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大全(最新修订)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7:11: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制定机关:党的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

实施中注意的几个问题:1、着力增强执行者的政策意识,把政策偏差和政策失真现象控制到最低限度2、创造性地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政策3、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强化教育政策执行中的统筹协调4、加强对教育政策执行中的督导检查5、加强教育政策执行中的信息反馈和跟踪研究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联系:1、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目的2、政策是法规的依据,法规是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3、政策决定法规的性质,法规的内容体现政策4、政策是实施法规的指导,法规是实现政策的保证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区别:1、两者制定主体不同(法规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按法定程序制定;政策既可以是政党组织,也可以是国家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 2、两者执行方式不同(法规是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政策强制力是有限的,主要是宣传、教育、解释等手段) 3、两者规范效力不同。(法规是社会规范,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政策的效力比较复杂,有时候具有普遍约束力,有时候有局限性) 4、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调整和适用的范围不同(法规更稳定和长效,调整范围小) 5、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政策解决不严格的,尚未定型的教育问题,法规严格的,比较稳定的教育关系。)

第三章 教育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我国教育立法的现状(简答、判断):1、教育法规很不健全、很不完备,远未形成一个体系 2、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属行政系统制定的单项法规,而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律却很少 3、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系对教育事业内部的要求,缺乏同经济、社会联系的内容,难以起到协调教育外部关系的作用。

教育立法的程序:立法程序分四个阶段:1、法律议案的提出 2、法律草案的审议 3、法律的表决和通过 4、法律的公布 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具有向各级人大及常委会提出法律议案的机关和人员有:各级人大代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主席团、常设机关和各种委员会;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教育立法的原则:必须坚持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1)制定的教育法规必学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2)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具有坚定的原则性和适度的灵活性(3)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具有法律的规范性;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教育立法也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不能超越我国现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实实际,如果脱离了我国的实际情况,也就失去了法规的意义。);必须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

教育法规的效力问题:是指法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对什么人有效的问题,即法规范在时间、地域、对象等方面的效力问题。

1、 时间效力(1)从公布之日生效 (2)预定未来某一时间生效,即先公布后生效

2、 人的效力 主要采取四个原则(1)属人主义原则(人的国籍)(2)属地主义原则(地域,不分国籍) (3)保护主义原则(保护本国利益)(4)折衷主义原则(补充)

教育执法的原则(简答):1、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2、总的优先于单项3、后定优先于先定4、特别优先于一般

教育执法的措施(过程条件):1、掌握教育法规的精神实质2、广泛宣传教育法规3、模范遵守教育法规4、检查指导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教育守法的概念:亦称为教育法规的遵守,是教育法规实施的一个基本形式,它是指公民、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自觉遵守教育法规的规定,按照教育法规的规范要求去行为。无论依法作为还是依法不作为都属于守法的范畴。

教育违法: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做了教育法规所禁止做得事情(作为)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不做教育法规所明确要求做得事情(不作为)

教育守法的主体:1、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所有政党、所有社会团体、所有企业事业组织;2、所有公民,即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

教育守法的条件(简答):1、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全体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识

2、健全教育法律体系,增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效性3、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我国教育法制存在的问题:(1)法律制度不健全(2已有法律法规没有得到有效的遵守,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教育法实施的监督: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2、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3、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4、社会力量的监督 学校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年轻一代进行培养和教育的场所。

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学校具有法人的条件,依法取得法人资格。

明确学校法律地位的意义(简答)1、学校作为法人或法人主体,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各种民事活动,有利于在根本上改

6

变国家举办的学校处于政府等其他机构附属的地位,有利于等等2、确定学校的法人地位就等于承认学校有法定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可以独立经营学校的资源并获得更多的资源,使学校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3、学校成为法人可以使学校以法人的身份承担因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一切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乃至刑事责任等

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多选)1、办学自主性(学校不能像企业法人一样去经营、营利,不能用学校的财产进行抵押、担保)2、财产独立性(学校资产和举办者、捐赠者的财产相分离;学校不承担债权和债务方面的连带责任;学校财产的独立性受法律保护)3、机构公益性

划分是否以营利为目的的标准,关键是看是否将收入用于学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学校的设置:根据机构性质的不同,分为登记注册制度(幼儿园)和审批制度

根据我国《教育法》的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组织机构和章程 2、教师 3、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4、办学资金和经费来源

学校的权利: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

学校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教育教学方面的义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对于片面追求啊升学率、举办“贵族学校”,弃学经商)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得克扣、拖欠职工工资,拒绝符合入学条件入学)4、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义务(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

