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带电导体接地问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0:48: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本文发表于《物理教学探讨》2001年第2期·

如何正确认识带电导体接地问题

赵 坚

(云南昆明第十四中学 650106)

一、问题提出

由于现行统编教材《物理》第二册(必修)第15页中讲到:“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办法,是尽快把产生的静电导走,避免越积越多。具体措施则多种多样。油罐车是靠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把静电导走。飞机机轮上通常都装有搭地线,也有用导电橡胶做机轮轮胎的,着陆时它们可将机身的静电导入地下。”使得许多学生在高三选修课中学习静电感应部分的知识时,一看见带电导体接地就认为导体不带电荷,这种错误是对“接地”的概念缺乏深入的理解所致,因此,有必要对此作出探讨。

二、错误认识的根源分析

在对“接地”问题作出正确说明前,探讨一下造成错误认识的根源问题显得很有必要。笔者认为,原因大体可归为两方面。其一:由于课本中前述那段文字产生的负迁影响。其二: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如下问题的原因的不确切解释。

[例1] 有一带电荷为Q的导体A,与大地相接后不带电。原因解释:由于其上电荷被大地中来的异号电荷中和。

[例2] 如图1所示,导体A附近有一带电体B,由于静电感应在导体A的左右两侧出现感应电荷?q和?q。如果将导体A接地,则其上只带净电荷?q。原因解释:由于?q电荷被大地中

+ + + + + 来的等量负电荷中和。

图1 带电导体接地后电荷是否真的就完全消失了

呢?看来弄清楚此问题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实验证明,通常情况下,大气相对于地球表面来说是带正电的,地球是一个带负电的导体,大地电场的方向是由空中指向地面,此电场并非线性分布。由实验测得在接近地表附近的地方其场强E?130V/m。根据带电导体表面附近的场强计算式E???。可算出地表的电荷面密度

- - - - - + + + + B + + + + ????0E??8.85?10?12?130??1.15?10?9Cm2。

因地壳是导体,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在地球的表面上。现取地球半径R?6.4?106m,可计算出地球带电量

Q???4?R2??1.15?10?9?4?3.14?(6.4?106)2??5.92?105C。

我们知道,在静电实验中,导体所带的电量与地球带电量相比是很小的。因此,导体接地后和地球达到静电平衡时,可近似认为地球的电荷面密度并未受到影响。由于接地的导体和地球离得较近,自然不能将接地后的导体视为孤立导体。同时,由于接地导体和地球线度相比很微小,所以可将接地导体视为地球的一部分,这样,导体接地后其上的电荷面密度?'??1.15?10?9Cm2。假设接地导体是一个半径r?0.05m的球形导体,则接地后所

带电量Q???4?R2??1.15?10?9?4?3.14?(0.05)2??3.61?10?11C。此数量级的电荷要想用实验仪器测出来是很难的,从这个角度讲,可近似认为导体接地后导体上的电荷“消失”了。那种将带电导体接地后电荷认为完全消失的错误观点,主要是把接地后的带电导体错误视为是孤立导体。

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带电导体接地问题呢?

三、对“接地”概念的正确认识

既然接地后的带电导体不能视为孤立导体,因此,从电荷中和的角度对接地问题进行解释显然是不确切的。对前述例1、例2的合理解释应该是:

[例1]解释:由于带电导体A与大地连接,则A与地球构成等势体,根据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净电荷只分布于等势体外表面的特征,对表面有许多高山和高大而尖锐的建筑物的地球,电荷Q几乎大部分分布于这些物体上,导体A上几乎不再有电荷。

[例2]解释:如图2所示,导体A与

+ + 地球连接后构成一等势体,在带 + 体B的电+ + - 地 - + - + B + A 场作用下,导体A右侧(近端)出现感应- + 球 - + + + + ?q的等势体电荷,而在地球和导体构成左侧(远端)出现感应电荷?q。

图2

综上,所谓带电导体-“接地”并非指导体就不带电荷了,导体“接地”仅仅意味着

其电势为零,与大地构成一等势体。

参考文献

[1] B.J.梅森著 云物理学(中译本),科学出版社,1970年 [2] 金仲辉 地球和大气的静电状态,物理通报,1984年第4期

[3] 庞友舜 带电导体接地后电荷消失的原因,物理通报,1986年第11期 邮编:650106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第十四中学

电话:0871-8102239(宅) 0871-8187325(办) 手机:013987131617 E-mail:kmzhaojian@km16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