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2:29: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在个体出生6个月后迅速发展起来,一般认为这是由神经系统的成熟决定的,但也可能与爬行经验有关 四、时间知觉 五、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观察力表现的四个方面: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持续性 (3)观察的细致性 (4)观察的概括性

根据研究,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大致呈以下趋势:(1)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2)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3)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4)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

第四章 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从广义上说,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产生策略和幻想等。狭义地说,认知就是思维或记忆。

心理学对人知道探讨主要受了两种理论的影响。一是皮亚杰理论,二是信息加工理论。皮亚杰理论主要研究儿童的推理和问题解决,对知觉、记忆、幻想等很少加以注意。信息加工理论则从现代信息加工观点来探讨认知活动的各个方面,如知觉、加以、推理、评价和规则等。

第一节 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

一、皮亚杰简介

瑞士人,是本世纪最有影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

二、思维(认识)的起源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人们把皮亚杰的发展理论称为“相互作用论”。刺激和反应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一种刺激能不能产生反应,产生什么样的反应都要依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当前的主观状态为转移。 三、思维的结构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一种结构,而且这种结构从出生到成熟一直处于不断编织、演变和递进的过程中。 四、思维的机制 1、适应和组织

皮亚杰认为,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适应。适应包括两个过程;同化和顺应。

2、同化和顺应

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换句话说,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在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或完整形成的结构内。顺应就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或“个体在对环境的要求作出反应时发生变化的倾向,亦即修改观念或改变行动(格式)。

第二节 思维发展阶段

一、感知运动期(0-2岁)

1、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 反射练习期。 2、第二分阶段(1~4、4.5月) 习惯动作时期。

3、第三分阶段(4.5~9个月) 有目的动作逐渐形成时期。 4、第四分阶段(9~11、12个月) 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5、第五分阶段(11、12个月~1.5岁)

通过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地通过调解来解决新问题。

6、第六分阶段(1.5~2岁) 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感知动作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主体和客体的分化和因果联系形成。 二、前运算时期(2~7岁) 1、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

象征思维阶段又称前概念阶段。儿童往往把最初学到的语言附加到一些事物上而形成概念。 2、直觉思维阶段(4~7岁)

儿童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

另一个特点是:自我中心。只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 三、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1、获得了守恒性

可逆性的出现是守恒获得的标志,也是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的标志。 2、集群结构的形成

集群运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类集群运算,一种是系列化运算。 四、形式运算阶段 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五、对皮亚杰思维理论的简评

第五章 儿童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

第一节 认知单元 一、图式

图式(schemata)由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所组成。 二、映像

映像或表象是一种感觉印象——一幅图,一个声音,或一种气味,也就是心理上的再产生。 三、概念或范畴

概念或范畴是第三个认知单元。概念是对一组对象或搜集的符号表征。 四、判断

两个或更多的概念被联结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判断。

第二节 信息加工过程

一、信息加工的阶段 1、感觉登录

有时又称为感觉贮存。 2、注意 3、知觉 4、短时记忆 5、长时记忆

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变化 1、复述 2、组织

组织是把儿童学过的材料加以序列化、模式化或范畴化的过程。 3、元记忆

元记忆就是儿童关于记忆过程的认识。 4、信息加工的水平 5、提取 四、记忆测量

测量记忆最好的方法有三种:再认、重组和回忆。 自我监控和自我检查能增加儿童回忆的信息。 五、元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