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复习大纲题库 第四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9:54: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D.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强调个人的 “自由”、 “民主”、 “平等”,反对任何人对个人的干预和限制

8.个人主义的思想体系是(ACD )

A.以个人为核心 B.一切以他人为目的 C.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 D.一切以个人为目的 9.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包括有(ABCD ) A.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 B.爱人民 C.爱劳动 D.爱科学

10. 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相比,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有( ABC) A.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B.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 C.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D.通过社会舆论和国家强制力量来维持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20题)

1、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是(A)P90 A.社会关系 B人类自我意识 C.社会实践 D利益关系

1、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C)P90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 B.社会关系的形成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D.社会分工的不同

3、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B)P90 A.社会意识 B.社会实践 C.社会认可 D.社会规范

4、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D)P90 A.传统 B.语言 C.公有制 D.劳动

5、下面哪种说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D)

A.三纲五常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女子无才便是德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是(A)P102 A.为人民服务 B.尊老爱幼

C.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D.利己不损人

7、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D) A.政治制度 B.文化传统 C.传统习惯 D.上层建筑

8、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是(B)P104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共产主义 D.荣辱观

9、道德的评价标准是(C) A.是非标准 B.美丑标准 C.善恶标准 D.知行标准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D) A.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B.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C.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11、“为人民服务”道德规范的要求不包括是(D ) A.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B.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

C.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言行作斗争 D.向上级领导机关负责

12、公民做了好事不留名( A ) A.是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

B.是与学英雄模范,争创英雄业绩,实现人生价值相矛盾的 C.失去了取得酬报的机会,太傻了 D.不能体现平凡与伟大的统一

1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 C ) A.反对一切形式的个人利益

B.维护个人所属的小团体或单位的特殊利益

C.在现实中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和谐发展

D.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个人做出牺牲 14、中国古代先贤把“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仍能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称之为(A) A.慎独 B.内向 C.忠诚 D.谦让

15、道德的功能不包括(C)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强制功能 D.沟通功能

16、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中的(B)

A.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B.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C.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D.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17、“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这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中的(C ) A.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B.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C.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D.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18、“信近乎义,言可复也。”这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中的(D ) A.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B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C.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D.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19、下列那一个选项不属于个人品质的特点(D) A.实践性 B.综合性 C.稳定性 D.选择性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D) A.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B.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C.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二、判断题(对的请打√,错的请打×)(20题)

1、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要求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 ) 2、道德模范不能起到道德示范作用。(× )

3、我们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4、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都存在着道德。(√)

5、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及历史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6、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人类自我意识。(× )

7、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

8、道德有助于帮助人们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9、道德能使人们的行为逐步从“实然”向“应然”转化。(√) 10、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直线上升的历史过程。(×) 11、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12、“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

13“先义后利”和反对“见利忘义”的思想,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仁爱”的原则。(√ )

15、中国传统思想中认为,“仁”这种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对人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

16、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

17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 )

18、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 19、集体利益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

20、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 )

三、多项选择题

1.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 AD )。

A认识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 E.制裁功能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ABCD )。

A爱国守法 B明礼诚信 C勤俭自强 D敬业奉献 E.艰苦奋斗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点道德传统是( ABC )。

A.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B.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C.个人健康成长上重要条件

D.改革开放的需要 E.保留历史文化的需要

4.在对待传统道德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AB )。

A.文化复古主义 B.历史虚无主义 C.功利主义 D.实用主义 E.拜金主义

5.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主要有( ABCDE )。

A. 学思并重的方法B.省察克治的方法

C.慎独自律的方法 D.积善成德的方法 E.知行统一的方法

6.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依靠( )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A.内心信念 B.政治思想

C.社会舆论 D.传统习惯 E.财富多寡

7.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表现在( BCD )。

A.自觉放弃个人利益 B.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财富 C.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D.处处以人民利益为重,敢于维护人民利益 E.先己后人

8.下面关于“集体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 )。

A.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B.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 C.促进集体与个人的不断完善

D.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E.完全抛弃个人利益

9.道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其作用方式包括( ABC )。

A.劝诫 B.说服 C.示范 D.惩罚 E.国家强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