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17:08: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的主要依据和重要载体,而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认识客体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对象;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手段和方法,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认知、交往、协作的工具、手段和资源。

同时,建构主义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四种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其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方面,情境的创设应真实,应有一定的复杂性,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要能够产生真实的问题;协作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包括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会话是协作过程最基本的交流方式;而意义建构则是学习活动的终结,同时也是课程目标的实现。 (五)以主动学习为核心的课程实施

建构主义课程实施的核心指导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性的知识建构为中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包括四个基本环节:情境创设、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体现主动学习的要求。

(1)情境创设

这是引发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2)自主探索

这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的环节。不是教师直接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学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在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清单”;确定搜集知识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搜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知识和信息为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3)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主动学习的拓展性的环节。学生群体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交流、讨论自主探索的学习成果,批判性地考察所提出的各种理论、观点、假说、思路、方法等,通过社会协商的方式使群体的智慧为每一个个体所共享,内化个体的智慧,拓展个体知识视野,是形成学生表现、交往、评价、批判能力的重要环节。

(4)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主动学习的延伸性环节。包括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每个成员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协作学习中对群体活动的个体贡献等。建构主义的评价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反对过分细化的标准参照评价;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尤其关注和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发现知识、认知策略、自我监控、反省与批判性思维、探究与创新能力的评价;反对“答案惟一性”的评价,提倡一种开放的、多解的、多元的评价,以充分反映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不同水平差异。

四、建构主义的课程评价观

(一)积极方面

(1)建构主义超越了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认知主义),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革命。 (2)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主动建构”,而不是通过“被动接受”,对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3) 强调学习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对正确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4)揭示了已有知识背景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学习过程的独特性和个别性,有利于客观解释学生学习的差异。

(5)强调知识建构的多元性,使课程目标由封闭走向开放。

(6)强调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情境性和多元性,与现代“质性评价”的理念不谋而合。 (二)消极方面

(1)过于强调知识的相对性,否认知识的客观性; (2)强调学习过程的个别性而否认其本质上的共同性;

(3)过于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境性、非结构性,完全否认知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

五、基于建构主义基本理论的启示

(一)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1)导入

(2)引出学生的观点

(3)通过四个阶段重新建构观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与别人相互交流;将旧有观点暴露于特定情景之下;重新建构新观点;评价新观点 (4)运用新观点

(5)对观念变化进行评论

(二)对学生的重新定位

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 要求学生:

(1)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2)在学习过程中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3)在意义建构过程中要求学生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大量信息和资料; (4)需要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 (三)对教师的重新定位

教师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Helper & Instructor)。这种帮助、指导作用体现在: (1)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的过程进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