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0 23:59: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编码:04000146 制定单位:政治学教研室 执 笔 者:罗理章

审定时间:2011年3月9日

审 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咸阳师范学院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选修课之一。共32学时,2学分。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全面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制度,对我国的国体、政体及主要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有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认识,从制度层面和经验层面上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力求达到:(1)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来研究这些制度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研究这些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逻辑联系,以推进这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2)了解和熟悉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公共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并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作出努力。(3)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培养优秀政治人才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

本课程的预修课程是政治学原理、中国政治制度史,本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来自于政治学原理,在教学内容上,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与中国政治制度史有一定衔接。 4.教学时数分配 章 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绪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选举制度 国家行政制度(上) 国家行政制度(下) 国家公务员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别行政区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教 学 内 容 学 时 2 4 2 3 4 2 3 3 3 4 第十章 政治协商制度 2 总32学时

5.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2年. [2]陈至立.《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3]徐育苗.《毛泽东政治学说》.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4]徐育苗.《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5]徐育苗.《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年. [6]徐育苗.《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7]张立荣.《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制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8]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 [9]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10]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1]魏娜,吴爱明.《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 [12]杨光斌.《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

[13]徐勇,吴毅.《乡土中国的民主选择——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研究文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14]项继权.《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南街、向高和方家泉村村治实证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5]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下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16]何华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17]林尚立.《选举政治》.上海: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3年.

[18]尹世洪,朱开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19]王崇明,袁瑞良.《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制度》.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0年. [20]白钢.《选举与中国政治丛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21]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22]蔡定剑.《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3]徐祥民.《中国宪政史》.青岛:青岛海洋大学版社.2002年.

[24]谢俊美.《政治制度与现代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5]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6]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27]郭定平.《政党与政府》.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28]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29]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0]毛寿龙.《政治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31]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2]小进,景跃进.《比较政治学导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3]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4]关海庭.《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5]张铭,严强.《政治学方法论》.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

[36]谭君久.《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37]施雪华.《当代各国政治体制——英国》.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38]俞可平.《当代各国政治体制——中国》.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39]吴国庆.《当代各国政治体制——法国》.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40]杨祖功,顾俊礼.《西方政治制度比较》.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 [41]周民锋.《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42]唐晓,王为,王春英.《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 [43]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44]徐育苗.《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45]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编,邓正来等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 6.考核方式

考查 7.教学方式

以课堂教授为主,辅之学生自学、课堂讨论、看专业录像、学生做课程论文等形式。 二、课程内容:

绪 论

【教学要求】

了解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概念; 理解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区别;

掌握制度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知识点】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概念,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区别,制度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本章重点】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概念,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区别。 【本章难点】

制度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

第二节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制度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参考书目】

[1]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 [2]徐育苗.《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4]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魏娜,吴爱明.《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 [6]杨光斌.《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

【教学要求】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代议制理论的观点,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