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5 7:33: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作品。举例:考研结束决定不调剂之后,我去图书馆借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李太白诗集,结果发现有一年的大题(李白与庄子的比较)就是出现在这本书的前言里,如果看过就很容易能够答出来。当时我找遍都没有找到问题就放弃了,所以可以看出浙大的心思:一.直接考察你有没有看过这本诗集。二.你对这本问题本身的认识。也就间接要求你阅读的书籍量不仅要多还要经典,大家一定要抓紧时间把原典阅读几遍,不仅是原著如《水浒》、《红楼》等,还有关于诗歌、散文的经典评论。当然还有朱东润的三大本作品选,挑选作家代表性的作品背诵,我大概是来回过了三遍这样,但是诗句和一些固定词语的意思要十分清楚,总之对于这首诗的作者、背景、诗歌本身都要全部掌握。还有,浙大的题目因为范围广无法预测重点,但这并不是说没有重点,比如杜甫就年年考,杜甫、李白、苏轼、屈原、陶渊明等就是永恒的重点,并且要面面俱到,不可遗漏。到最后论述问题是如咏史诗,首先从班固说起,然后到左思的咏史诗,接下来就是各个朝代写咏史诗的诗人,前后串联深入探讨,大致就是这个套路。

4.怎么复习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

我自己的专业就是汉语言文学,学校开设了这门课,但是就没有上完,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那本张少康版,我也买了李壮鹰版本的,但是后来就觉得不靠谱,只用了张少康那一本,大家可以自己参考。其实学习步骤和古代文学一样,我首先把把书用两种颜色的笔划了一遍,一种是作者文论的主要观点,一种是作者的观点原文。之后因为时间紧张,我直接拿书背的,但没有背完,前期有时间就可以拿电脑整理。另外,之前买了郭绍虞四卷本的中国古代文论,但是四卷本太细致,而且太多,之后看了一位中山大学的前辈的帖子,在网上买了郭绍虞的一卷本,后来基本就根据这个把重点段落全部都背了下来,还是比较有效果的。虽然浙大的题目以古代文学更重要一些,但是因为批评史要背诵古文评论所以难度也不低,但也不要把它想象地更难,有些事情你得自己亲自做一遍才会发现其实并不是很难,另外在背朱东润的作品选的时候可以结合诗人和作品背一些相关的经典评论,这算是二门学科的交叉了。

以上是文学史的经验,在这里不过多赘述,今天再重点说一下文学评论与写作。我想大家都对浙大的文学评论与写作表示很炸毛,我当初也一样,在考前没有完整地写过一篇文学评论,甚至还不知道格式,考试第一篇90分的要写1500字我

还只写了两面纸不到,应该也就五六百字吧(字大空隙也大),不过我的文论写作125.有点得瑟,但写作还是待会再说,先说如何看书吧,能看懂文论也是一件不易的事。

李壮鹰版的文论是浙大要求的参考书,所以要看,但是这本书知识点很乱,讲得也很复杂。我知道很多学校把文论当做选修课或者不是很重视,所以即使是本专业的学生也可能对文论比较陌生,因而一开始就看李版的文论书太吃力。在学姐和研友的推荐之下,我先看了,上下卷的王运熙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虽然是上下卷两本,但是字不多,而且比李壮鹰版通俗易懂。学姐把她的王运熙版的笔记寄给了我(她的文论得分很不错,对文论掌握得很好,已经不需要她自己的笔记了,但是真的非常感谢小伙伴,她和我一块考浙大,完全没有私心把笔记分享给我,具体如下图彩色荧光笔的就是学姐的王运熙版文论的笔记)。于是我看着书,对着她的笔记,边看边补充,还要边背!通篇背肯定是不能的,那就背句子,将原文中的一-些句子背出来,至少在写作时候能引用,就像前面所说有引用肯定是加分的亮点。在看完王运熙文学批评之后我就开始看李壮鹰的文论,这本是我自己整理笔记的,真的是一把辛酸泪啊。好几次想放弃不写笔记了,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16年考的孟子与荀子的诗学思想的异同,当年考的时候一脸懵逼不造要怎么写,后来仔细看这本文论时候其实书上完全就有,只要认真去分析各个要点,就不会无话可说。17年考的自评文,文学史书里有,文论书上也有,将文论观点和文学史结合起来写,也能写出来。

接下来就是看浙大教授论文的时候了, 边看边摘录边思考。15年考了\以文为戏”, 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懵逼了吧,文论复习得那么6,最后发现考的都不知道什么鬼,其实来源于浙大老师的论文,好像也是孙敏强教授的。

\以文为戏” 本来是唐代裴度对韩愈散文创作的一-种批评态度,放在文论书上就是韩愈的文学思想与“解构”倾向。

孙敏强教授在论文中将“以文为戏”拓展开来,追溯到庄子,认为《庄子》是以文为戏的源头,而且还辐射到清代《红楼梦》,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如果你复习文学史的时候足够仔细认真的话,你也可以自己把相关的人物及作品作为论据写上,笔者认为柳宗元,侯方域的文章都有一些可以算是\以文为