我国学校管理体制主要有:校长负责制;(公办或民办)即校长负责、校务委员会审议、教代会民主管理与监督、党组织保证监督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公办)我国高等院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办)

学校规章制度的意义(简答):1、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学校落实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实现依法治校的前提2、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一环3、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基础工程4、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保持发展特色,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

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1、明确与规范作用 2、约束与激励作用 3、平衡、协调与稳定作用 学校规章制度的体系结构:1、制度系统 2、制度观念系统 3、制度执行系统 4、制度教育系统 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要求:1、整体性原则 2、重点突出原则 3、适量适度原则

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和制度:教代会是学校党组织领导下,广大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制度,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代会的职权: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对校长等学校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

校务公开的意义:1、是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2、是在学校工作中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落实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3、是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深化教育改革,确保稳定和发展的有效途径4、是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客观要求

教师: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的总称。有三方面的要求: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普通话,身高健康等)。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教学辅助人员不是教师 教师的基本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基本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修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社在品德、智力、体质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学生的行为和其他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聘任制度的形式:1、招聘2、续聘3、辞聘4、解聘。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教师考核的内容: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即“德能勤绩”

责任:侮辱、殴打教师的法律责任;打击报复教师的法律责任;拖欠教师工资的法律责任;教师违反教育法规的法律责任。 教师违反教育法规的法律责任: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应负法律责任;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应负法律责任;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应负法律责任。

7

第六章 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人。受教育者主要是学生,但不一定就是学生。

学生的基本权利: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3、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出诉讼5、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学生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家庭保护:1、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2、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3、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强迫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制定婚约。4、要正确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预防和禁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学校保护:1、学校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2、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向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的尊严的行为3、学校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4、工读学校作为教育挽救有违法或者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学生的学校,应当把转变学生的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不得歧视学生。 社会保护:1、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2、创作出版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品和出版物3、保护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4、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5、保护未成年人的发展权

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包括几个方面:减轻或免于刑事处罚;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对审前羁押及服刑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别关押、看管;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不披露有关资料。

第七章 教育法律救济

法律援助实质上是为弱势群体实施的一种专业性法律帮助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纠正、制止或者矫正侵权行为,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教育法律制度的特点:1、以纠纷存在为基础2、以受损为前提3、以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 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1、诉讼渠道2、行政渠道3、其他渠道

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1、是一项法定申诉制度2、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3、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学生申诉制度的特征:1、法定性2、行政性3、准司法性4、准独立性5非诉性

教育行政复议:是指个人或者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他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依法请求作出该行为的上一级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对该行为进行审查,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受理申请的机关依法定程序复查并作出决定的法律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是一种带有司法性质的特殊的行政行为2、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3、对象只能是具体行政行为,而不能是抽象行政行为4、申请人只能是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包括教师、学生和其他公民、组织等)5、执行不适用调解的原则。

教育行政诉讼特点:1、主管恒定,主管机关只属于人民法院2、诉讼专属,只能由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提起3、被告取证4、不得调解

教育行政赔偿特征:1、侵权主体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2、侵权损害发生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3,侵权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政4、教育行政赔偿主体是国家5、教育行政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

教育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国家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由损害事实、侵权行为主体、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和因果关系四个部分组成。

《心理学》

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8

5、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

6、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7、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8、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和现实性。气质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映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9、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人格

10、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11、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12、意识指能为人体多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3、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4、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改造、繁荣、破坏、新生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简答):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景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

1、角色,也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2、教师的角色(简答):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榜样和模范公民,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3、教师的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

4、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 5、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6、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

1、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2、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3、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简答):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4、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5、教学反思的过程: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积极的验证阶段 6、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

7、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以后,教学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8、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简答)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敏感性逐渐增,迁移性逐渐提高 9、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

9

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10、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简答):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11、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症下药,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12、教师威信与师爱

(1)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2)教师的威信和威严不同,威信使人亲而近之,威严则使人敬而远之

(3)教师威信的形成(简答):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4)师爱的特征;职业对象性,原则性,广博性

(5)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功能,感化功能,调节功能,榜样功能

(6)师爱的表现形式(简答):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和理解学生,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学习心理概述

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加涅把学习分为八个层次

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把学习分为三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3、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简答)

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要求掌握丰富的时间知识, 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学习方法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1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侧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2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3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学习动机及其培养

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3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4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5学校情景中的学习驱力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交往内驱力

6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力逐渐减弱,在这期间,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7学习期望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另一个要素 8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学习需要在学习动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9学习动机的种类: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10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简答):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1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1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73页的图,考虑学习方法的影响作用)

1强化动机理论2成就动机理论,个体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3成败归因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