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2 4:02: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学习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自主探究

一、长度测量 (一)长度单位

阅读课本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回答问题. 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自学课本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工具是 .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

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 ; (2)放: ; (3)读: ; (4)记: . 【知识拓展】

1.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下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纽扣的直径是 cm.

2.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

二、时间测量 (一)时间单位

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1.使用停表先认清 和 ,读数时,要分别读出 和 ,并将它

实用优质的教育word文档

们 .

2.实验室机械停表的外形如图所示,A为 按钮,B为 按钮.第一次按下 时表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下 时表针停止转动,这时开始 ,最后按下A时表针弹回 .简称:一按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三、误差

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3.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课堂检测

1.以下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的是( ) A.5.5 m B.3.5 m C.2.0 m D.1.5 m

2.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 s的是( )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正常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3.一个皮尺,用力拉伸后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则测量的结果比真实值(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判断

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5.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6.如图所示,晓军测量的A、B、C三个木块的长度分别为 cm、 cm、 cm.

7.西集中学九年级学生进行30 m跑训练,用机械停表记录成绩,如图所示,这个机械停表读数是 min s.

实用优质的教育word文档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一、长度测量 (一)长度单位

1.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换算关系:1 km=103 m;1 dm=10-1 m;1 cm=10-2 m;1 mm=10-3 m.

2.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 μm=10-6 m;1 nm=10-9 m. (二)长度的测量

1.刻度尺 0~8 cm 0.1 cm

2.(1)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3)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 (4)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 【知识拓展】 1.1 1.10

2.先找一段柔软的棉线,让棉线沿着曲线的形状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两端处的棉线上做记号.然后将棉线取下,伸直.最后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二、时间测量 (一)时间单位

1.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小时(h).换算关系:1 h=60 min;1 min=60 s. 2.石英钟、电子手表、停表等.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1.量程 分度值 分 秒 相加

2.归零 计时控制 B B 读数 零点 三、误差

1.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

3.错误与误差的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课堂检测 1.B 解析:一个初中学生的身高可取1.6 m(也可大些或小些),手向上伸直可达2 m.通过目测可以发现,一个人将手向上伸直,离顶还有较大一段距离(约1.5 m),故可以判断天花板高度应在3.5 m左右.

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1 s的感性认识.根据生活经验,人眼睛迅速一眨用时小于1 s,

实用优质的教育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