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完整课后答案(刘凌云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2:36: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本纲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生活史中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现象。本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1.一般是小形的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

2.水螅型结构较简单,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 3.水母型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4.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与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现象(如薮枝虫),少数种类水螅型发达,无水母型(如水螅)或水母型不发达(如筒螅),也有水母型发达,水螅型不发达或不存在,如钩手水母、桃花水母;还有的群体发展为多态现象,如僧帽水母。

二、钵水母纲 本纲动物全部生活在海水中,大多为大型的水母类,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非常退化,常常以幼虫的形式出现,而且水母型的构造比水螅水母复杂。本纲的主要特征:

1.钵水母一般为大形水母,而水螅水母为小形的。

2.钵水母无缘膜,而水螅水母有缘膜。钵水母的感觉器官为触手囊,水螅水母为平衡囊。

3,钵水母的结构较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而水螅水母则无。

4,钵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钵水母类在腔肠动物中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类动物,比如海蜇即属此类。 海蜇的营养价值较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HJ、维生素B2等。经加工处理后的蜇皮,是海蜇的伞部,蜇头或蜇爪为海蜇的口柄部分。我国食用海蜇的历史悠久,在我国沿海海蜇的产量非常丰富,浙江、福建沿海一带最多。仿生学也在研究水母,制作预测风暴的报警仪器。又如海蜇的运动是由脉冲式的喷射而推进的,而喷气式飞机是连续不断的气流喷射而推进的。有的科学家曾设想把海蜇的推进方式用于喷气式飞机的设计,这样既能节省能量,又能最好的利用所产生的动力。 三、珊瑚纲

这纲动物与前二纲不同,只有水螅型,没有水母型,且水螅体的构造较水螅纲的螅体复杂。其主要特征:

1.珊瑚纲只有水螅型,其构造较复杂,有口道、口道沟、隔膜和隔膜丝。 2.珊瑚纲螅型体的生殖腺来自内胚层,水螅纲螅型体的生殖腺来自外胚层。石珊瑚可用来盖房子,如海南沿海一带用珊瑚建造的房子坚固耐用、便宜美观。还可用石珊瑚烧石灰制水泥、铺路等。养殖石花菜,或作观赏用、制作装饰晶等。古珊瑚礁和现代珊可形成储油层,对找寻石油也有重要意义。

4.初步了解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

答:腔肠动物是真正多细胞动物的开始。从其个体发育看,一般海产的腔肠动物,都经过浮浪幼虫的阶段,由此可推想:最原始的腔肠动物是能够自由游泳的、具纤毛的动物,其形状像浮浪幼虫,即梅契尼柯夫所假设的群体鞭毛虫,细胞移入后形成为原始二胚层的动物,发展成腔肠动物,在现存的腔肠动物中,水螅纲无疑是最低等的一类,因为其水螅型与水母型的构造都比较简单,生殖腺来自外胚层。钵水母纲水螅型退化,水母型发达,结构较复杂。珊瑚纲无水母型,只有结构复杂的水螅型。后2纲的生殖腺又都来自内胚层,因此可以认为,钵水母纲和珊瑚纲可能起源于水螅纲,沿着不同的途径发展而来的。综上所述,腔肠动物门的内容可简要概括如下:腔肠动物一般为辐射对称(也有两侧辐射对称的),具两胚层,有原始的消化腔(消化循环腔),有口无肛门,行细胞外及细胞内消化。有组织分化,具原始的肌肉结构(皮肌细胞)和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有刺细胞。有骨骼时,为钙质或角质。体型一般为水螅型和水母型,水螅型适于固着生活,体呈圆筒形,水母型适于漂浮生活,体一般呈盘形,二者的结构基本相同,如把水螅型倒置,其基部与水母的外伞相当,沿中轴压乎即成盘形。二者之不同点:水母型适应漂浮生活,中胶层加厚,这可以减轻身体的比重。也有些为多态的群体。在生活史中,有些具发达的水螅型与水母型,有世代交替现象;有些水母型发达,水螅型不发达或不存在;有些水螅型发达,水母型不发达或不存在。海产种类个体发育中经浮浪幼虫期。过去一般认为有些种类有经济价值,随着科学的发展,发现腔肠动物还有多方面的用途,值得探索。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1.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根据什么说它比腔肠动物高等(要理解两侧对称和三胚层的出现对动物演化的意义)。

