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办学过程中团学工作模式探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4 6:30: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多校区办学过程中团学工作模式探讨

作者:崔杰史 明涛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2年第11期

多校区办学给高校团学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高校团学组织只有根据学校和不同校区的特点,坚持整体统筹与分区管理相结合、服务为主与效率优先相结合和持续发展与创新理念的工作原则,牢牢把握工作重心,探讨适应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团学工作机制,使团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多校区团学工作工作模式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随着高校合并和人数扩招,多个高校按照一校多区格局办学的情况也日渐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高等教育发展拓展了空间,扩大了办学规模,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但多校区办学在客观上也给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大连民族学院于2009年建成金石滩校区并投入使用,目前以开发区校区为主校区,金石滩校区为分校区。两个校区在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团学工作制度和管理文化,开展了不同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但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多校区的团学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

一、多校区团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生分割模式

当前各个高校对于新老校区在学生分布格局上各不相同,既有横切,又有纵切。所谓横切,是指不同校区分住着不同年级的学生,所谓纵切,就是指按照学科专业对学生进行分割。无论是横切还是纵切都会对学生的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不利于同学之间进行传帮带,不利于他们在完整的大学氛围中成长。以“纵切”论,学科之间的互动打破了,多学科综合型的大学培养环境人为地被多校区分割了,一个理科的学生可能在一位艺术家的报告中得到启示,一个文科的学生可能在一位科技精英睿智的思维中获得创新,这种分割尤其是对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不利。就团学工作而言,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低年级学生是团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高年级学生是团学活动的主要策划者,此外,不同校区也有自身特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而导致多种团学模式并存,相互冲突。 2.校园文化底蕴差异

据调查,当前大多数多校区办学的高校的新校区都位于郊区或者较为偏僻的位置,周围的生活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尤其是交通、购物、医疗、饮食等方面和主校区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此外,和已经逐渐成熟完善、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老校区来说,新建校区比较“年轻”,缺少文化底蕴。所以积极探索如何克服因为环境氛围尤其是文化底蕴差别带来的影响,因地制宜地做好新校区的共青团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