A . 1ml/只, 10ml/只 B. 0.2ml/只, 2ml/只

C. 1ml/kg体重, 10ml/kg体重 D. 2ml/只, 20ml/只

E. 0.2ml/kg体重, 2ml/kg体重

6. 急性毒性试验最常用的染毒途径是: A. 灌胃

B. 经呼吸道染 C. 经皮肤染毒

D. 经注射途径染毒 E. 经口染毒

7.急性毒性试验的实验周期最长为: A. 24小时 B. 1周 C. 2周 D. 28天 E. 3个月

8. 静式染毒的缺点是: A. 氧气不够用

B. 对环境污染较严重 C. 染毒柜体积太小

D. 挥发性不强的受试物使用此法受限 E. 不通风

9. 动式染毒的缺点是: A. 氧气不够用

B. 消耗受试物量很大 C. 染毒柜体积太大 D. 只适合于小动物

E. 实验动物在接触受试物时有经皮吸收的可能 10.动物试验中的最基本的指标是: A. 体重 B. 体温 C. 生化指标 D. 脏器系数 E. 死亡

11.急性毒性试验中,同一批实验动物体重变异范围为:A. 不超过平均体重的5%。 B. 不超过平均体重的10% C. 不超过平均体重的20%。

31

D. 在平均体重的5~10%之间 E.在平均体重的10~20%之间

12. 对家兔所采取的常用的采血方法为: A. 眼眶静脉丛采血 B. 腹主动脉采血 C. 断头采血

D. 耳缘静脉采血 E. 尾部采血

13. 关于蓄积系数K的描述,正确的是: A. K=ED50(1)/ED50(n) B. K=LD50(n)/LD50(1)

C. K值越小,化学毒物的蓄积性越小。 D. K值与化学毒物的蓄积性成正比。

E. 反复染毒时试验动物对化学毒物发生过敏现象,则K>1 14. 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实验动物的要求是: A. 可以仅用一种性别的动物。 B. 选择刚成年的动物。

C. 各试验组和对照组动物数可以不等,但体重相近。

D. 同组动物体重相差不超过平均体重的5%,组间平均体重相差不超过10%。E. 小动物每组20只,大动物每组6—8只。 15. 关于亚慢性毒性试验正确的是: A. 亚慢性毒性试验必须做。

B. 以化学物的1/2—1/5LD50作为最高剂量组。 C. 一般设3个实验组,可以不设对照。

D. 观察指标包括一般性指标,病理学指标,生化检验和特异性指标。 E. 做高剂量组动物的某些指标仅发生轻微的改变。 16. 亚慢性毒性作用的实验期限为: A. 1周 B. 1月 C. 6个月 D. 1年 E. 2年

17. 脏器系数是指:

A. 某脏器在动物的体重中所占的重量 B. 脏器与脏器的比值

C. 某脏器在所有脏器中所占的比重 D. 每1000g体重中某脏器所占的质量 E. 每100g体重中某脏器所占的质量 18. 慢性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A. 亚慢性毒性试验所提供的毒效应和靶器官为基础。 B. 以急性毒性试验所提供的毒效应和靶器官为基础。 C. 由研究者自己决定。

D. 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做也可以不做。

E. 试验期间,动物因自发性疾病死亡时对试验结果无影响

32

19. 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

A. 初步评价对人类产生损害的危险性。

B. 是卫生标准制定过程中选择安全系数的主要依据。 C. 为制定化学物质的人类接触安全限量提供依据。 D. 为慢性毒性试验选择合适的观察指标。 E. 了解化学毒物蓄积毒性的强弱。

20. 慢性毒性作用若参照LD50来进行剂量分组,则其中最高剂量组为: A. 1/5~1/2 LD50 B. 1/50~1/10 LD50 C. 1/10 LD50 D. 1/100 LD50 E. 1/10~1/20 LD50 判断:

1. 现有一只大鼠称重后为200g,则可以判断这只大鼠还未成年。 2. 现有一只小鼠称重后为20g,则可以判断这只小鼠还未成年。 3. 小动物的年龄与体重相关较好,所以一般按体重来选择购买。

第七章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A1型题

1、体细胞突变的不良后果中最受重视的是:

A、肿瘤B、致畸C、动脉硬化症D、衰老E、未知疾病 2、DNA链上鸟嘌呤被胸腺嘧啶取代,此种突变称为 A、移码突变B、颠换C、转换D、错义突变E、无义突变 3、碱基置换出现终止密码,所编出的蛋白质肽链: A、延长B、缩短C、不变D、扭曲E、畸变 4、DNA分子中最小的完整功能单位是:

A、碱基B、密码子C、基因D、核酸E、脱氧核糖核酸 5、以下改变中属性基因突变的是:

A、相互易位B、倒位C、不对称易位D、颠换E、内换 6、根据DNA损伤牵扯范围的大小,突变可分为:

A、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B、体细胞突变、性细胞突变 C、基因突变点突变D、碱基置换、移码突变E、转换、颠换 7、下列变化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是:

