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8:27: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30144 课程类型:B类 课程学分:5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名称:单片机应用技术 课程属类:职业能力课程 参考课时:78 开课部门: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层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普专) 先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EDA技术》、《计算机文化基础》等 后续课程:《电子创新与创业实践》、《嵌入式系统开发》等 职业资格:电子产品维修工、单片机开发工程师等 制 订:《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开发团队 批 准 人: 课程负责人:

1

一、课程简介

《单片机应用技术》以标准C语言和MCS-51单片机为基础,全面系统地介绍基于C语言的单片机程序设计与应用的基本问题,是一门重在应用、兼顾理论的实用教程。主要内容包括:MCS-51系列单片机开发操作环境、单片机硬件系统、单片机的C语言概述、C51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单片机内部资源和外部扩展资源的C51语言编程、μVision2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等。本课程以单片机应用系统为主,实训要求选自工程实际;将知识点分散到完成不同的实训情境中,以任务为驱动,边讲边练;课内课外结合,组织学生创新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电子类各专业(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的一门专业课程,而且是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功能、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和编程技巧,使学生掌握一种基本机型,掌握单片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今后从事电子、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其前修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EDA技术》、《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后续课程为《单片机C语言开发技术》、《嵌入式系统》等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开发设计是校内课程团队成员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立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

走访大量从事电子产品、设备设计、生产、制造和电子自动检测相关企业,深

入行业企业一线进行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调查;

与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建更能贴近和满足实际应用能

力需求的能力训练体系;

与在企业一线从事电子测量、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电子电气设备生产、运行、

维护的毕业学生进行交流,听取毕业生对本课程建设的反馈意见,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帮助我们审视以往课程建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训教学情境的构建提出修改意见。

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深入交流,确立了以面向装配工、测量员、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

2

的生产制造等岗位、针对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系统化的学习情境设计入手,确立了以围绕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这一主线,构建“应用性理论知识讲授+专项训练+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设思路。

四、课程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作为一门专业课程,通过工业标准单片机MCS-51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单片机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与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本课程从实际工程应用和高职教学需要,以高性能AT89C51为背景,介绍单片机的结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

本课程将紧紧围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以情境化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将课程划分为四个平台:了解单片机教学平台、核心技能训练平台、理论再提高教学平台和综合技能训练平台;其中了解单片机教学平台包含三个情境:芯片情境,开发系统情境,指令系统情境;核心技能训练平台包含:信号灯控制情境,交通灯控制情境,主程序与子程序转换情境;理论再提高平台包含:编程理论,定时/计数器,接口技术和通讯技术;综合技能训练平台包含:电子表情境和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情境。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单片机及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构成; 2.掌握MCS-51单片机结构、原理特点等; 3.掌握时钟电路与复位电路的结构、工作过程等; 4.了解单片机的工作过程;

5.了解单片机开发系统的构成、功能;

6.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调试方法及相关软件的使用;

7.掌握C语言的基本结构、特点; 8.掌握C语言的数据与运算,基本语句; 9.掌握C语言的函数分类与定义、调用; 10.掌握C语言的数组应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