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4 2:22: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四、环境保护

(一)严格执行XX市建筑施工管理有关法规。

(二)合理布置施工方案,严格组织,精心施工,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管理,杜绝野蛮施工。

(三)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重点针对施工的噪声、污水排放、建筑弃渣等几个方面采取相关措施,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所有建筑材料都应该符合环保要求,业主、施工、监理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以及建筑施工措施的落实到位。

五、项目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该项目主要污染物为机加工设备产生的少量废料、清洗机器产生的废水、少量生活污水、各类风机、生产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其治理措施如下:

(一)废水治理

1.生产废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就近的污水处理站,对厂区的各类生产废水进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2.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日排放量约200m3,通过管道输送到就近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

(二)废气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废气。 (三)噪声治理

.

.

该项目新增设备噪声较小,不需作特殊处理,经过车间隔声和距离衰减,厂界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II级标准。

(四)固体废弃物处理

该项目生产产生的废屑,可回收利用,由企业后勤部门集中收集,送金属回收公司。

生活垃圾集中后统一运往城市指定的垃圾场排放。

六、环保评价

该项目经过上述处理后,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可达到清洁环保生产的目的。

.

.

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

一、设计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令第3号《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1997年1月1日施行);

(二)国发(1993)50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的通知》;

(三)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四)GBJ87-85《工业企业噪音控制设计规范》; (五)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令和法规。

二、设计原则

(一)采取劳动安全卫生对策措施时,应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应能够:

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 (二)劳动安全卫生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三)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应满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

.

投产的“三同时”的要求。

三、劳动保护及职业卫生要求

(一)劳动保护

1、该项目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安装,材料选购、制造、检验等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实施,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使项目建设符合保障职工和居民身体健康的要求。

2、按照国家职工劳动保护的有关规定发给职工劳保用品,要求职工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上班。

3、在修建厂房时考虑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以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

4、要求员工严格遵守有关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避免事故发生,一旦事故发生,也能正确、及时抢救和处理,避免和防止事故扩大。

(二)职业卫生

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及管理。

2、建立企业环境、工艺、个人卫生条件,在生产经营中严格执行“三卫”条例,保护产品的卫生质量。

3、直接生产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持健康证上岗。 4、严禁采用不合格原料及辅料生产,禁止销售不合格产品。 5、生产厂房采用双层门窗,外层采用金属网,内层采用铝合金

.

.

玻璃安装,防止鼠、蛇、飞蛾及其它动物侵入车间内。

四、劳动安全卫生主要防范措施

(一)总图布置

便于大宗原料的运输便捷及远离办公,主要生产装置位于场地中心,便于集中管理和减少物料运送,生产及公用、动力设施,与办公等人员密集区域分离布置,并以绿化带分隔。厂内实行人、物流分流方式,满足运输及人员劳动安全需要。厂区空地及道路两侧,各装置之间,实施点、线、面结合配置绿化带,以改善厂区环境。厂内设置主次道路,形成环形消防通道,以满足人、货流通行和消防需要。

(二)对噪声源采取消声、减震、隔离等措施,噪声较大区域,设置操作室,使操作人员避开噪声危害。

(三)各种用电设备外壳、金属管道、电缆桥架均进行静电接地,全厂设置接地网。

(四)设备传动部位设安全防护栏和防护罩。

(五)原材料及成品搬运、堆垛采用专用叉车,实现机械化装卸,降低劳动强度。

(六)建筑物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并设有符合照度要求的照明灯具。

(七)定期对职工进行身体检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