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荒原》中的颓废生活-精选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18: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艾略特《荒原》中的颓废生活

19世纪的欧洲在政治民主化以及工业大革命的时代大背景之中不断地运转,一方面,给整个西方的文明人类世界带来了非常大的转变和进步;另一方面,人类在这个社会的大变革过程当中,逐渐丧失了自身的精神和宗教价值观,而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的《荒原》就是对于此做出了思考和探讨,着重表现这种物资繁华背后的人格异化。

一 《荒原》中所包含的颓废精神思想冲突

《荒原》当中的精神思想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骑士去寻找圣杯,通过找到圣杯获得胜利的宗教精神;第二,是诗歌当中的隐喻以及意象;第三,就是艾略特所思考和表达的人类普遍的精神当中的信仰危机以及精神上的彷徨。寻找圣杯实际上是人类内心当中的失落感,这种失落感源自于人类与生俱来的悲伤和痛苦,艾略特实际上是通过个人的生活体验当中,不断地感受自己内心灵魂深处所承担的巨大压力。因此,艾略特在观察世界的时候,无可避免的带上了一种悲观主义的色彩。在艾略特的《荒原》当中,其所看到的欧罗巴是一个干涸的沙漠,实际上是完全缺水的荒原。

而在这样的一种荒原之上,人们完全离开了自己的精神信仰,完全坠入到一种无边的虚空以及颓废之中,在这样的颓废当中,人们或许会寻找一种新的精神寄托,例如,通过占卜以及观

星的方式去代替原先的上帝神明的启发,通过一些象棋以及博弈类的游戏取代自己严谨的精神生活。正如《荒原》当中所写到的“人们正在无聊地睁开这自身的眼睛,只是为了等待所谓的敲门声音。”艾略特这种精神颓废和虚空的描绘,正是人们内心当中正统的宗教精神和自己内心当中的欲望冲突,这种精神世界的冲突从艾略特的《荒原》当中幻化出一场场非常可怕的画面,也表现了艾略特内心的悲观和失望,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颓废,更是一种西方文明和精神的集体衰微。

二 《荒原》中颓废根源:精神信仰上的迷茫

在基督教的宗教文明当中,艾略特认为精神信仰的问题实际上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信仰实际上是在社会道德的层面对人类行为的一种更为彻底的约束,从本质上看就是防止人类坠入到颓废当中的重要的精神防线。

艾略特在自己人生的早期就是在神学的家庭当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实际上艾略特并没有一种更为真切的精神信仰的行为。而艾略特在其后来的人生经历当中,感受到自己的精神世界的侵蚀,从而更多地希望从宗教信仰的角度上控制自己的感情和精神的纯洁性。

因此,艾略特在《荒原》当中引用了数十位不同的文学作家的作品,并且引入了多种不同国家以及民族的典故,特别是对于印度地区的梵文典故。这些梵文的典故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存下去的渴求,对于繁荣以及解放的盼望,这些方面实际上都是对于艾

略特以及其在《荒原》当中所描绘的精神上的空虚,以及毫无意义的生活的一种精神上的出路。《荒原》是对于一个青年一切念头都已经幻灭的真切描绘,例如,如同风信子一样纯洁的女子竟然在世界上死了,文中也引用到了玛丽?拉李希伯爵夫人所写到的精神空虚和无聊,这种精神空虚和无聊实际上就是人内心当中的麻木不仁和狼狈不堪,是一种内心世界的价值观丢失,无法超越肉身生活欲望的痛苦和虚无。

《荒原》当中出现的痛苦和虚无,实际上就是内心的无依无靠,宗教精神信仰上的迷茫。在《荒原》每个意象背后所蕴含着的不安宁和躁动,根本上是不具备精神的寄托,精神上没有信仰,其精神上的核心就会慢慢丧失,所造成的颓废和痛苦也是集体性的,是一种集体性的精神痛苦以及失落,这种失落让所有的青年都在道德和精神的荒漠上无法找到人生的方向,从而沉溺在男女之间的欲望和酒色之间,在欲望和物质的泥潭当中无法超脱出来。

三 《荒原》中精神颓废的具体生活呈现

艾略特在《荒原》这一部作品当中运用了两个不同的线索,这两个线索分别是起死回生,以及骑士寻找圣杯的精神。圣杯这个意象在《荒原》当中主要是代表着某种失落的理想。圣杯本来是基督教当中,宗教领袖耶稣基督在被钉十字架的时候,用来装盛耶稣基督血液的器具,寻找圣杯一直以来都是古代基督教勇士的象征。而另一个线索是起死回生的传说,主要是古代埃及的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