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层次分析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4:47: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4.2 “在+NPL”置于补位后,跟原式不存在同义关系。例如:

(17)兰兰在树上摘花。

≠兰栏摘花在树上。 ≠兰兰把花摘在树上。

(18)明明在池塘里钓鱼。

≠明明钓鱼在池塘里。 ≠明明把鱼钓在池塘里。

与§4.1类似,§4.2原式的“在+NPL”一般指向N2,但它是否也兼指N1,就要依据具体的场景才能明确。以(17)为例,“在树上”一般指向“花”(花长在树上),而不必一定指向主语“兰兰”(如果树小而矮,兰兰在地上也可能摘到树上的花;如果树大而高,兰兰则须爬到树上才能摘到花)。跟§2.2类似,由于V具有[+使去离]的语义特征,因此“在+NPL”从状位移至补位后,原来表示N2的起点,结果成了N2的终点。此外,§4.2原式的“在+NPL”跟N2的较强的选择关系(花一般长在树上,鱼一般养在池塘里)和跟N1的可选择关系(摘花不一定非要爬到树上,钓鱼不一定非要下到池塘里)表明它跟N1、N2的兼指关系有强弱之分,可以表示为:V[+使去离]、“在+NPL”{弱定点N1}{强起点N2}; 而变换式的语义关系可以表示为:

V[+使去离]、“在+NPL”{终点N2}。后者跟§2.2和§3.2的变换式相一致。

4.3 “在+NPL”不能移至补位。例如: (19)芳芳在树上浇花。

*芳芳浇花在树上。 *芳芳把花浇在树上。

(20)冬冬在汽车上数螺钉。

*冬冬数螺钉在汽车上。 *冬冬把螺钉数在汽车上。

(19)(20)的“在+NPL”不能移至补位,这也跟V的语义特征有关。跟上文§2.3和§3.3讨论的情形类似,§4.3原式中V的[-使附着] [-使去离]的语义特征不能致使N2发生位移,“在+NPL”表示的是N2的定点位置。跟§2.3和§3.3有所不同的是,§4.3原式的“在+NPL”除了定点指向N2外,它跟N1的定点位置关系不是必然的。§4.3原式的的语义关系可以表示为:V[-使附着] [-使去离]、“在+NPL”{弱定点N1}{强定点N2}。

5 小结

5.1 “N1+在+NPL+V+N2”的歧义类例可以归纳如下表:

歧义类例 “在+NPL”的语义指向 及语义关系 V(对“在+例 句 兰兰在屋N2)的NPL”能语义特否移至征 补位 - Ⅰ 1 {定点N1} 顶上数星星 明明在钢2 {终点N2} [+使附着] [+使去离] [-使+ 笔上刻记号 冬冬在盘Ⅱ 3 {起点N2} ≠ 子里抓糖果 芳芳在词4 {定点N2} 附着] [-使去离] - 典里查生词 园园在院Ⅲ 5 {定点{终点N1} N2} [+使附着] ? 子里倒垃圾 6 {定点{起点N1} N2} [+使去离] [-使燕燕在商≠ 店里买文具 壮壮在操- 场上踢足球 佳佳在汽? 车上喷油漆 玲玲在池≠ 塘里钓鲫鱼 倩倩在小- 河里洗衣服 7 {定点{定点N1} N2} 附着] [-使去离] 8 {弱定{强终[+使点N1} 点N2} 附着] {弱定{强起[+使Ⅳ 9 点N1} 点N2} 去离] [-使10 {弱定{强定附着] 去离] 点N1} 点N2} [-使

如表所示,“在+NPL”可以专指N1、可以专指N2、也可以兼指N1和N2、还可以在场景约束下专指N2或兼指N1和N2,相应地,该格式可以粗略地分为四个歧义类例。进一步看,当“在+NPL”指向N1

时,表示的是N1的定点位置,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受V的影响;当“在+NPL”指向N2时,可以表示N2的起点、终点和定点,这主要决定于V不同的语义特征。因此,“N1+在+NPL+V+N2”可以进一步分化为十个歧义类例。当“在+NPL”指向N2,并且V具有[+使附着]的语义特征时,“在+NPL”可以移至补位而语义关系基本不变,即都表示N2的终点;若V具有[+使去离]的语义特征,“在+NPL”移至补位则改变了原式的意思,即原式中表示N2的起点,变换式中表示N2的终点;若V具有[-使附着][-使去离]的语义特征,“在+NPL”一般不能移至补位。由于状位“在+NPL”移至补位只跟N2和V相关,因此,“在+NPL”移至补位后,原式可能兼指N1的情形,则变成了专指N2。

石毓智(2002)认为,“表面上看来,一些介词短语可以出现在谓语动词前后,但是不同的语序所表达的语义特征很不一样。??谓语动词前的只能诠释为行为动作发生的场所,之后的则只能理解为行为动作

[13]达到的终结点”。这种认识大体上是正确的。从上文

的分析来看,谓语动词前的“在+NPL”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后要受到某些条件的制约,而且变换前后的“在+NPL”的语义关系也不一定保持一致。这跟“在+NPL”