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_COPA_获利能力分析-给力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7:50: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0 COPA

SD & CO (1)我只能想到SD订单或者交货或者发票传到CO的一些字段,比如组织架构元素、条件类型以及其他想细分的东西。综合来看最后得到的一张大表(KE24/KE30),这叫CO-PA获利能力分析。

获利管理包括利润分析(CO-PA)和利润中心会计(CO-PCA),谈到利润分析,就说下利润中心,因为人们总喜欢将这两模块联系在一起讨论。

1. 利润分析从外部市场角度分析利润, 利润中心则是从内部管理单元的角度来分析利润. 2. 在利润中心模块,可以根据产品,地区,管理职能单位(生产,销售,财务等划分利润中心,),另外,在SAP的利润中心模块中,如果按期间将资产负债表项目(固定资产,APAR,库存数据和在产品WIP等,实际上也可实时传输这些资产负债表项目)传送到利润中心, 从而对利润中

心的一些典型的投资收益率、现金流量和销售利润率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因此此时利润中心就扩展成为投资中心。

下面我们分别来阐述这两个部分: (一) 利润分析(Profitability Analysis)

获利能力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从外部市场的角度分析企业行为对经营利润的影响。CO-PA能同时从业务方面(客户,客户组,产品,产品组等及其组合)和组织单元(比如销售组织,分销渠道,业务范围,工厂级组合)对企业经营利润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这种分析帮助企业了解在不同市场方面企业的获利能力以及变动趋向,从而帮助企业决策者对产品定价、客户选择,分销渠道及销售条款快速提供决策依据,这在竞争激烈的微利行业尤其重要,接下来会就系统实现进行更细节的讨论.

(二) 利润中心(Profit Center Accouting) 划分利润中心.通常的划分利润中心的方法有:

a.从成本中心(组)生成利润中心,实际上利润中心起到一个group成本中心的概念.

b.根据业务范围或将集团下级单位划分成利润中心,这样可以避免为下级单位建立多公司代码,下级单位可以根据利润中心出相关报表.

c.根据成品或地区划分利润中心,说到这里,又扯一下业务范围(有的将这东西干脆翻译成事业部),比如一个大型电子集团分彩电事业部,通信事业部等,关于利润中心和业务范围又有些民间说法:

i:利润中心是后来设计用来取代业务范围的?.

ii:业务范围是FI的概念,而利润中心是CO的概念,我想why有人这样想呢? 1)是BA的配置放在FI module,而利润中心(CO-PCA)在CO module.

2)是BA实际上和FI的一般总帐Ledger 0共用一套表(FI行项目BSEG和总帐余额表GLT0都有业务范围字段),这意味业务范围调整只

能通过FI Posting(当然也包括FICO统驭,关于FICO统驭前面篇幅也详细介绍了其原理),如果业务范围需要调整,

显然造成一大堆垃圾FI凭证不大合适,而我们知道利润中心则完全采用另一套帐叫Ledger 8A.

3).利润分析总是通过销

售成本会计方法(Cost-of-sales accouting)计算利润(换句话说,就是利润分析总是从销售模块开始出发的),而利润中心模块则可以使用销售成本法和期间会计法(Period Accouting)计算利

润.

销售成本法类似中国损益表的概念,从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出发通过多步方式得到净利润,因此CO-PA分析利润也有所谓的毛利法和净利法.

图1-[1]:通过期末工单结算将差异传输到CO-PA实现所谓的实际成本.

图1-[2]:平时使用期初的标准成本做销售成本(如果产品采用标准价的话,SAP比较建议采用STD+ML的方式),平时发货使用标准成本,在月末工单结算和跑物料分类帐时将差异带入CO-PA,并可将差异细到cost component层次而不是一个总差异,为此需要在工单的结算参数文件选择PA传输结构,同时在KEI1定义PA传输结构时可以选择所谓的9种类差异而不是收入/成本.这样就可在期末还原成传说中的”实际成本”.

*遗憾的是,有联副产品的企业差异结算因为工艺等种种将差异强行分配到各产品实际意义

不大,因此差异只是通过生产定单结算科目直接进入总数到PA,实际成本难于实现.

图1-[3][4]:可以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

另外,在启动CO-PA时,有两种类型的利润分析方式:基于成本(Costing-based)和基于帐户(Acc ount-based),CO-PA模块允许选择其中任何一种,也可同步启动两种利润分析方式. 吸收成本法和部分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也称为制造成本计算法或吸收成本法(名词和Tcode一样多):

是指以制造成本为产品成本计算范围的成本计算方法。 变动成本法|部分成本法也称为直接成本法或边际成本法:

是指以变动性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为产品成本计算范围的成本计算方法。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制造企业按经济用途的成本费用分类图.

1.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最核心最本质的差异在于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上.

2.完全成本法计算过程繁琐,尤其是到月底涉及到费用分摊、成本还原工作量大也难于把握

,所以在CO-PA要做到净利法非常困难,在接下来会针对此问题深入讨

关于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请参考CO-PC篇,有大量讨论,特别是涉及SAP系统成本逻辑实现部分.

下面就CO-PA系统细致剖析一番.COPA可简单理解为利润分析顾名思义就是你要怎样进行利润分析.

如果不上此模块可进行利润分析吗?当然可以的,自定义报表,但是得面对海量数据,比如要抓SO, Billing等数据,巨大的数据量使报表的性能受到影响.

类似的问题还有如果不上物料分类帐能有效地分配差异吗?当然,自定义程序.

从设计逻辑上,启动了利润分析,根据设置动态一些相关表,结构和程序(SAP很多模块的设计理念都是这样,启动会产生相关ABAP对象),然后实时或后续Post数据到CO-PA相关表格,同时SAP提供了相关报表,这样比自写程序更简单而且能提供更多的相关报表而已.

1.0.1 Profitability Analysis Structures

在解释利润分析配置前,再此理解下什么是Operating Concern(以下简称OC).

? In order to use Profitability Analysis (CO-PA), in IMG Enterprise Structure, you have to

define operating concern and assign controlling area to an operating concern.

? The structure of an operating concern is determined by analysis criteria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values to be evaluated (value fields).

? Define Merck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fields independently of the

operating conc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