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渠道及方式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 8:29: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渠道及方式

作者:卞开悦

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04期

摘 要: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始于两汉之际,距今也有近 2000 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佛教以其独特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完成了从异质文化向本土文化的融合,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佛教传播; 经典释义;文化载体;宗教节日

公元前6 世纪,佛教诞生在古老的印度,在其长达2500多年的传播历程中,佛教从古印度的一个狭小的城邦走向了世界,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宗教信仰。自东汉传入中国以来,佛教更是逐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等思想相互影响和融合,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信仰形式,濡染着中国人的文化血液。纵观佛教的中国化,抛却信仰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必定存在着某种高效的传播机制使然,与其在中国独特的传播渠道及传播方式有关。 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公元2到4世纪,佛教从印度初入中国,通过翻译佛经典籍和对佛教教义的宣传,为佛教在中国的立足和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第二阶段:从公元4到7世纪,佛教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统治者到平民百姓,社会各阶层都有大量佛教信徒,中国各地也建造了许多佛塔、寺院。在统治者的意志之下,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举世闻名的佛教石窟艺术,如敦煌、云冈、龙门等古代的雕塑、壁画;第三阶段:从公元7到10世纪,佛教在中国进入了鼎盛时期,唐宋年间的统治者都大力推崇和保护佛教的发展,佛教这个时期成为中华大地的主流文化;第四阶段:从公元10到12世纪,由于佛教在中国的势力扩张极为迅速,社会影响力巨大,因此引起了当时的统治者的不安,统治者开始打压和抑制佛教的发展,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慢慢走向衰落。可以说,佛教在中国的立足与传播不曾中断过,一方面有赖于其本身的传播策略,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当时统治者的意识。 从历史视角来看,佛教在进入中国之后,面对不同的文化传统、政治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采用了一种灵活的、变通的处理方式。佛教徒想方设法尽快融入中国的主流文化,实现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他们寻找佛教教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契合点,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积极向中国老百姓靠拢,很快在中国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派别,并影响和重新建构了中国的文化系统。 二、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渠道

自东汉传入中国的佛教,在精神信仰和理论体系上都要比当时的儒学和道教丰富,但中华文化对其受容和吸纳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期间主要通过以下渠道进行传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翻译海量的佛经典籍

自西汉哀帝年间公元前年至东晋后秦的大约四百年间,这一阶段的佛经翻译主要是由外来的佛僧担任主纲。如前最早来华的外国佛僧翻译家是伊存、迎叶摩腾、竺法兰,八十年之后有安世高、支娄迎截、真谛、昙无截等。自后秦弘始年间年鸡摩罗什来长安至唐武宗会昌五年约四百年间,佛经翻译主要由中国本土的佛僧担任主纲,著名翻译家有鸡摩罗什、佛陀跋陀罗、玄类、义净、不空等。他们不但精通华文、梵文,佛学造诣更是博大精深,且以朝廷力量设置组织完备的译场,进行大规模的译经事业。特别在唐太宗时期,为玄奘大师开设译经院,译经者达三千人之盛,这是中国译经的颠峰期,同时也是佛教的全盛期。唐德宗后,译经事业停歇,又遭受唐武宗、周世宗的破坏,佛教一息仅存,直到北宋时期,朝廷采取保护佛教的政策,极力提倡中印双方文化交流。 (二)结盟社会主流精神价值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在异质文化土壤中生存和发展,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文化交流和融汇现象。佛教宣扬的是一种“出世”的思想,然而,佛教为了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文化却作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大多数统治者也认为佛教宣扬“因果报应”、`性死轮回”、“出世解脱”,对麻痹群众有效用,因此,加以扶植和利用。唐朝太宗、高宗时期玄奘大师所运用的翻译技巧有补充法、省略法、分合法等,几乎囊括了现当代常用的各种翻译技巧,从而使译文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与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高水平佛经翻译,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不知不觉中便接纳了佛教及其教化思想有识之士的极力推崇,如唐代儒家学者柳宗元、刘禹锡也主张儒佛的调和。中国化的佛家宗派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等从思想上方面来说,就是佛教学者摄取儒、道等思想的结果。 (三)搭建文化载体阶层

所谓文化载体即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早在魏晋时期佛教就已出现了一大批知识分子信徒,如汉魏时期的严佛调与朱士行,以及晋代的道安、支遁、慧远和僧肇。这些中国僧人大都受过中国文化与学术传统的熏陶。他们的出现一改汉魏佛教神仙方术之风,而致力于佛教义理的探析与理论的建设。至唐代,佛教文化群体当中知识分子比重较大并有所发展,如之前提及的翻译大师玄奖、还有被称为“三大西行求法高僧“之一的佛教高僧和佛经翻译家义净、六祖慧能、北宗禅创始人神秀、将佛教宗派—禅宗、律宗、华严宗带入日本的著名佛教高僧道漩以及赴日传播唐代文明和中华佛教文化的高僧鉴真等,不胜枚举。甚至在儒学领域也出现了推崇佛教的有识之士,如前所提及的柳宗元、刘禹锡等。 三、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方式方法 (一)紧密联系中国传统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佛教在西汉末年初入中国时,当时人们对佛教尚缺乏了解和认识,佛教就从中国传统儒家的经典中找到了精神不灭和因果报应说的依据,从而使得佛教的这一说教便于在我国土地上得到传播。魏晋时,玄学风行,佛教徒们为了适应我国当时的思想潮流。又开始用魏晋时期的老庄玄学来理解和解释佛教的般若空学,形成了佛、玄两者思想的融合和合流。到了唐代中后期,佛教宗派中的禅宗融合了中国儒家的人性论、道家的直觉主义思想,乃至采取了中国传统哲学崇尚简易的思想方式等中国固有文化传统的精神,熔中印文化于一炉,铸成了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

(二)大僧高德对传法的不懈努力

佛教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并拥有众多信众与无数宗教人士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无不深深的感染着他的追随者。鉴真东渡日本经历了 12 年,5 次渡海都没有成功,后虽已失明,却矢志不渝,终于到达日本。玄奘西行求法,经历无数艰难终获真经。

(三)宗教节日渗透大众生活

佛教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延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功于其宗教节日。如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的佛诞节、纪念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成道节、纪念释迦牟尼逝世的涅槃节等等。这些节日将系统的佛教教义,规范的礼仪传统,凝聚于一起,通过宗教礼仪程式而规范,使佛教教义理念深植于善男信女的灵魂深处,并流淌在其子孙后代的血液里,生生不息、世代相传,使佛教从其形成开始至今虽然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沧桑,但仍然生机盎然并将继续传承于后嗣。 (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政研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