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8:51: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莆田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试卷

命题人: 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5分,21-35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种群特征 B.样方法可用于估算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 C.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 D.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

2. 某校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人的眼睑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判断,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第一组 子代类型 双亲全为双眼皮 双眼皮数 单眼皮数

A.根据表中第一组婚姻状况调查,就能判断双眼皮属于显性性状 B.第三组双亲的婚配组合的遗传因子组成都为aa?aa

C.第二组双亲的婚配组合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为AA?aa和Aa?aa D.第一组双亲的婚配组合的遗传因子组成全为Aa

3.贵州茶闻名中外,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是实施生物防治调控茶园群落,降低病虫危害等。下表中的措施与原理不匹配的是( ) 选项 A 措施 原理 120 74 双亲中只有一个双眼皮 120 112 双亲中全为单眼皮 无 全部子代均为单眼皮 第二组 第三组 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 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 对害虫进行检测和预报,适时防治 种植能散发气味去除害虫的苦楝,防治害虫进入茶园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维持各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C D 保护茶树虫害的天敌 A.A B.B C.C D.D 4. 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杂合体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体

B.猪的白毛和黑毛,马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C.隐性性状就是指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没表现出来的性状 D.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5.图是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其中 A 表示该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J/(cm2·a)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J/(cm2·a) 6.下列关于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C.生物圈内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

7.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8.羊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返青早,秋季枯黄晚,能较长时间提供青饲料。研究发现,羊草株高达25cm时,较适宜放牧。为研究放牧对羊草草原的影响,科研人员在一年内测定羊草的生长速率,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要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羊草种群数量的变化,需要调査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B.若过度放牧,羊草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其他杂草所取代,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羊草留茬高度为10cm时,其生长速率最大,说明适度利用草原可提高植被的生长速率

D.在牧业生产中,羊草收割后的留茬高度越高,其生长速率就越慢

9. 图A中的a、b、c和图B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为两个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的生物成分,生态系统Ⅰ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A所示,生态系统Ⅱ中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同化量所占比例如

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Ⅰ中,能量流动方向为a→b→c

B.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图2中丙属于第四营养级 C.若c、丁为植物,常用样方法调查两者的种群密度 D.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构成了一个群落

10. 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③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④中包括某些微生物,并都是自养生物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1. 罗氏沼虾以绿藻等单细胞藻类为食。科研小组对某湖泊中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表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藻类同化的能量 沼虾摄入藻类中的能量 47.8 沼虾粪便中的能量 25.4 沼虾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21.2 150.6 A.湖泊中藻类等浮游生物生活的主要场所是表水层 B.沼虾同化的能量较藻类少是因为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C.从藻类到沼虾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9%

D.碳在藻类与沼虾之间以二氧化碳和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12. 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1组 2组 3组 4组 灭菌 土壤处理 湿润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该实验能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的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

D.预期结论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 13.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这条食物链中黄雀属于第三营养级 D.“螟蛉有子,螺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现象 14.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15.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 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 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16.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验区罩上,可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生长良好。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 ) A.缺水干旱 C.环境严重污染

B.食物链被破坏 D.植被被破坏

17.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都能够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双向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