A、单体B、缺体C、环状染色体D、非整倍体E、整倍体

8、如果减少或增加的碱基对刚好是3对,则基因产物的肽链中仅减少或增加:A、3个B 、6个C、 2个D、1个E 、0个 9、诱导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主要靶分子为:

A、 纺锤丝B、 微管C、 中心粒D、着丝粒E、 DNA 10、Ames试验的指示微生物为:

A、鼠伤寒沙门菌的野生型菌种B、鼠伤寒沙门菌的组氨酸缺陷型突变株 C、鼠伤寒沙门菌的色氨酸突变型菌株D、大肠杆菌的野生型菌株 E、大肠杆菌的色氨酸突变型菌株

11、生殖细胞突变后如果是隐性致死,会引起什么后果:

A、 动脉硬化B、癌变C、流产或死胎D 、生育功能障碍E、功能或结构畸形

33

12、Ames试验用菌株除了组氨酸突变外,还有一些附加突变其目的是: A、增加菌株的抗药性B、增加菌株储存过程中稳定性

C、提高对致突变物的敏感型D、增加细菌的生长速度E、抑制细菌的自发回变 13、Ames试验的遗传学终点为:

A、DNA完整性改变B、DNA交换或重排C、DNA碱基序列改变 D、染色体完整性改变E、染色体分离改变 14、微核试验可用于检测:

A、DNA加和物B、引起核碎的遗传毒物C、DNA断裂剂 C、引起碱基置换的遗传物E、引起移码突变的遗传毒物 A2型:

1、以下变化属于基因突变,除了:

A、转换B、颠换C、移码突变D、碱基置换E、裂隙 2、以下改变中那一项不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

A、单倍体B、多倍体C、双中心粒染色体D、三倍体E、非整倍体 3、以下为DNA损伤的修复中的切除修复,除外: A、核苷酸切除修复B、“适应性”反应C、 SOS修复 D、复制后修复E、碱基切除修复

4、下列哪种差异不是 ICPFMC提出的遗传学终点:

A 、DNA形成加合物B、 DNA碱基序列改变C、 细胞转化 D、 染色体畸变E、 染色体完整性改变 判断:

1、任何情况下见到的染色体型畸变都将在下一次细胞分裂时衍生为染色单体型畸变。2、错配不是烷化剂引起突变的唯一机制。

3、突变的后果取决于化学毒物所作用的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 4、在遗传毒理学试验中均应设立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组

第八章 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 A1型题

1、到90年代中期为止,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强度将化学致癌物分为: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E、5组

2、B(a)P经物转化后的产物与DNA结合活性最高,既其终致癌物: A、7,8-二氢二醇 B、9,10-环氧化物

C、4,5-二醇-9,10-环氧化物 D、7,8-9,10-环氧化物 E、4,5-二醇-7,8-环氧化物

3、参与N-取代芳香族化合物(N-SAC)的代谢活化酶为: A、 P-450

B、 芳烃羟化酶(AHH)

34

C、 酰胺酶 D、 EH

E、 异喹羟化酶(CYP2D6)

4、体细胞转化为癌细胞需要: A、 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活化 B、 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灭活

C、 癌基因的活化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灭活 D、 癌基因的灭活和肿瘤抑制基因的活化 E 、与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无关

5、化学致癌的阶段学说,认为化学致癌是多阶段过程,至少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先后次序为:

A、启动、进展、促癌 B、启动、促癌、进展 C、促癌、进展、启动 D、促癌、启动、进展 E、进展、启动、促癌

6、关于癌症基因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癌症是由单种病因诱发的 B、癌症是由生物因素诱发的

C、癌症是由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环境因素诱发的

D、人类癌症90%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辐射致癌和病毒致癌 E、人类癌症90%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化学因素 7、关于前(间接)致癌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必须经代谢活化才具有致癌活性的化学物质称为前致癌物 B、细胞色素P-450依耐性加氧酶是最重要的代谢解毒酶 C、催化二相结合反应的代谢酶没有代谢活化作用 D、前致癌物是亲电子剂,与DNA能直接反应

E、致癌物经代谢活化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为终致癌物 8、关于终致癌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致癌物经代谢转化,最后生成的代谢产物为终致癌物 B、终致癌物大多是亲核剂

C、终致癌物不具有直接与DNA反应的活性 D、终致癌物大多是亲电子剂

E、致癌物经代谢转化,最后生成的代谢产物为终致癌物 9、关于癌基因致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鉴定了多种病毒癌基因,每一种都在细胞中有相应的原癌基因,因此病毒是癌症发生最重要的原因

B、细胞内存在原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的表达可引起恶性变 C、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必须经过活化,才能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变 D、原癌基因的活化机理主要为点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 E、正常细胞至少需要原癌基因三次突变才能转变为肿瘤细胞 10、关于肿瘤抑制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ras和myc基因属于肿瘤抑制基因

B、肿瘤细胞的遗传学改变包括原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