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16:03: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八章 群体犯罪现象发生的一般原理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群体犯罪现象发生的一般原理,正确理解犯罪根源的概念、特征。掌握解释犯罪现象产生的系统结构犯罪原因论,明确犯罪原因论中“犯罪”和“原因”中的基本范畴。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群体犯罪现象发生概述 一、群体犯罪现象的概念 二、群体犯罪现象的基本特征 三、研究群体犯罪现象发生的意义 第二节 犯罪现象根源 一、犯罪现象根源的概念 二、犯罪根源的特征 三、研究犯罪根源的意义 四、犯罪根源理论的局限性 第三节 犯罪原因论的系统结构 一、犯罪原因论的概念 二、系统结构犯罪原因论

第四节 犯罪原因论中的基本范畴 一、在“犯罪”方面的基本范畴 二、在“原因”方面的基本范畴

【复习与思考题】

1.群体犯罪现象发生的概念、特征和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犯罪根源?

3.什么是系统结构犯罪原因论? 4.犯罪原因论范畴有哪些?意义何在?

【拓展阅读书目】

1.王牧著:《犯罪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 三 篇

犯罪现象存在论

第九章 犯罪现象存在论概述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和掌握犯罪现象存在论的概念、提出根据、意义、特征等问题。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现象存在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犯罪现象存在论的提出 二、犯罪现象存在论的意义 第二节 犯罪现象存在的概念和根据 一、犯罪现象存在的概念 二、犯罪现象存在的动态性 三、犯罪现象存在的根据 第三节 犯罪现象存在的基本特征 一、犯罪现象具有负价值性 二、犯罪现象具有隐蔽性 三、犯罪现象具有非理性 四、犯罪现象具有被忽视性

【复习与思考题】

1.何为犯罪学的存在?犯罪现象存在的根据是什么? 2.犯罪现象存在论提出的意义是什么? 3.犯罪现象存在的特征是什么?

【拓展阅读书目】

1.各种《犯罪学》著作中的“犯罪现象”或“犯罪现象论”部分。 2.刘广三著:《犯罪现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美]路易斯·谢利著,何秉松译:《犯罪与现代化》,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第十章 犯罪现象存在的形态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犯罪测量的概念,犯罪测量的指标、犯罪数据资源及收集的方法。明确犯罪量、犯罪率、犯罪黑数、犯罪指数等概念,掌握测量和评价犯罪的危害程度的方法,了解我国犯罪现象的变迁过程和规律。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测量概述 一、犯罪测量的概念 二、犯罪测量的意义 三、犯罪测量的方法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量 一、犯罪总量与犯罪黑数 二、犯罪相对数 三、犯罪指数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结构与分布 一、犯罪现象结构 二、犯罪分布

第四节 犯罪人与犯罪被害人 一、犯罪人的特征 二、犯罪被害人的特征

第五节 犯罪现象的质:犯罪危害量 一、概述 二、犯罪代价 三、公众的社会安全感 四、对犯罪行为的刑法评价

五、犯罪现象危害程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第六节 犯罪动态与犯罪史 一、世界范围内的犯罪动态

二、中国犯罪史:中国犯罪现象的变迁及规律

【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犯罪测量?犯罪测量的指标犯罪数据资源及收集方法有哪些?什么是被害人调查?什么是自我报告研究?

2.什么是犯罪量、犯罪率、犯罪黑数、犯罪指数?如何正确计算犯罪率?

3.如何测量和评价犯罪现象的危害程度(犯罪现象的质)?社会公众公共安全感对于评估犯罪现象有何意义?

4.如何准确认识我国犯罪现象的变迁过程和规律?

【拓展阅读书目】

1.刘广三著:《犯罪现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德] 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著,吴鑫涛、马君玉译:《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李楯主编:《法律社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王智民、黄京平著:《经济发展与犯罪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曹凤著:《第五次高峰——当代中国的犯罪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第十一章 犯罪现象的基本规律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需要掌握犯罪现象规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了解犯罪现象必然律、犯罪现象依存律、犯罪现象概然律、犯罪现象饱和律等犯罪现象规律。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现象规律的概念 一、犯罪现象规律的定义 二、犯罪现象规律的特性 三、揭示犯罪现象规律的方法 第二节 犯罪现象必然律 一、犯罪现象必然律的含义 二、犯罪现象必然律的表现 三、认识犯罪现象必然律的意义 第三节 犯罪现象依存律 一、犯罪现象依存律的含义 二、犯罪现象依存关系的判明 三、认识犯罪现象依存律的意义 第四节 犯罪现象概然律

一、犯罪现象概然律的含义 二、犯罪现象概然性联系的揭示 三、认识犯罪现象概然律的意义 第五节 犯罪现象饱和律 一、犯罪现象饱和律的含义 二、认识犯罪饱和律的意义

【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犯罪现象规律,其特点有哪些?

2.如何正确理解犯罪现象的必然律,由此得出哪些启示?

3.如何理解犯罪现象的依存律?如何判明犯罪现象与社会及自然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或共变并系?

4.如何理解犯罪现象的概然律? 5.犯罪现象饱和律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拓展阅读书目】

1.杨河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美]艾尔. 巴比著:《社会研究方法》(上),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3. [前苏联]B. H. 库德里亚夫采夫著,韦政强译:《违法行为的原因》,群众出版社1982年版。

4.[意]恩里科·菲利著,郭建安译:《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第十二章 犯罪现象的基本类型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犯罪分类的概念、意义和标准,了解政治犯罪、财产犯罪、暴力犯罪、性犯罪、法人犯罪、未成年人犯罪、女性犯罪、经济犯罪、智能型犯罪、无被害人犯罪等具体犯罪类型的概念、原因以及基本预防措施。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分类概述 一、犯罪分类的概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