答: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这类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和中胚层,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进一步复杂、完善和发展,对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此相关的在扁形动物阶段出现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和梯式的神经系统等。 (一)两侧对称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型,即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从动物演化上看,这种体型主要是由于动物从水中漂浮生活进入到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已发展的这种体型对动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凡是两侧对称的动物,其体可明显的分出前后、左右、背腹。体背面发展了保护的功能,腹面发展

了运动的功能,向前的一端总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越来越向体前端集中,逐渐出现丁头部,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的感应更为准确、迅速而有效,使其适应的范围更广泛。两侧对称不仅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从水中爬行才有可能进化到陆地上爬行。因此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二)中胚层的形成

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外胚层和内层胚之间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体结构与机能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意义。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比如由中胚层形成复杂的肌肉层,增强了运动机能,再加上两侧对称的体型,使动物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摄取更多的食物。同时由于消化管壁上也有了肌肉,使消化管蠕动的能力也加强了。这些无疑促进了新陈代谢机能的加强,由于代谢机能的加强,所产生的代谢废物也增多了,因此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扁形动物开始有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原肾管系。又由于动物运动机能的提高,经常接触变化多端的外界环境,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进一步发展。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比腔肠动物有了显著地进步,已开始集中为梯型的神经系统。此外,由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组织有储存养料和水分的功能,动物可以耐饥饿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抗干旱,因此,中胚层的形成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皮肤肌肉囊

由于中胚层的形成而产生了复杂的肌肉构造,如环肌、纵肌、斜肌。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它所形成的肌肉系统除有保护功能外,还强化了运动机能,加上两侧对称,使动物能够更快和更有效地去摄取食物,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发展。 (四)消化系统

与一般腔肠动物相似,通到体外的开孔既是口又是肛门,除了肠以外没有广大的体腔。肠是由内胚层形成的盲管,营寄生生活的种类,消化系统趋于退化(如吸虫纲)或完全消失(绦虫纲)。 (五)排泄系统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原肾管的排泄系统。它存在于这门动物(除无肠目外)所有类群。原肾管是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形成的,通常由具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有排泄孔通体外。 (六)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比腔肠动物有显著的进步。表现在神经细胞逐渐向前集中,形成“脑”及从“脑”向后分出若干纵神经索,在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七)生殖系统 大多数雌雄同体,由于中胚层的出现,形成了产生雌雄生殖细胞的固定的生殖腺及一定的生殖导管,如输卵管、输精管等,以及一系列附属腺,如前列腺、卵黄腺等。这样使生殖细胞能通到体外,进行交配和体内受精。

2.扁形动物门分成哪几纲?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注意适应于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的特点)?

答:扁形动物门分为3个纲: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一、涡虫纲的主要特征: 涡虫纲是扁形动物中主要营自由生活的一类。除极少数种类过渡到寄生生活外,绝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水中,少数进入到淡水生活,极少数种类进入到陆地的湿土中。适应于自由生活的方式,涡虫的体表一般具有纤毛并有典型的皮肤肌肉囊,强化了运动机能,表皮中的杆状体有利于捕食和防御敌害;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一般比较发达,能对外界环境如光线、水流及食物等迅速发生反应。自由生活涡虫的体表特别是耳突、触角分布有丰富的触觉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及水流感受器,它们分别感受触觉、化学及水流的刺激。平衡囊主要存在于一些原始的种类,包埋在脑中或靠近脑,其结构与腔肠动物的相似。神经系统有不同的形式,较原始的种类具有脑及3~4对纵神经索及上皮下神经网,与腔肠动物有相似之处。涡虫类具有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单咽目涡虫有临时性肛门)其消化管复杂程度不同,最原始的没有消化管由口通到体内一团来源内胚层的吞噬细胞(或称营养、消化细胞)呈合胞体状,具消化功能;简单的消化管为一囊状或盲管状(如大口虫目、单肠目)。呼吸,通过体表从水中获得氧,并将二氧化碳排至水中。原始的排泄系统为具焰细胞的原肾管系,具有渗透调节和排泄作用。生殖系统除少数单肠类为雌雄异体外,其余均为雌雄同体的。它们具有无性生殖的能力(主要是通过横分裂)。与此相关的,它们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经人工切割证实)。