戏”。除了看浙大教授的论文,其他论文也要看。什么叫其他论文?就是前文说的我会在复习完每个朝代之后会总结一些话题,根据这些话题找论文,不用纠结要哪个学校哪个老师的论文,你下载下来看着舒服顺眼的能看得懂的就可以,边看边做记录。有一年考了唐宋诗风的对比,这样的论文知网上很多,自己可以把论文里的引用、观点记录下来。还有是考了两次的李杜对比,李杜优劣论,李杜异同。

下面附上2018浙大古代文学试题。 B.707文史基础 1、填空。(35分)

1、五经正义:《诗经正义》、《尚书正义》、《礼记正义》、《周易正义》、《春秋正义》。

2、古文《尚书》伪篇(《伪古文尚书》)是:东晋 梅赜 所献,由清代 阎若璩 所最终考证出来。

3、《楚辞补注》的版本前注是王逸,后注是洪兴祖。

4、被鲁迅先生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陶渊明。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出自曹植《白马篇》。 6、说词“别是一家”的是李清照。

7、钟嵘诗品里,谢灵运被列为上品,陶渊明中品,曹操下品。

8、明末艾南英说:“文至宋而体备,至宋而法严。”(《再答复彝仲论文书》)宋代散文历史地位的公允评价。

9、“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出自萧统《文选序》。 10、近人陈衍诗歌“三元说” ,指开元、元和、元祐。

11、《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元稹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12、严羽《沧浪诗话》: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13、明代文言短篇小说《剪灯新话》(百度说是中国十大禁书之一)作者:瞿佑;《剪灯馀话》是李昌祺。

14、明代唐宋派前期领袖是泉州人王慎中,后期是常熟人唐顺之。《项脊轩

志》的作者是归有光。

2、简答。(15×3)

1、“铁崖体”的特征及后人对它的评价。

2、李梦阳“格调说”和沈德潜“格调说”的异同。

3、清人焦循说:梨园共尚吴音。“花部”者,其曲文俚质,共称为“乱弹”者也,乃余独好之。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覩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花部农谭》上) 结合其背景和现象评述。

3、论述题。(35×2) 1、材料一

“夫五色相宣,八音谐畅,由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四字疑有讹脱)。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自灵均以来,多历年所,虽文体稍精,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非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颜谢,去之弥远。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此言非谬,如曰不然,请俟来哲。”(沈约《宋书 谢灵运传》)

材料二

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锐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或谓前达偶然不见,岂其然乎?尝试言之:古曰诗颂,皆被之金竹,故非调五音,无以谐会。若“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楼”,为韵之首,故三祖之词,文或不工,而韵入歌唱。此重音韵之义也,与世之言宫商异矣。今既不被管弦,亦何取于声律邪?(钟嵘《诗品序》)

问:两段话谁说的?讨论了一个什么问题?各自观点和依据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试题没有注明作者和出处)

2、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和特色;山水诗和山水画两种艺术的异同;唐代山水诗的审美观照和空间布局有和特色?

808文学评论与写作 B组

题一 (90分)

“感慨所寄,不过盛衰,或绸缪未雨,或太息厝薪,或己溺己饥,或独清独醒,随其人之性情、学问、境地,莫不有由衷之言。见事多,识理透,可以为后人论世之资。诗有史,词亦有史。庶乎自树一帜矣。若乃离别怀思,感士不遇,陈陈相因,唾沈互拾,便思高揖温韦,不亦耻乎!”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注:试卷上所给这段材料是繁体字,无句读)

要求:加标点,注释,释其意,再结合具体词人词作进行评论。 题二 (60分)

评论古典戏曲中本色派和文采派的理论主张及创作成就。

专业课复习方法因人而异,各有各的优缺点,大家完全不用照抄照搬,你们所要做的就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再结合别人的复习方法,最终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一套复习方法,毕竟,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在这里,有个问题我还想再说一下,我和很多同学对于“基础”二字的理解不同,我不认为本科出身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自然而然地算是有基础了。举个例子,如果你对经典作家作品的人物、情节、写作背景、时代语境等等还没到了提笔就能有话说的程度,那你还是先好好地回归文本吧。我自己本科有很多同学平时文学作品几乎全没读,考试的时候突击两三天文学史,也能混个及格以上的成绩,这能叫有基础么。大家既然有志于文学,就一定应该知道文学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建立在大量作品和文学事实的基础上的,只有具备了一定量的作品和专著的积累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关于政治,我备考的就很简单了,全程跟着一个老师---李凡老师,他的《政治新时器》我背了三遍。

英语的话,长难句解析和语法是很重要的,蛋核英语讲的不错。还有木糖英语的《英语真题手译版》配合真题认真写,也是收获很多。单词我一直都在背《一本单词》,考试前,已经背了四遍半了。

以上,就是我所用到的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的考研专业课相关参考书,个人觉得已经相对比较全面了,我手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考研资料,其中有买的,有自己整理的,还有当初准备考研时候各种渠道搜集的,有需要的学弟学妹可以

联系我,我可以免费提供。

最后,还想要说的是,考研不易,我手中还有一些考研资料,包括历年真题、一些笔记、专业课视频等,都可以免费分享给大家,大家可以下载high研app,在上面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