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三框的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14:01: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三

框的教学设计

资源梁慧贞作者单位:从化中学 学科名称:政治年级名称:七年级上册 节: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 第三课珍爱生命

第三框题让生命之花绽放

关键词:生命、价值、无限延伸、尊重、善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理解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

.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 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尊重生命,进而珍惜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主动地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知识目标

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课标要求】

“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中“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的

目标要求。【资源分析】 【学生分析】

受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学生中普遍有一种及时行乐,得过且过的想法,对未来的希望、对生命的意义缺少思考,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缺少必要的责任感。这种虚度年华的现象滋生出许多副面影响。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以迫在眉急了。【教学重点】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教学难点】怎样的生命才更具有价值?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的?

【教学方法】讨论、调查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思想】

中国的计划生育使我们形成一个独生子女的特殊家庭结构,而这种家庭结构使学生形成对他人要求过多,对自己的反省太少的习惯。这种观念与我们民主、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现代伦理存在冲突,非常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我的基础上,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学会与人友好相处。本课在前两个框题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的基础上,第三个框题接着延伸,探讨如何珍爱生命。

教材分三个层面来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爱生命:一是

无论何时都不轻言放弃自己的生命,强调能承受挫折、勇敢坚强;二是对任何生命都应抱着肯定其意义、尊重其存在的态度,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三是珍爱生命的最高表现: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激发学生努力突破自我,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我国不久前曾发生过汶川大地震,给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也带来更大的震动,抓紧这一时事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与体会。 【课型】新授 【教学流程】

导入:汶川大地震,留给我们许多思考——面对大灾难与脆弱的生命,我们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呢?活动一:提供有关汶川大地震中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感悟生命的重要,体会生命的珍贵。提供求生的知识,并交流一些自我保护的求生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求生意志的重要。在交流中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求生知识。总结:生命是可贵的,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活动二:提供有关汶川大地震中的故事,探讨每个人的生命都对他人、社会有价值,进一步感受生命值得尊重;生命不可能十全十美,即使是不幸的生命也需要肯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