二、吸虫纲的主要特征:吸虫纲的种类均为寄生的。少数营外寄生,多数营内寄生生活。它们与涡虫类在系统发展上较为接近,表现在体形及消化、排泄,、神经、生殖系统等结构有许多一致或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吸虫类适应寄生生活,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寄生生活的特点是:环境相对稳定、有局限,营养丰富。适应这类环境,其运动机能退化,体表无纤毛、无杆状体,也无一般的上皮细胞,而大部分种类发展有具小刺的皮层;神经、感觉器官也趋于退化,除外寄生种类有些尚有眼点外,内寄生的种类眼点感觉器官消失;同时发展了吸附器,如肌肉发达的吸盘和小钩等,用以固着于寄主的组织上。消化系统相对趋于退化,一般较简单,有口、咽、食管和肠;呼吸由外寄生的有氧呼吸到内寄生的厌氧呼吸;生殖系统趋向复杂,生殖机能发达;生活史也趋向复杂,外寄生种类生活史简单,通常只有一个寄主,一个幼虫期;内寄生的复杂,常有2个或3个寄主,具有多个幼虫期,如从受精卵开始经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到成虫(在不同种吸虫、幼虫期有所差别),且幼虫期(胞蚴、雷蚴)能进行无

性的幼体繁殖,产生大量的后代,无疑它有利于几次更换寄主。这些都是适应于寄生生活的结果。

三、绦虫纲的主要特征:所有绦虫都是寄生在人及其他脊椎动物体内,它们的寄生历史可能比吸虫还要长,因此它们的身体构造也表现出对寄生生活的高度适应。由于在寄主肠内长期适应的结果,它们的身体呈背腹扁平的带状,一般由许多节片构成,少数种类不分节片。身体前端有一个特化的头节,附着器官都集中于此,有吸盘、小钩或吸沟等构造,用以附着寄主肠壁,以适应肠的强烈蠕动。体表纤维毛消失,感觉器官完全退化,消化系统全部消失,通过体表来吸收寄主小肠内已消化的营养。绦虫体表具皮层微毛,以增加吸收营养物的面积,它可直接吸收并输入实质组织中。生殖器官高度发达,在每一个成熟节片内都有雌、雄性的生殖器官,因此每一节片的生殖系统与一条吸虫的生殖系统相当,繁殖力高度发达,每条绦虫平均每天可以生出十几个新节片,每天也可以脱落十几个节片,假如每个节片含卵3万个(每节片含卵3万~8万),那么10个节片就含有卵30万个在孕卵节片的子宫内充满了成熟的虫卵,虫卵可以因节片破裂或随节片与寄主粪便一同排出体外。一般也有幼虫期,其幼虫也为寄生的,大多数只经过一个中间寄主。

3.通过对涡虫简要特征的了解,掌握涡虫纲的主要特点。在涡虫纲哪一类涡虫是最原始的?

答:(一)外部形

涡虫身体柔软扁平而细长,背面稍凸,多褐色,腹面色浅,前端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发达的耳突,头部背面有2个黑色眼点,口位于腹面近体后1/3处,稍后方为生殖孔,无肛门,身体腹面密生纤毛,由于纤毛和肌肉的运动,使涡虫能在物体上作游泳状的爬行。 (二) 内部构造 1.皮肤肌肉囊

自涡虫始为真正的三胚层无体腔的动物。 2.消化系统

口在腹面,口后为咽囊,周围为咽鞘,其中有肌肉质的咽。咽可从口中伸出,以捕捉食物。 3.呼吸、循环

涡虫无特殊的呼吸、循环器官,依靠体表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