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4 13:39: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考试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殷周制度论》载:“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由此可见当时 A.“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 C.封建君主专制正式确立

B.血缘关系维系国家政治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某思想家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的价值观 C.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礼乐制度的需要

B.体现了普通民众尚贤节用的要求 D.表达了道家因循自然的处世方法

3.宋人陈深评论某书法作品说:“此帖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如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该作品是

A.李斯《会稽刻石》B.柳公权《玄秘塔碑》C.颜真卿《祭侄文稿》D.赵孟頫《洛神赋》

4.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到江北抢夺民船。宋军伏击,“忽放一霹雳砲,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金军大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C.西方火炮的传入增强了南宋军事力量

B.火药技术在南宋时开始用于军事战争 D.火药已成为影响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5.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

论语卷一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经 文 评 语 孔子年谱,后人心诀。[按:此为略言,意思是说,这不过如后世作年谱一样,并无深意,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B.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C.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 D.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

6.《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对军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

B.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C.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D.已取代内阁获得法定的地位 7.《贼情汇纂》记载,杨贼说:“已骑虎背,岂容复有顾恋?今日上策莫如舍粤不顾,直前冲击,循江而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而据为根本。”与材料相关的是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C.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中华民国定都南京

D.日本侵华南京沦陷

8.维新变法前夕,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再次强调“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这表明他

A.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

B.坚决维护封建纲常伦理

D.力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C.支持维新派政治变革

9.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录到:“7月14日,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中外冲突由此爆发。”这一冲突最终导致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资产阶级维新思潮高涨

C.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 D.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

10. “吾苟偷庸懦之国民,畏革命如蛇蝎,故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

原因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上述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民报》

D.《新青年》

11.1924年孙中山就土地问题指出:“如果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把所有

的田地马上拿充公,分给农民,那些小地主一定是起反抗的”。这表明他主张 A.完全放弃仿效俄国经验 C.谨慎实施“耕者有其田”

B.实行核定地价政策 D.维护封建地主利益

12.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在1943年的综合战报中详细公布: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

反,在本年交战一万五千次中,和中共军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二百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中共正面战场是主战场 C.中共军事力量已经超过蒋军

B.日军战报基本符合当时中国抗战局势 D.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已经放弃抵抗行动

13.“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四日,陈毅匪军于临沂附近已向南发动攻势,我临时决定将兵力

向徐州集中,准备于此与匪军决一死战,并当即下达作战命令。”材料反映了 A.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 B.国民政府阻击新四军 C.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 D.淮海战役已拉开帷幕

14.《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

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 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

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15.20世纪50年代苏联外交部长向苏共中央汇报:“我们努力利用法国政府显而易见的急

于从印支脱身的愿望,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取得了一个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遇。”中国政府抓住这一“机遇”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国际社会认可 B.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 C.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成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6.下表是新中国1950年和1965年人民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统计。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年度 高等学校 学校 学生 学校 中学 学生 学校 小学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